第三十二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李武不再隐藏意图,指挥部队策马疾驰,迅速完成包围。

阿扎失里骤然变色,察觉到事态的严峻,然而刚意识到危险,他的前锋就已陷入激战的喧嚣之中。

黑山岭两侧的伏兵同时现身,阿扎失里急忙调转阵型准备反击,却听身后传来李武部属的呐喊:“斩敌首,建奇功!”

李武咆哮着,亲自率领麾下千余骑与相邻千户协同作战,从背后袭击阿扎失里的防线。

很快,阿扎失里的后方亦陷入混战。

他完全慌了神,怎么会出现埋伏?明军怎么会在此?他的探子明明回报说敌军已撤离。

难道是被骗了?中了圈套?

……

纷杂的思绪搅得阿扎失里焦躁不安,身边侍卫的催促更让他头痛欲裂。

加之战场局势不明朗,他毫无应对之策,只能勉力稳住军心,试图突破重围。

然而此时前后皆乱,他仅能约束自己周围的部众。

这支小小的队伍,在明军严密的包围下显得愈不足道。

“冲出去!无论如何都要冲出去!”

阿扎失里狂喊。

亲信们护着他选定方向突围,但数次尝试均告失败,且逐渐有人开始溃散失控。

刹那间,他的整支军队陷入混乱,人人自保,各自寻找生路。

而此时,远眺黑山顶端的朱棣与傅友德目睹此景,心中十分欣慰。

二人相视一笑,即便身经百战,如此酣畅淋漓的大捷仍令他们喜形于色。

朱高煦站在朱棣身旁,在庞大的军阵中搜寻李武的部队,他认为那是属于自己的部属。

可面对黑压压的人潮,又怎能轻易找到呢?

朱高煦盯着那些模糊的身影看得眼酸,仍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为李武等人,只能无奈叹息,终止了搜索。

时光缓缓流淌。

自正午起,经历两个时辰,这场战斗总算渐渐落幕。

清理战场的兵士们开始进场。

此役几乎将阿扎失里的队伍尽数滞留于此,要么阵亡,要么举手投降。

李武倚杖而立,呼吸粗重。

这一回未能延续战场上的幸运。

在众人的围攻之下,他受了伤。

手臂与胸口皮开肉绽,布满深痕。

张武走近问:“老大,还能撑得住吗?”

李武斜视他一眼。

这家伙冲锋确实凶猛,不输于李武,但自己毫发无损,看来毫无大碍,心中虽有几分恼火,但这事儿没法抱怨,很多时候纯属运气,非关技艺高低。

“去转转,看看能不能搞到壶酒。”

李武说道。

张武当即瞪眼:“这地方哪来的酒?”

“我就不信阿扎失里他们连口酒都没带。”

“好好好,我去便是,急什么。”

张武一边答应,一边回头嘱咐身后的几个兵士:“你们在这儿守着,莫要让那些降了的小兔崽子再伤着李老大,不然我拿你们试问。”

众人连忙应允。

李武摇头轻笑,纵然受伤,也不是谁都敢轻易冒犯的。

片刻之后,张武果然找到了一袋羊皮酒囊,李武让他帮忙除去碎裂的甲胄,喝了几口酒后,又将酒泼洒在伤口上。

刺痛令肌肉瞬间紧绷。

随后,李武扯下内衣简单包扎,刚处理完伤口,薛禄兴冲冲地跑来。

“老大,你知道我抓到了谁吗?”

“谁?”

李武抬头看向薛禄。

薛禄附耳低语,满脸兴奋:“赵金虎。”

李武吃了一惊。

“当真?”

薛禄连连点头。

李武忍俊不禁,自从白城杀了察罕,接生诸多变故,竟忘了赵金虎,没想到他竟追随阿扎失里。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李武岂会忘记,赵金虎蛰伏北平许久,若说对上下线毫无所知,那是绝不可能的。

李武嘱咐薛禄,莫要张扬,只需悄无声息地将人扣押,不给任何人,若有人索取,让他们直奔自己而来。

随后,他跨上马背,朝黑山岭疾驰而去。

朱棣闻讯,极为高兴,立刻派遣使者从薛禄那里接走赵金虎,当晚便开始秘密审讯。

北平是他的根基所在,这一点绝不能忽视。

战后,军队在黑山岭休整两天,同时核查此次战果并收集俘虏。

战果统计完毕后,傅友德立即派快马向朝廷报捷。

此战大获全胜。

阿扎失里部从此消亡,辽东与大宁边界得以安定。

诸将均有功可赏。

……

---

镇抚蒙驹

大军自二月出发至白城,历经侦察、行军、战斗及凯旋而归,时光悄然流逝。

当大军再次抵达白城时,已近六月。

六月虽少了几分寒意,但此处风沙不断,吹得人心浮气躁。

李武离家太久,无心欣赏草原美景,只躲在营帐内计算还需多久才能返回北平城。

越想越急切,不禁长叹归期难耐。

这时,曹小满前来告知朱棣召见李武。

李武略显疑惑,思索片刻,也未想出有何要事,便径直前往。

朱棣并未驻扎于营地,而是选择在白城居住,毕竟身份不同,需享舒适。

李武快马入城,到达朱棣居所,通报后入内,只见朱棣正伏案沉思。

李武高声行礼。

朱棣闻声回神,含笑示意李武落座。

待李武坐定,朱棣并未急于谈及正事,而是随口关切地问:\"伤势如何?\"

李武答道:\"多谢殿下挂念,伤势看似严重,实则不过皮外伤,幸得及时医治,不久即可痊愈,不会影响行动。”

\"那便好。”

朱棣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说道:“今次召你前来,实则是想递一道奏折,只是这奏折的内容,思虑许久,仍未完全确定,故而前来向你请教一二。”

这是什么奏折?

李武心中略感疑惑。

然而朱棣并未给他发问的机会,紧接着便解释道:“眼下我们虽已取胜,但对白城的后续安排至今未有定案。

当初设立泰宁卫时新建的那座城池,虽说不及边防重镇那般重要,却也绝非无足轻重。

若就这样废弃,实在有些可惜;但若派兵驻守,正如你先前所言,人数少了难以发挥作用,人数多了又会消耗太多粮草,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李武闻言有些惊讶,不过很快便冷静下来。

想来也是,这并非单纯的军务问题,而是朱棣头一次向他咨询此类事宜,这无疑表明此前他在朱棣面前展现的一些见解得到了认可。

李武自然不愿只做一名只会冲锋陷阵的普通将领。

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李武认真思考起来。

朱棣并不催促,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啜饮。

随着思绪不断深入,李武最终认定,让汉人驻守白城弊大于利,这是他根据当前形势得出的结论。

至于后世网络上热议的各种策略,例如开放贸易特区或推行羊毛政策之类的想法,在李武看来不过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罢了。

毕竟,让游牧民族安心放牧、用羊毛换大明粮食的做法根本不可行。

大明是农业大国,粮食才是根基所在,民以食为天,在这个粮食供应紧张的时代,粮食的价值远超金钱。

再说,明朝初期虽然倡导休养生息,但由于连年战事不断,边疆军队大规模开垦荒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足以说明国内需求尚且无法满足,更别提拿粮食去做对外贸易了。

更何况,许多土地掌握在众多士绅手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变故导致粮价崩溃,即便有钱也无法买到粮食,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绝非任何执政者所能承受。

只有官仓充实,货币才有意义;只有五谷丰登,国家才能称得上富裕。

所以,这些不切实际的提议万万不能采纳,除非将来能扩大大明的基本盘,否则现阶段只能按照现有状况寻找解决之道。

正在沉思之际,李武忽然想起朵颜三卫,顿时眼睛亮了起来,随后说道:“既然殿下垂询,那卑职就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

朱棣再次点头示意。

李武续道:“眼下全宁卫周边并无部落,可将阿扎失里部的俘虏收编,在全宁卫附近重建泰宁卫。

朵颜与福余二卫对白城牧场垂涎已久,便让他们南迁,将该地牧场所归己有。

这样一来,三卫聚集于此,必生内斗。

况且大宁、辽东及咱们北平均驻有重兵,严阵以待,绝不会让三卫壮大,独占此地。

同时,为了这片土地,他们不得不替咱们抵御更北方的部落。”

李武稍作停顿:“至于更长远的策略,殿下无需忧心,相信朝中诸位定有妙策,逐步将三卫同化。”

随着李武话语落下,朱棣陷入了沉思。

许久之后,朱棣眼中光芒渐盛,显见李武之言给了他不少启发。

朱棣含笑说道:“召你前来,果然未错。”

“殿下过誉了。”

“好了,不必拘礼,还有何事?若无,便可退下,让我思忖如何落笔。”

朱棣摆手示意离开。

李武心中无奈,朱棣用人时靠前,不用时则甩到一边。

不过谁让对方是主子呢?李武也只得作罢,转身向外行去。

刚迈出几步,朱棣却又唤住了他。

“且慢。”

李武转身回望,朱棣略一思索,再次开口:“可知蒙驹?”

李武一怔,随即问道:“殿下所指,可是府军中卫的镇抚蒙驹?”

他记得中卫的镇抚正是蒙驹,某次朱能偷懒跑出来喝酒时,就被蒙驹抓回去了,即便朱能报出自己父亲的名字,蒙驹也不买账,那副冷脸的模样,连六亲都不认,当时把李武吓得够呛,毕竟他也曾因公务外出饮酒被抓,知道被抓回去关上半天毫无辩驳之力。

镇抚掌管刑狱纪律,平日少有人愿与其结交。

“你与他熟识?”

李武顿时紧张起来。

“殿下,这话万不可胡乱讲,您最清楚我为人一向老实巴交,兢兢业业,怎会与蒙镇抚有何交情。”

朱棣不悦地瞪了李武一眼。

“既无交情,那就去套套近乎。”

“殿下,我近来并未犯过错,再说就算有过失,右卫也有镇抚,为何要找蒙镇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