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集:宗室暗流,公子虔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是!"景虎应道,转身离去。
商鞅独自站在高台上,望着漫天飞雪,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向他逼近。甘龙与公子虔联手,背后还有众多世族大臣与宗室子弟支持,势力不容小觑。而新君刚刚登基,态度不明,能否维护新法,维护他,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他并不畏惧。多年来推行新法,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所担忧的,并非自己的安危,而是秦国的未来。若是甘龙等人得逞,新法被废,秦国必将重回旧制,多年来的变法成果毁于一旦,再也无法与山东六国抗衡。
"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商鞅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缓缓抽出腰间的长剑,剑光在雪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冰冷锐利。"甘龙,公子虔......你们想毁我新法,我便让你们付出血的代价!"
风雪中,商鞅的身影显得愈发挺拔,如同一块屹立不倒的磐石。他知道,三日之后的咸阳宫,将是他与旧势力的终极对决。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他的性命,更关乎秦国的未来。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将誓死扞卫新法,扞卫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三日的时间,在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中悄然流逝。咸阳城内的气氛愈发凝重,百姓们虽然不知即将发生何事,却也能感受到空气中那股压抑的气息,纷纷闭门不出。而在公子虔府、甘龙府以及各世族大臣的府邸中,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所有人都在为三日之后的入宫上书做着最后的准备。
终于,到了约定的日子。清晨,天色微亮,公子虔府的大门缓缓打开。公子虔身着黑色朝服,脸上戴着青铜面具,拄着拐杖,在一众宗室子弟的簇拥下,缓缓走出府邸。他的步伐虽然有些蹒跚,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身后的宗室子弟们个个神色肃穆,手中捧着弹劾商鞅的文书,跟在公子虔身后,朝着咸阳宫的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甘龙、杜挚等世族大臣也率领着各自的亲信,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朝着咸阳宫汇聚。一时间,通往咸阳宫的街道上,队伍绵延不绝,吸引了不少百姓的目光。百姓们议论纷纷,不知道这些大臣与宗室子弟为何会一同入宫,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咸阳宫门前,公子虔与甘龙等人汇合。双方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默契。甘龙上前一步,对着公子虔躬身道:"公子,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入宫了。"
公子虔微微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拄着拐杖,率先朝着宫门走去。甘龙、杜挚等人紧随其后,一众宗室子弟与世族亲信簇拥着他们,浩浩荡荡地走进了咸阳宫。
此时的咸阳宫大殿内,新君嬴驷已经端坐于龙椅之上。他虽然年轻,脸上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色各异,目光都紧紧盯着殿门的方向,显然都知道今日即将发生大事。
很快,公子虔与甘龙等人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们快步走到大殿中央,齐齐跪下,高声道:"臣等有要事启奏,恳请大王严惩奸贼商鞅!"
嬴驷坐在龙椅上,目光平静地望着下方的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有何要事,不妨直说。"
公子虔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恨意,朗声道:"大王,商鞅自变法以来,独断专行,残害宗室,如今更是在商於私练甲兵,暗通外敌,意图谋反。此等奸贼,若不除之,必为秦国大患!臣恳请大王下旨,将商鞅召回咸阳,明正典刑!"
说罢,他身后的宗室子弟们也纷纷附和:"恳请大王严惩商鞅!"
甘龙紧接着上前一步,捧着弹劾文书,高声道:"大王,公子所言句句属实。臣等已收集到商鞅私练甲兵、暗通外敌的证据,恳请大王过目。此等乱臣贼子,绝不能姑息!"
杜挚与其他世族大臣也纷纷开口,历数商鞅的罪状,请求嬴驷严惩商鞅。一时间,大殿内反对商鞅的声音此起彼伏,气氛愈发紧张。
嬴驷坐在龙椅上,神色依旧平静,没有立刻表态。他目光扫过下方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与公子虔有师徒之情,对公子虔的遭遇也颇为同情。可商鞅毕竟是先王重用的大臣,推行新法让秦国国力大增,他心中对商鞅也有着几分敬畏。而且,他深知商鞅手握兵权,若是贸然下令严惩,恐怕会引起兵变,危及秦国安危。
大殿内陷入一片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嬴驷身上,等待着他的决定。公子虔与甘龙等人眼中充满了期待,而那些支持新法的大臣则满脸担忧,却因势单力薄,不敢轻易开口反驳。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快步走进大殿,跪在地上,高声道:"启禀大王,商君派人从商於送来急报!"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公子虔与甘龙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安。嬴驷眉头微皱,沉声道:"呈上来。"
内侍连忙将急报呈给嬴驷。嬴驷打开急报,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疑惑。
公子虔心中愈发不安,忍不住开口道:"大王,商鞅此举,必是听闻风声,想要狡辩。此等奸贼的话,万万不可轻信!"
甘龙也连忙附和:"公子所言极是。商鞅素来狡诈,这急报恐怕是他的缓兵之计。大王万万不可被他蒙蔽!"
嬴驷没有理会他们的话,继续阅读急报。片刻后,他合上急报,目光扫过下方的众人,缓缓开口道:"商君在急报中称,近日有魏国细作潜入商於,意图刺探军情,已被他擒获。据细作招供,是受魏国丞相公叔痤指使,前来与甘龙、杜挚等人联络,意图里应外合,颠覆我秦国。"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甘龙与杜挚脸色骤变,连忙跪在地上,高声道:"大王明察!此乃商鞅捏造罪名,诬陷臣等!臣等对秦国忠心耿耿,绝无通敌之事!"
公子虔也脸色一变,他没想到商鞅竟然会来这么一手,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嬴驷目光锐利地盯着甘龙与杜挚,沉声道:"甘大夫,杜大夫,商君在急报中还说,已将魏国细作押往咸阳,不日便到。届时,是非曲直,自有分晓。"
甘龙与杜挚心中大乱,他们没想到商鞅竟然会有如此后手。他们虽然确实与魏国有所联络,但只是想借助魏国的力量扳倒商鞅,并非真心通敌。可如今被商鞅扣上通敌的罪名,若是魏国细作真的被押到咸阳,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逆转。原本支持甘龙与公子虔的大臣们,此刻都沉默不语,生怕引火烧身。而那些支持新法的大臣,则纷纷开口,请求嬴驷彻查此事,还商鞅清白。
嬴驷看着下方慌乱的甘龙与杜挚,以及脸色阴沉的公子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知道,这是商鞅与旧势力之间的较量,而他作为新君,必须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他缓缓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妄下结论。传朕旨意,将甘龙、杜挚二人暂时收押,等候魏国细作到后,再行审理。公子虔身为宗室之长,却参与其中,念及你与朕的师徒之情,暂免你的罪责,但需闭门思过,不得干预朝政。"
公子虔与甘龙、杜挚闻言,脸色惨白。他们没想到,精心策划的弹劾,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公子虔想要开口辩驳,却被嬴驷严厉的目光制止。他知道,此刻再多的辩解也是徒劳,只能不甘地闭上了嘴。
"退朝!"嬴驷高声道,随后起身,转身走进了内殿。
文武百官纷纷退下,大殿内只剩下被侍卫押住的甘龙、杜挚,以及神色阴鸷的公子虔。公子虔望着嬴驷离去的背影,眼中充满了不甘与仇恨。他知道,这次的计划彻底失败了,而他与商鞅之间的仇恨,也变得愈发深沉。
"商鞅......"他低声嘶吼着,面具下的伤疤因愤怒而扭曲,"今日之辱,我必百倍奉还!"
这场由公子虔与甘龙挑起的朝堂风波,以商鞅的绝地反击暂告一段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商鞅与旧势力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咸阳宫的这场博弈,不仅改变了甘龙、杜挚与公子虔的命运,也为秦国的未来,埋下了新的伏笔。而身处商於的商鞅,在得知咸阳的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他与旧势力对决的第一步,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他将继续坚守新法,与那些阻碍秦国前进的旧势力,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