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您说呢?(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凤姐儿没好气地拍开贾琏不安分的手,嗔道:“去!整日里没个正形,外头的事不见你多上心,内里这些劳心费神的事儿,倒全靠我一个妇人奔波劳累。”

说着,她走到窗边的太师椅上坐下,揉了揉额角,显露出几分真实的疲惫。

贾琏这会儿心情正好,也不恼,涎着脸跟过去,站在她身后,力道适中地替她揉捏起肩膀来,口中说道:“奶奶这可冤枉死我了!我怎么没正事了?老爷前些日子吩咐的,要咱们和平安州那边彻底断了往来、擦干净首尾的事,我可一直没松懈,如今已是成了七七八八了。”

凤姐儿一听,神色立刻严肃起来,微微侧头问道:“哦?怎么成的?那边能愿意?没起什么疑心或是闹出什么风波?”

贾琏手下不停,低声道:“那边怎么可能没意见?起初自然是不依的,毕竟是一条来钱的路子。但我咬死了两点:一是老爷如今身子骨大不如前,实在无法亲自前去料理;二是我前番不小心招惹了不该惹的人,如今被人暗中盯上了,行事不得不万分谨慎。我还暗示他,府中如今除了我,也再没有能担此重任、又足够信得过的人了。他那边虽然未必全信,但也不敢拿身家性命来赌我说的真假,毕竟咱们这边若是真出了事,他们也跑不了。”

贾琏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这次娘娘回府省亲,多大的体面和恩宠?可即便如此,都没能让皇上开恩赦免二叔的流放之罪。这件事,想必也让那边更信了几分咱们如今处境艰难、不得不收敛的说法。”

凤姐儿听完,长长舒了一口气,点头道:“这样挺好。断了就彻底断了干净。从前是为了那点子银子铤而走险,如今咱们自己管家,虽说比不上从前二房管家时挥霍,但账目清楚,开销俭省了些,进项也稳当,银子尽够用了,何必再去沾惹那些提心吊胆的勾当?”

她语气中带着一丝卸下重担的轻松,甚至有些感慨,“说来,要不是当初分了家,咱们接了这摊子,交了底,只怕如今还浑浑噩噩,过着那表面风光、内里却要提着脑袋的日子呢。”

贾琏也颇有同感地点点头。

夫妻二人正要说些别的,却见平儿抱着大姐儿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焦急:“二爷,儿奶奶,姐儿不知怎么了,一直哭闹不休,就是哄不住。”

凤姐儿一见女儿哭得小脸通红,顿时心疼得什么也顾不上了,连忙起身从平儿手中接过孩子,轻轻拍哄着:“哦哦,娘的乖姐儿,不哭了,不哭了……”

她仔细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感觉有些微热,更是忧心,“怕是这两日天气反复,有些低热了。” 她耐着性子,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在屋里来回踱步,哄了好一会儿,大姐儿的哭声才渐渐止住,转为小声的抽噎。

贾琏在一旁看着,倒了杯温茶递给凤姐儿,见她额角见汗,便道:“你歇会儿,我来抱抱。”

说着,从凤姐儿手中接过已经安静下来的孩子,动作略显生疏却足够小心地抱在怀里,轻轻摇晃着。

凤姐儿这才得空坐下,喝了口茶,看着贾琏哄孩子的样子,虽然笨拙,但眉眼间的温情却做不得假,心中不由得也软了几分。

屋内一时静谧,只剩下孩子偶尔的咿呀声和灯花偶尔爆开的细微噼啪声。

――

翌日清晨。

凤姐儿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探看女儿大姐儿,见孩子睡得安稳,摸了摸额头不再低热,这才放心。她匆匆用了些早膳,便带着平儿等丫鬟婆子往贾母上房来。

请过安后,凤姐儿便笑着禀明:“老祖宗,东院那边昨日已连夜收拾妥当了,您看今日是不是就帮宝玉兄弟搬过去?也好让他早些熟悉新环境。”

贾母虽有不舍,但既已答应,便也点了头。凤姐儿立刻雷厉风行地指挥早已候着的小厮、婆子们开始搬运宝玉的书籍、玩物、衣裳箱笼等物,叮嘱他们务必小心,不可磕碰。

趁着间隙,凤姐儿又请示贾母:“老祖宗,宝玉搬去东院,身边伺候的人手……您看是从您这边调拨几个得用的过去,还是由孙媳妇我来安排?”她语气恭顺,将决定权交给贾母。

贾母沉吟片刻。她虽向来信重凤姐儿的能干,但事关宝玉,总想将最好的、最放心的人放在孙子身边。

她开口道:“房里贴身伺候的四个大丫鬟,袭人、麝月、秋纹、碧痕,还是从我这边原样跟过去。她们伺候惯了,宝玉也离不得她们。其余的粗使丫鬟、婆子和小厮,就由你来安排调配吧,总归你管家,心里有数。”

凤姐儿面上笑容不变,立刻应下:“是,孙媳妇明白了。有老太太身边这四位姑娘过去掌事,那是再稳妥不过了。”

她心里却暗自冷笑:老太太还真是没从鲜花着锦的旧梦里醒过来!一个还未成丁的半大孩子,屋里光是大丫鬟就要放四个?这排场,比她和贾琏这正经管家的主子房里伺候的一等丫鬟人数都多了!真是……但这话她只敢在心里转悠,面上丝毫不露。

待到宝玉的新住处彻底安排妥当,一应物品归位,人员也调配完毕,已是三天后。也正是在这一天,康乐县主府的陶嬷嬷奉黛玉之命,前来送回礼。

陶嬷嬷到了荣国府,门上报进来,她只言明要见琏二奶奶身边的平儿姑娘。然而,王熙凤得了消息,心知县主府的人不会无故亲至,必定有事,立刻推了手中正在核对的账目,亲自迎到了二门处。

“哎哟,什么风把陶嬷嬷您给吹来了?快请屋里坐。”凤姐儿笑容满面,亲自将陶嬷嬷让进正房,吩咐平儿看茶。

陶嬷嬷恭敬地行了礼,先将黛玉吩咐的回礼单子呈上,又代黛玉说了几句客套感谢的话,诸如“二嫂子费心想着”、“绸缎甚好”之类。

正事说罢,陶嬷嬷却并未立刻告辞,她略顿了顿,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的谨慎神色,压低了些声音道:“二奶奶恕老奴多嘴僭越。老奴在宫里、府里待了大半辈子,深知一个道理:但凡是住在府里的爷们儿小姐,无论年纪长幼,但凡出了府门,一言一行,在外人眼里,那代表的就都是荣国府的规矩和脸面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