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袭人以退为进(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陶嬷嬷这话说得含蓄,点到即止。
说完,也不等凤姐儿回应,便起身告辞:“礼已送到,话已传到,老奴就不多打扰二奶奶理事了。”
王熙凤是何等水晶心肝玻璃人儿?陶嬷嬷这话虽隐晦,但她立刻便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有人在府外失了规矩,恰好被康乐县主或是她身边的人撞见了,这才借着送回礼的机会,委婉地提醒她这个当家奶奶一声!
送走陶嬷嬷,凤姐儿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她回到房中,对平儿道:“平儿,你立刻去查!就查近十日内,府里各位主子,尤其是年轻爷们儿和小姐们房里的,都有谁以什么名目出过府?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我查清楚!”
如今的荣国府经过凤姐儿一番整顿治理,虽不敢说铁板一块,但规矩比以往严明了许多。各处门禁、对牌、人员出入,皆有记录可查。唯一管理稍显松泛的,恐怕只有贾母院中,但若细查,总能寻到蛛丝马迹。
不出两日,平儿便将查到的消息禀报了凤姐儿。目标很快锁定在宝玉和茗烟私自外出那日。平儿道:“奶奶,问过那日守后门的婆子了,支支吾吾的,后来才承认,是宝二爷带着茗烟,没带随从,也没用车轿,悄悄从后门骑马出去的,去了约莫一个多时辰才回来。”
凤姐儿立刻命人悄悄叫了茗烟来。
那茗烟本就是个机灵却不算硬气的小子,被凤姐儿那双凤眼冷冷一扫,几句“是不是你挑唆二爷私自外出?”“可知这是多大的罪过?”“若不老实说,立刻撵了你出去!”吓唬下来,顿时腿都软了,竹筒倒豆子般,将如何因看戏无聊,如何怂恿宝玉出门,又如何去了花家,一五一十全招了。
凤姐儿听得心头火起,又命心腹小厮暗中查访了花家所在巷子以及那日可能的情形。
当得知宝玉竟是跑去一个丫鬟家里,还被左邻右舍可能看了去,甚至花家还有意无意宣扬袭人将来要做姨娘的事……王熙凤气得几乎七窍生烟!
她一巴掌拍在炕几上,震得茶碗乱响:“好!好个袭人!好个花家!真真是奴大欺主,不知死活的东西!还有宝玉,也是越来越不知轻重了!这等丑事若传扬出去,我们荣国府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凤姐儿心下计量已定,也不声张,只带着平儿并两个心腹的壮硕婆子,悄无声息地便往新收拾出来的东院去了。
这东院里,除了贾母指名拨来的四个大丫鬟,其余粗使仆役皆是凤姐儿一手安排的人。她早有吩咐,不许通传,底下人见她面色不虞,更无人敢多事,只垂手屏息,任由她一行人径直入内。
平儿会意,拉住一个在廊下做针线的小丫头,低声问道:“宝二爷可在屋里?”
小丫头怯生生回道:“在呢,只留了袭人姐姐一个在里头伺候说话,吩咐了不许人打扰。”
平儿点点头,看向凤姐儿。
凤姐儿嘴角勾起一丝冷意,摆了摆手,几人便放轻脚步,挪到正房窗根下的廊柱旁,屏息静听。屋内的话语声,隔着窗纱,清晰地传了出来。
只听宝玉笑着,声音里带着惯常的闲适与好奇:“好姐姐,这两日忙乱,我竟忘了问你。那日在你家里,见着的那两个穿红裙子的姑娘,是你什么人?”
袭人的声音温婉,应道:“那是我姨家的俩姐姐。”
宝玉听了,竟“啧啧”赞叹了两声。
袭人似乎有些不自在,语气微沉:“二爷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定是想说,她们那样的人家,哪里就配穿红的了?”
宝玉忙笑道:“不是,不是!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觉得,那样品貌的女孩儿,若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我不过是见她实在好得很,心里想着,若是这样的人也能常在咱们家,大家一处伴着,岂不是好?”
袭人闻言,发出一声清晰的冷笑,话里便带上了刺:“二爷这话说的!难不成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连我家的亲戚也都该是奴才命不成?定要拣那实在好的,弄了来给你们家当丫头使唤才称心?”
宝玉听她语气不对,忙赔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们家来,就必定是来做奴才不成?难道认作亲戚来往,便使不得吗?”
袭人却毫不松动,语气更淡:“即便是亲戚,也搬配不上。二爷是侯门公府的公子,我们是什么根基的人家?不敢高攀。”
宝玉被她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屋内静了片刻。
袭人见他沉默,反倒又开口,语气幽幽,带着点赌气的意味:“怎么不言语了?想是我才刚说话冒撞,冲犯了二爷?既这么着,明儿二爷赌气花几两银子,把她们买进府来使唤就是了,岂不干净?”
宝玉这才无奈笑道:“你这话说的,可真真叫人没法接。我不过是赞她生得好,正该生在这深堂大院里,配得上这锦绣繁华,没的我们这些须眉浊物,倒白白占了这个地方!”
袭人见他急了,语气稍缓,道:“姐姐们虽没这样造化,倒也是我姨父姨娘眼珠子似的宝贝,从小娇生惯养。如今十七了,各样的嫁妆都预备得齐齐整整,明年就要出阁了。”
宝玉一听到“出嫁”二字,心里莫名一阵不自在,忍不住又“啧”了两声,怅然若失。
正没开交处,又听袭人长长叹了口气,语带感伤:“唉,说起来,我这几年在府里,从前家里的姊妹们都不大能见了。如今……如今我怕是也要回去了,她们却又要嫁的嫁,走的走……”
宝玉果然一听就上了心,吃了一惊,忙问道:“怎么着?你方才说什么?你如今要回去?回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