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自尽殉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公主当年欲占春》最新章节。
那样的日子,绝不是她魏姝要的。
况且,她若还在外为闲王做事,那就能成为虔诚的助力。
如此,他们就不仅是夫妻,还是相互扶持的盟友。
他们的关系,便是这个世界上最牢不可破的。
在魏娘子和虔诚的心里,他们虽然还未成亲,可他们早已是夫妻了。
那个官府的文书,暂时不要也罢。
“那平康坊的玉琼楼,我便交给你了。”元扶妤眉目含笑,姿态懒怠坐着,“到时候借你魏娘子的名头,可要让玉琼楼开张的轰轰烈烈才好。”
魏娘子眼底的笑意越发真实了些:“这是我最擅长之事。”
元扶妤颔首浅笑。
“你不问问我,虔诚怎么说?”魏娘子见元扶妤什么都没问,忍不住开口。
“虔诚是你的心上人,又不是你的主子,他的意见不重要,我只看你愿不愿意。”元扶妤说。
从前,元扶妤在任命女官之时,也从不过女官家人的意见。
只要女官愿意,她便用。
对于对方家里人同不同意她不在意,威逼利诱就是了,都不算问题。
他虔诚若不愿,那元扶妤就只能有劳元云岳这个闲王出马了。
魏娘子定定望着元扶妤半晌,突然开口:“若是,我将从前的下属召回来,闲王殿下……能否保她们平安?我知道在贵人眼中我们不过是蝼蚁,可……”
“可以”元扶妤应下。
“你这么答应下来,不怕给闲王带来麻烦?”
元扶妤被魏娘子的话逗笑。
“在大理寺时,你曾说过手中有世家做的那些肮脏事的证据,如今世家皆以为这证据就在闲王手中,事关世家声誉,世家不会因为这种小事给闲王找不痛快。”
“柳家的千金阁已经废了,只是要柳家手中几个人而已,只要闲王开口,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况且你也说了,在他们眼中,你们不过蝼蚁,他们又怎么会为几个蝼蚁寻闲王的晦气?”
魏娘子点了点头,将茶盏放在桌案上:“也是,不过……我在大理寺说的东西,不是诈他们的,我是真的有。”
元扶妤颔首:“那就好好藏好了,那……可是你的这辈子的保命符。”
“东西交给崔姑娘,比在我这里用处大。”魏娘子觉得自己现在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就是这个了,“况且,现在我为闲王殿下和崔姑娘办事,殿下和崔姑娘应当不会让我出事。”
“魏娘子,你有的东西我未必没有,好好收着吧。”元扶妤端起茶盏道,“若我需要会开口。”
当年元扶妤的校事府,情报可是比魏娘子想象中的更细致。
只是,后来谢淮州为了别的目的,砍了被百官忌惮的校事府,将其并入玄鹰卫,搜集情报的能力大大下降。
“若是长公主还在就好了。”魏娘子突然如是说。
元扶妤抬眉看向魏娘子。
魏娘子转头望着庭院内的还未显露春意的景致,笑道:“若长公主还在,崔姑娘……你再过几年,应当能站在庙堂之上。当初先皇病重长公主摄政监国之时,吏部开试,启用女官!以长公主对你的信任,加上你的手段能耐,长公主定会给你恩赐,替你脱了杂籍,破格提拔。”
元扶妤闻言轻笑:“或许。”
“是一定会。”魏娘子,“你知道当时长公主身边负责文书起草的女官杨蓉,是谁吗?”
元扶妤喝茶的动作一顿,装做不知抬眼:“谁?”
“前朝的君山公主。”魏娘子望着元扶妤凝视着她的眸子,语声很轻,“你既然是长公主心腹,此事或许是知道的。长公主连前朝公主都敢用,有违律法启用商户女又有何不可。”
元扶妤摩挲着茶盏:“你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那是先皇驾崩之前的事了,翟国舅和杨蓉在望月楼雅室相见,我当时还只是望云楼的乐妓,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才得知杨蓉的身份竟然是前朝君山公主。”
“他们说了什么?”元扶妤心平气和询问。
“当时我腕子上的玛瑙手钏断了,在门口捡玛瑙珠时,翟国舅的心腹出来查看,门拉开,我就听到翟国舅说,堂堂君山公主……如今还不是被长公主驱使。”魏娘子道,“而坐在翟国舅对面的,便是当时极为有名的女官杨蓉。”
元扶妤竟不知,翟鹤鸣与杨蓉还背着她私下见过。
原来,这么早翟鹤鸣就已经不愿再受她驱使。
“后来,杨蓉在刺客行刺时为护长公主而死,也算是报答了长公主的知遇之恩了吧。”魏娘子感慨。
元扶妤放下茶盏:“或许吧。”
杨蓉并非是为护元扶妤而死。
而是元扶妤发现杨蓉与前朝旧部来往,设局将其一网打尽后,亲眼看着杨蓉自尽殉国的。
元扶妤之所以对外称,杨蓉是为护她而死,是不想让人以此事来攻讦任用女子为官之事。
她给这位君山公主死后哀荣,是敬佩,也是为了……保女子为官这条刚刚开辟,狭窄且脆弱的路。
今日来与元扶妤将此事敲定,魏娘子便不打算多留打扰。
她起身同元扶妤告辞。
“锦书,和崔府管事说一声,让玉琼楼的管事都见见魏娘子,以后便听从魏娘子吩咐。”元扶妤说。
锦书应声带魏娘子离开含玉阁。
元扶妤端着茶杯,仰靠在椅背上。
她能想到杨蓉与翟鹤鸣说了些什么。
无非便是,将来她爹驾崩,若是她有心争皇帝的位置,没人能阻她,让翟鹤鸣多为自己的外甥打算打算。
翟鹤鸣那个时候定然是斥责杨蓉其心可诛,可……的确也生了夺她权的野心吧。
“四姑娘,芜城送来的信。”管事拎着衣裳下摆,迈上台阶,立在敞隔扇的木质露台上,恭敬将信递给元扶妤。
一共四封信。
崔大爷、程氏、崔五娘和崔六郎。
元扶妤接过,先拆开最薄的程氏的信。
程氏心里有气,信极短,就写了一句,可要秦妈妈入京接她回芜城。
崔五娘信中说了家中过年时的一些琐事,叮嘱元扶妤在京都照顾好自己,字里行间透露出已知元扶妤在京都中做什么,用词很很是恭敬,不似之前拦住她来京马车时那般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