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朱棣教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朱高煦把刚卸下的弓往墙上一挂,揉了揉发酸的胳膊,听亲兵说父王找,咧嘴笑了笑:“准是听了母妃念叨,催我去念书吧?”说着抓起搭在石桌上的外衣,往肩上一搭,大步往书房走。

夜风吹得校场的旗子猎猎响,他心里却没当回事——父王虽常说他野,但真动气的时候少,顶多念叨几句“别总舞刀弄枪,也得认几个字”。

进了书房门,见朱棣正对着灯烛看卷宗,他大大咧咧一拱手:“父王找我?”

朱棣抬头瞥他一眼,把卷宗往桌上一推:“过来,看看这个。”

朱高煦两步跨到桌前,伸手接过卷宗,展开一看,顿时皱紧了眉头。

满纸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不是田亩赋税就是河道修缮,看得他眼皮直打架,才扫了两行就觉头大如斗,赶紧把卷宗往桌上一放,挠了挠后脑勺,咧嘴笑道:“父王,这字儿比军营里的布告还密,看着眼晕。倒是今儿校场新练了套枪法,儿子给您比划比划?”

说着就撸起袖子,摆出个起势的架子。

朱棣却没接他的话,端起茶盏呷了口,眼神沉了沉:“比划什么?枪使得再好,能算清粮仓里有多少米?能知道百姓缺多少衣?”

朱高煦脸上的笑僵了僵,梗着脖子道:“治理地方有文官呢,儿子只管打仗护着他们!”

“糊涂!”朱棣把茶盏往案上一墩,茶水溅出些微,“文官能替你执掌兵权?能替你稳住军心?你当这天下是靠一把枪就能坐稳的?”

他指着桌上的卷宗,声音陡然拔高,“你看看这些!河间府的水患报上来三个月了,你除了知道带兵去捞人,可知该怎么修堤坝?需多少石料?多少人工?这些都得算,都得懂!”

朱高煦被训得脖子发红,却还嘴硬:“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费那脑子干啥……”

“干啥?”朱棣站起身,指着他的鼻子,“你大哥在学治政,你三弟在练文案,就你,整日里除了舞刀弄枪就是跟兵痞厮混!文不成,识不得几个字;算不清,账册都看不明。日后真把一块封地给你,你是打算靠拳头收税?还是靠蛮力断案?”

他越说越气,踱了两步又回头:“别以为有把子力气就了不起!当年你祖父打天下,哪回不是先算清了粮草才出兵?你这性子,再不改改,将来怕是连自己的封地都守不住!”

朱高煦被数落得抬不起头,双手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却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倒像是在替他受着这份训斥。

朱棣见他闷不作声,气也消了些,放缓了语气:“明日起,跟先生学三天文,再去跟着算三天账。学不会,就别想出校场。”

朱高煦闷闷地“嗯”了一声,转身要走,却被朱棣叫住:“回来。”

他递过一本薄薄的册子,“这是《郡县要略》,先从这个看起,看不懂的,问先生,别硬撑。”

朱高煦接过册子,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里头又闷又堵,却还是瓮声瓮气地应了声:“知道了。”

转身出了书房,夜风一吹,脸上的热意散了些,可心里那股子不服气混着委屈,倒比挨了军棍还难受。

徐妙云坐在窗前,手里捏着针线,却半天没扎下一针。

丫鬟来报,说二公子又被王爷叫去书房,原以为是要严加管教,没成想不过半个时辰,朱高煦便揣着本兵书欢天喜地去了校场——想来又是几句轻描淡写的训诫,便让他过了关。

她轻轻叹了口气,眉头锁得更紧。

世子之位早有定数,高炽是长子,性情仁厚,又通政务,论规矩、论才干,都该稳稳坐住这个位置。

可王爷偏对高煦纵容得很,明里暗里给了多少体面?

让他掌着部分兵权,听任他在军中攒声望,甚至在老部下跟前,也常说“这小子有我当年的影子”。

这些话,听在高煦耳里,是多大的鼓舞?

看他近来那越发张扬的样子,眼里的野心几乎藏不住了。

待朱棣回房,徐妙云放下针线,直言道:“王爷,高煦那边,您是不是太过纵容了?”

朱棣正解着披风,闻言动作一顿:“怎么说?”

“世子是高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徐妙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可您这般待高煦,让他掌兵、任他在军中树威,甚至时不时露些‘期许’的话,不是给他不该有的念想吗?”

她看着朱棣,继续道:“弟兄们都是人精,您的态度,他们看得真真的。今日有人为高煦叫好,明日便会有人揣度您的心思,暗地里搞些小动作。到时候,弟兄们分了派系,儿子们生了嫌隙,这府里还能安稳?”

朱棣坐在椅上,端起茶盏没喝,只沉沉道:“高煦是块打仗的料,多历练历练,将来能帮衬高炽。”

“帮衬?”徐妙云摇头,“他那性子,眼里容不得沙子,若真觉得自己该得些什么,怕是‘帮衬’会变成‘争夺’。您是王爷,也是父亲,一碗水得端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含糊不得,不然将来必出乱子。”

朱棣沉默了,指尖在茶盏沿上摩挲着。

他不是不懂这个理,只是看着高煦那股横冲直撞的悍勇,总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难免多了几分偏爱。

徐妙云见他不语,又道:“高炽在辽东求学,本就离着远,您再让高煦在北平这般势头,外头人该怎么看?说您对世子不满?还是说燕王府要变天?这些闲话传出去,于高炽、于王府,都没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