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火星基地建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弦!正物质宇宙:跨越》最新章节。

2043年,火星,火星基地

随着第二批火星舰队的到来,火星基地的物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各项基地建设工作,包括扩大紫金矿产能,扩大紫金矿冶炼车间的建设,各种实验室,各类空天系列飞船包括曲速引擎飞船的维护车间,新的大量的智能工作机器人,全部开始加速进行。

前几天孔方佳在登陆火星进入火星基地后,召开了第一次火星基地全体人员大会。会上孔方佳望着台下420多号人,感慨万千,哪怕是5年前,也没人敢相信居然这么快,华夏不仅在月球建设了基地,还在火星建设了一个如此规模的基地,400多人的常驻,那么多的基地功能,还建设了紫金矿开采场。

在火星基地第一次全体人员大会上,孔方佳对火星基地建设安排进行了梳理,确定了火星基地一期建设的四大主要目标,开发紫金矿,为华夏提供足够的紫金是火星基地一期的第一目标;次要目标是在火星完成一期农场试验,尽快达成部分食物可以自给自足;第三目标是通过火星地下冻层,获取水资源,进而通过电解水获得新鲜的氧气等,第四目标是完成建立各类空天系列飞船包括曲速引擎飞船的维护能力。会议的最后,孔方佳宣布了火星基地的正式名称:华夏驻火星后羿基地,简称后羿基地。取自华夏古代神话人物后羿,他在神话故事中射掉了九个太阳,取名表示华夏征服火星。

全体大会结束后,孔方佳又召集火星基地负责人钱方教授,火星基地的各部门主管负责人一起开了一个中层会议。除了细致的讨论部署了四个主要目标的实现安排,同时就未来二期火星基地建设的重点也进行了集体讨论。会上一致认为,未来二期火星基地建设,一是需要开始准备在火星极地进行水冰和干冰(二氧化碳冷冻态)的开采,二是需要进行更多的火星其他矿产探测考察,三是考虑在火星基地建立大规模自动生产智能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四是适当增加部署更多的火星后羿基地分支基地,增加在火星的人员规模。

后面的几天时间,孔方佳穿梭于基地各区域,认真考察基地各区域的具体运作情况,并直接参与了之前飞到了火星但是没有进行紫金舾装的那艘曲速一型飞船的舾装,这艘曲速一型飞船作为第一艘人类在火星上完成紫金舾装的曲速一型空天飞船,被孔方佳取名为:星火号。

在完成了火星基地的工作后,孔方佳带着李艳,乘坐星火号,带着一支由联合小组成员朱聪明高级研究员领导的十几个人的准备研究火星地质科学的原地球科学地质团队,开启了火星科学地质大考察和大旅行。李艳和朱聪明共同为这次旅行定下了九个主要火星区域作为科学考察点和旅行点:

1. 奥林帕斯山(olympus mons)

特征:太阳系已知最高的火山,高度约 22千米(是珠峰的2.5倍),直径约600千米。

成因:由长期火山活动形成,由于火星板块构造不活跃,熔岩得以持续堆积。

意义:揭示了火星地质活动的历史。

2. 水手峡谷(Valles marineris)

特征:巨大的峡谷系统,长约 4,000千米,深达7千米(远超地球上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可能与早期地壳张裂、火山活动或地下水侵蚀有关。

意义:为研究火星地质演化提供线索。

3. 极地冰盖(polar Ice caps)

特征:南北极覆盖着由 水冰和干冰(固态co?) 组成的层状冰盖,随季节变化收缩或扩张。

成因:火星气候循环导致挥发物(如co?)季节性凝结与升华。

意义:冰层可能记录火星气候历史,并为未来资源利用提供可能。

4. 撞击坑盆地(Impact basins)

典型代表:希腊平原(hellas planitia),直径约2,300千米,深7千米,是太阳系最大撞击坑之一。

成因:小行星或彗星高速撞击形成。

意义:撞击坑的密度帮助科学家估算火星地表年龄。

5. 流出通道(outflow channels)

典型代表:克律塞平原(chryse planitia)附近的峡谷网络。

特征:宽达数十千米的沟壑,形似干涸河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