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八 长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宋鹤林彭耜纂集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

其无以易之也

御注曰易以井喻性言其不改老氏谓水

几於道以其无以易之也有以易之则徇

人而失己乌能胜物惟无以易之故万变

而常一物无得而胜之者

临川王安石曰天下之物能小而不能大

能方而不能圆水则不然因地而爲小大

随器而爲方圆不失其常故曰无以易

王雱曰水方圆曲直随物万变而初不易

己此其所以终能胜物也夫玉石坚强矣

而持以攻物有时而碎者以其可易耳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柔之力甚大日

以摩乹驰骋坚而强者皆不能胜之矣

陈象古曰水之爲功善利万物入污流下

非柔而何攻坚强者恃力违顺故不能胜

水之柔也无以易之其理自然故不可改

清源子刘骥曰水且尚尔况於道乎道之

爲物惟恍惟惚至柔至弱也

黄茂材曰上善若水章言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衆人所恶与此所言大抵略同含

垢纳污水之德也虽爲天下王莫能违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

御注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水之灭火阴之制阳

舌柔齿刚舌存齿亡此天下之莫不知而

世俗之所共闻也而乃各师其心莫能行

其柔弱之道者此老氏所以重叹息故引

圣人之言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人非不知而不

能行者何也以其好强耻弱也

陈象古曰水衆人之所见非难知之物也

莫能行则信道不明崇道不笃也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杜稷主受国之

不祥是谓天下王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人言者三坟之遗文

也或老氏之谦也垢秽辱也言人君能含

受垢秽引万方之罪在子一人子一人有

罪无以汝万方则民仰德美而不离散可

以常奉社稷而爲至矣又人君能谦虚用

柔称孤寡不榖则四海归仁六合宅心是

谓天下王矣传曰山泽纳污国君含垢盖

近之矣

涑水司马光曰含垢纳污乃能成其大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杜稷之主如天

地之大江海之宽容垢包浊无所不可祥

者善也自是则人皆非之不自善者人皆

美之故王天下

叶梦得曰不祥重於垢故所受弥多所得

弥大

程大昌曰百姓有过在子一人小人怨汝

詈汝则曰朕之愆允若时是受垢也人之

所恶惟孤寡不谷而侯王以爲称是受不

祥也二者皆庄子之所谓谦下濡弱也

正言若反

御注曰言岂一端而已反於物而合於道

是谓天下之至正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能行柔弱则爲王爲

主尚刚强则招祸招咎圣人受垢受恶则

永保元吉世俗乐美乐荣则终致灾凶正

言俗意如此乖反明矣

颍滨苏辙曰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

爲辱受不祥爲殃故也

王雱曰此可爲智者道尔正言若反反於

小智之近情而合於大道之至正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皆反於俗见故

曰若反

陈象古曰似反於正矣受垢爲社稷主受

不祥爲天下王以言观之则似非正以理

观之则至正矣

叶梦得曰此正言而人谓之反以其言观

之也

黄茂村曰合於道者反於俗

程大昌曰若反而实不反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者必有余怨安可以爲善

御注曰复雠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

飘瓦故无余怨爱人者害人之本也偃兵

者造兵之本也安可以爲善

碧虚子陈景元曰怨恚也恶也相望也大

怨者轻生徇死之谓也夫国君不能无爲

无事谦卑柔弱而民乃多欲好争奸诈并

兴怨恶相望心气不平遂使轻生徇死之

徒攘臂於道术矣而国君设教立法以绳

之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而和报其恚恶

怨望也然以事和之则翻济其怨故知有

怨而和之者未若无怨而不和也徒知和

其大怨而不省其大怨之所由兴虽和之

以至公而不免有余怨若乃大小多少而

以无心至德报之者几乎造物哉夫圣贤

本以刑政和报其怨恶奈何奸诈愈甚而

怨望益多也如是则安可以爲善

颍滨苏辙曰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

性者不见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

本而欲和其末故外虽和而内未忘也

清源子刘骥曰爲治者不能无事无爲至

於有大怨而後和之必有余怨安可以爲

黄茂村曰夫人不怒虚舟不怨飘瓦以其

无心而已若以爲怨而和之是有心也安

能无怨不足以爲善

程大昌曰怨之大者莫大於两国干戈之

雠矣聘会以平之诅盟以要之皆求有以

和之者也然会稽之栖厌然臣妾也而尝

胆抱冰藏毒伺衅多历年所廼始发见则

阳浮道以示相平者岂其可信也况夫攻

夺人之城邑杀戮人之父兄借使敌国之

君迁延未肯轻动而其人民子弟含痛茹

耻必且随事从臾以期报复者人情之常

也故曰安可以爲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碧虚子陈景元曰李荣曰古者圣人刻木

爲契君执於左臣执於右爲信又陆希声

曰圣人之心与百姓心犹左右契耳契来

则合而不责於人故上下相亲怨恶不作

颖滨苏辙曰契之有左右所以爲信而息

争也圣人与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爲常

驰惊於争夺之场而不知性之未始少亡

也是以圣人以其性示之使之除妄以复

性待其妄尽而性复未有不廓然自得如

右契之合左不待责之而自服也然则虽

有大怨怼将涣然冰释知其本非有矣而

安用和之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则

亦劳而无功矣

王雱曰左契取於人右契取人左无事而

右主权故古者分契之法如此也圣人执

左契不从事於物而物自来合吾应其合

者耳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然则圣

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

无怨庄子曰以得爲在人以失爲在己汤

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此之谓也记曰献

牛马者操右契盖献者并券以进是知左

契乃受责者之所执史记曰操右券以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左阳也契合也

左契者天道也天道无私民之善恶自与

吉凶相契圣人非故责人而或子之或夺

之但司之而已吉凶祸福皆民自爲之也

故不私其恩而终无归其怨

达眞子曰左者心之所处契者言其合也

圣人执心以合道而不责於人

清源子刘骥曰古者结绳以爲治破木以

爲契君执於左臣执於右契来则合所以

取信

黄茂村曰道无求於世待其自至同焉者

合而已譬如契有左右执其左契以待其

来合者何责於人故有德司之

程大昌曰献粟者执右契汉之剖竹爲符

也右留京师左以授守臣谓之左符其意

度制作皆与此应也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御注曰乐通物非圣人也无德者不自得

其得而得人之得方且物物求通而有和

怨之心焉兹彻也祗所以爲蔽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有德者中古之君也

无文书法律但刻契合符以爲信约则民

自从化故称有德也无德者谓远古之君

也德大无名物皆自然而穴处巢居各安

其分故其君无思无虑朝彻而见独不爲

不恃道冥而德渊更无契可司但司其通

彻而已矣故称无德焉

临川王安石曰司彻通於事则不能无责

於人不能无责於人则不能使人之无怨

此其所以爲无德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司契以天道契

於臧否司彻欲以聪明尽其民情而民情

安能尽之故与则爲恩不子则爲怨

清源子刘骥曰有德司契亦犹是也有德

之人眞性内明通玄究微若合符契而不

求之於人故谓之司契无德之人眞性未

明博学多识以务通彻而不求之於己

黄茂村曰彻者通也庄子曰乐通物者非

圣人也

林东曰圣人轨左契不从事於物而物自

来合吾应其合者耳故有德之人司契如

右契之合左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彻通

之则亦劳而无功矣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御注曰善则与之何亲之有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天道无所私唯善人

是与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是以上善

之人自然符会何用司契而责於人哉此

复太古之风也

颍滨苏辙曰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者

则得之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非亲而与之而

善人自与福契此天道也

清源子刘骥曰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

者得之

黄茂材曰天无私亲善则与之爲善者非

特无求於人亦无求於天待其自至而已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

御注曰广土衆民则事不胜应智不胜察

德自此衰刑自此超後世之乱自此始矣

老氏当周之末厌周之乱原道之意寓之

於书方且易文胜之弊俗而跻之淳厚之

域故以小国寡民爲言盖至德之世自容

成氏至于神农十有二君号称至治者以

此而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国小能自守民寡能自

足可以返乎太古矣

颍滨苏辙曰老子生於衰周文胜俗弊将

以无爲救之故於其书之终言其所志愿

得小国寡民以试焉而不可得尔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小国民少而事

务亦简若数口之家衣食粗足无所用心

又以小爲大则张大而劳以大爲小则简

静而佚

叶梦得曰国之不能治以大视之也民之

不能安以衆视之也夫孰知有以大爲小

以多爲少之道乎是故国大而以大治之

民衆而以衆爲之则有终身不能胜者圣

人之道无他亦曰小国寡民而已普天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