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下 长七(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下长七
宋鹤林彭耜纂集
唐高宗乾封元年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
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天寳二年正月景辰追号玄元皇帝爲
大圣祖圣祖父周上御史大夫敬曰先天
太上皇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又天寳十
四载十月甲午颁御注老子并义疏於天
下又天寳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经世不
称之见新唐书/艺文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庚午
诏加老君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次年春正月壬寅上发东京丙午至眞源
县戊申命宰臣王旦奉上册寳己酉朝谒
太清宫见九庙/通略景德二年二月国子监直
讲孙奭言诸子之书老庄称首其道清虚
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逍遥无爲养生济物
皆圣人南面之术也故先儒论撰以次诸
经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三十卷内老子
释文三卷今诸经及老子释文共二十七
卷并已雕印颁行惟阙庄子释文三卷欲
请依道德经例差官校定雕印诏可见国/朝会
要天禧三年天书降乾佑山中知兖州孙
奭上?曰朱能小人妄言符瑞昔唐明皇
得灵寳上清护国经寳券皆王铗田同秀
等所爲夫老君圣人降语固宜不妄而唐
自安史乱离两都荡覆岂天下太平乎明
皇仅得归阙复爲辅国劫迁卒以馁死岂
圣寿无疆长生乆视乎明皇旣惑左道即
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愿陛下鉴明
皇之召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也见/九
朝通/略
方腊乱浙右声揺京师中书舍人程振谓太
宰王黼言宜乗此时言天下弊事庶几少
革以顺人心黼不悦时振兼太子舍人至
东宫太子问焉振曰周公作鸱鴞之诗孔
子以爲知道其言不过迨天之未阴雨绸
缪牖户而已老子亦曰爲之於未有治之
於未乱盖老氏与孔子合者如此今不固
根本於无事之时而徒争目前之功非二
圣人意也见九朝通略并东都事略本传
李忠定公纲政和六年时爲比部员外郞因
奏对乞解易劄子略曰共惟陛下天纵睿
智辅之以缉熙光明之学体元用妙该极
象数万机之暇训释老庄之书以开悟天
下之学者辞旨高妙足以发难言之意而
道德性命之理灿如也夫易无思也无爲
也菽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实与老
庄之书相爲终始臣愚伏望断自宸衷爲
之训释以通神明之德以发乾坤之藴又
题李伯时画老子出关图诗云请说常无
衆妙门当时关尹意何勤青牛西去连沙
漠紫气东来见瑞氛妙用不离三十辐至
言都在五千文世人不解宗慈俭只欲长
生蹑白云并见梁/谿集
伊川先生程颐曰道家之说更没可辟唯释
氏之说衍蔓迷溺至深又曰庄生形容道
体之语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
佳并见程/氏遗书
胡文定公安国曰老氏五千言如我无事我
好静我有三寳之说亦皆至论也见语/録
谿堂谢逸寿亭记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
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所谓无量寿三
圣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性
尽性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
量哉彼徒见髪毛爪齿归於地涕唾津液
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而以爲其人
眞死矣然不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见谿/堂集
道乡邹忠公浩曰玄牝之门取诸吾身则鼻
也鼻者息之所由以出入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则其息深矣孙叔敖鼻间栩栩然是
已庄子曰眞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畦其嗜慾深者其天机
浅素问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
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
不有四者之有而贵常守知此然後知谷
神之所以不死又曰虚其心则腹自实弱
其志则骨自强并见道/乡集
康节先生邵雍曰皇帝王怕者易之体也意
言象数者易之用也三皇同意而异化五
帝同言而异教三王同象而异观五伯同
数而异率同意而异化者必以道以道化
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
无爲无有之谓也无爲者非不爲也不固
爲者也故能广无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
者也故能大广大悉备而不固爲固有者
其惟三皇乎是故知能以道化天下者天
下亦以道归焉所以有言曰我无爲而民
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斯之谓欤见本集/观物篇
邵伯温曰康节先公以老子爲知易之体以
孟子爲知易之用论文中子谓佛爲西方
之圣人不以爲过见邵氏/闻见録
东坡书上清宫碑云道家者流本於黄帝老
子其道以清静无爲爲宗以虚明应物爲
用以慈俭不争爲行合於周易何思何虑
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谢显道亲
见程伊川诵此数语以爲古今论仁最有
妙理见邵博闻见後録/谢氏语録亦载
西塘郑侠曰侠闻之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易曰亢之爲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
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然则进退存
亡得丧之理其不一致乎何其知退知亡
知足知止之难而圣人丁宁赞叹之深乎
曰是皆一也进退有道则进不易而退不
难存亡有道则存不喜而亡不忧进退存
亡一归於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孰不一
致哉又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
爲道又曰惟道大故似不肖若肖乆矣其
细也夫肖也者以所养者小故也俗之所
养无非小是以大者爲不肖然则欲爲道
正得俗之所谓不肖者而俗之所不以爲
不肖是皆未足与语夫道又曰道大而物
小人之营营而卒乎小者累於物也元者
善之长而至於大之谓也至而不知其爲
大则同乎道而与世俗不相似故天下皆
谓我道大似不肖盖衆方察察髪较而锥
竞我独闷闷以天下爲不足爲者宜乎其
不相似故能成其大大而有之其去世俗
不能以寸矣故卒之不肖下士闻之笑而
後庶几夫道不肖则不足以爲道也又曰
老子曰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衆人之所
恶故几於道然则汩之随变则臭腐浊秽
不可以濯足亦其自取不几於恶乎思复
性者以是爲鉴知夫清且明者自我性而
浊且乱者亦自我之有以来之也去其汩
且惑者而清明在躬然後扬波淈泥与之
偕而莫吾能化也以其莫吾能化彼将寖
寖以明洁而莫之知予力焉又曰水之性
清以其出於土也而土汩之是以如是其
浊也徐而清之可以鉴毛髪人之识明以
其出於物也而物惑之是以如是其乱也
徐而明之可以烛日月夫曏也清汨之则
浊浊而徐之复清曏也明惑之则乱乱而
徐之复明也是浊且乱者常自外加我而
清且明者在我而已经曰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夫雨露之在天地
细故也而犹平均如是况於人之灵识乎
又曰三代而上无有孔孟老庄释氏之教
遇帝而帝遇王而王而衰周以降乃有三
氏之教其实忧世之溺而致所以济之者
云耳又尝自作大庆居士序曰居士本儒
学以孔氏爲宗得老氏之说以明以上并/见西塘
集
叶梦得曰删书断自尧舜而易独及伏羲神
农黄帝然後知尧而上盖有其人六经存
而不论尝试会之以心则其说曰易无思
也无爲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於此然後知伏羲
神农黄帝至于尧舜世而相传者皆不出
乎易退而质诸老氏则与易异者无几又
曰论语记窃比我於老彭後孔子者孟子
孟子之於儒盖秋毫不以少乱也其拒杨
墨排仪秦过於桀纣终不及老氏乃其言
尽心知性以至於命则老氏之所深致意
也然後知老氏之书孔孟所未尝废又曰
老氏之书其与孔子异者皆矫世之辞而
所同者皆合於易後老氏数百年复有佛
氏者出其辞益荒远深妙不近人情而要
其至到与老氏殆相爲表里并见/经注又曰老
氏论气欲专气致柔如婴儿孟子论气以
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充塞乎天地之间
二者正相反从老氏则废孟子从孟子则
废老氏以吾观之二说正不相反人气散
之则与物敌而刚专之则反於己而柔刚
不可以胜刚胜刚者必以柔则专气者乃
所以爲直也直养而无害於外则不谓持
其志毋暴其气当如曾子之守约约之至
积而反於微则直养者乃所以爲柔也故
知道之至者本自无二见石林岩/下放言
北山程俱老子论曰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
名之名以之立言至於不可道之常道不
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之敢以示人非藏
於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
故西方之圣人其所示见设爲乗者三演
爲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於教外者
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
祖唐虞宪文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
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迹者则其
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子着五千之
文将以示天下迪後世盖非退於道?而
独於己者故其发言之首以谓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
之所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又曰天地人
一原耳天之所以爲天地之所以爲地人
之所以爲人者固同而天地之能长且乆
而人独不然何哉天不知其爲天地不知
其爲地今一受其形而爲人则认以爲己
曰人耳人耳谓其养生不可以无物也则
骋无益之求谓其有身不可以不爱也而
营分表之事厚其生而生愈伤养其躯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身愈病其不爲中道夭者亦幸矣老氏之
旨如此而未之思者以谓黄老之徒率畏
死而求长生者岂不惑哉夫人而无生道
安所载然世之丧其生者盖反以有其生
爲累有其生者且犹老氏之深戒而谓其
外於道而求长生乎未之思也又曰万物
之变莫大乎死生人之爲道超然於生之
际则无余事耳生果来乎死果往乎以生
爲实来则吾之所从来者宜可知矣南北
耶东西耶上下耶审不可以言也而谓之
实来可乎以死爲实往则吾之所从往者
宜可知矣心耶物耶人耶天耶审不可以
言也而谓之实往可乎然则吾之生也前
不知其所起后不知其所断贯万古而常
存者湛然也然後晓然知我之未尝生未
尝死也将以奚爲死地哉又曰衆人之见
易遣圣贤之疵难除营欲戕性取舍滑心
衆人之过也衆人之过大而有迹故其遣
之也易以觉爲碍以解爲缚圣贤之疵也
微而难知故其除之也难事之过显理之
过微以物爲病显以法爲病微然则理障
法病可胜疵乎涤除元览盖谓是也元览
圣人之所谓独见者也人之有是元妙之
见而不除之是爲解缚涤除元览而即非
涤除则无疵矣涤除元览而存涤除之见
是爲觉碍又曰圣人不伤民固也而能使
鬼神亦不伤人何哉盖人之在道道之在
人犹鱼之在水水之在鱼也亦何生死之
辨乎方其以道莅天下天下之民其生也
泊焉所以善其生也其死也寂然所以善
其死也寂然而已鬼安得而神乎生也如
彼死也如此尚安复有灵响祟厉之爲哉
又唯常善也故能救人无弃人救物无弃
物有爲之善其能尔乎唯无积也故能爲
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住相之施其能尔
乎推是道以济天下而度群生亦何儒释
老之分哉并见北/山集
栟榈邓肃曰尝考道教之所自来其源出於
黄帝其道盛於老聃其末流诡异有眞可
骇者其爲家三十有七其爲书九百九十
有三篇凡有天下者必崇其道论其尤者
有三帝焉秦曰始皇汉曰武帝唐曰明皇
是三帝者才智絶人蔑视一世穷六合之
大不足以厌其欲於是浩然有御风骑气
之志炼丹飞符杂以左道自谓其法可配
天地殊不知飞腾之术卒不能济反祸其
国眞可痛哉虽然汉高祖之取天下也则
张良爲最其治天下也则以曹参爲最良
之道盖慕赤松子而参之居则避正室以
舍盖公是则道家之术又若无负於天下
者盖汉高祖所以取参与良者在道之本
不过於清静恭俭无爲与民息肩而已矣
而始皇武帝明皇之所尚者区区竭力以
事其末故妄诞不经者得以行其志此治
乱贤否所以相絶不可同日而语也夫末
流滋蔓变怪百出可以惑人主而祸天下
者皆非黄帝老聃氏之道见栟/榈集
严谷山人江袤曰夫道窅然难言哉谓之道
者盖假以名道而实非道也五经之所言
言其略老聃列御寇庄周之所言言其详
详略虽殊皆有以明道之本问/道又曰或问
老子着书有道德篇当时所述欤後人诠
次欤余曰此不得而知也余昔於藏书家
见古文老子其言与今所传大同而小异
考其义一也唯次序先後与今篇章不伦
亦颇疑後人析之也曰道无所不该而五
千文所纪者可道之道耳又离而爲德恐
无是义余曰道德实同而名异曰道曰德
亦何所不可也曰恶有是言哉吾尝读五
经诸子凡言道德皆有小大後先之辨不
可概举可考而知也余曰庄周言一曲之
士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本於道德之
不一重叹後之学者爲不幸子亦欲蹈之
乎曰愿闻其旨曰闻之无乎不在之谓道
自其所得之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
人之所自得也试以水爲喻夫湖海之涵
浸与坳堂之所畜固不同也其爲水有异
乎江河之倾注与沟浍之湍激固不同也
其爲水有异乎水犹道也无乎不之而湖
海坳堂江河沟浍自其所得如是也谓之
实同名异讵不信然学者之於道会之以
心视之以神斟酌饱满使自足则德成而
有立进德者至於德兼於道则同於初矣
由是观之道非有余於德也道散而德彰
德非不足於道也德成而道隐故圣人则
备道全美君子则明道全德兹所以爲异
也曰道妙无形德审有所睹乎曰道无方
体德有成亏有成亏者昭昭於心目之间
岂无所睹耶合乎道则无德之可名别於
德则有名之可辨故曰道无常名德有定
体老子之出当道术之变其立言皆以明
至当之归言虽不一如首有尾稽其至也
何彼此之辨问/德又曰生於心者不穷是以
命於身者无已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始终
之端如循环无穷老氏言出生入死生之
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动之死地十有
三三三而九自十言之则出乎生死者一
而已一者谓何意复命之人乎士之志於
道者能修身以俟之直而推之曲而任之
庶几乎可以语此问/命又曰或问老聃列御
寇庄周孟轲皆古之得道者也其立言各
欲取信後世何自相诋忤如此聃曰吾有
大患爲吾有身御寇曰内观者取信於身
周曰吾身非吾有轲则曰万物皆备於我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或厌其身之爲患而
非其有或贵其身之皆备而取之足岂不
诋忤耶余曰子未之思也子得其言而未
得其所以言且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该而
存焉者谓之身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亦
谓之身身之名则一而所以爲身者殊有
所谓体有所谓性老聃庄周盖即体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