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下 长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之者御寇孟轲盖即性而言之者即体言

之则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有之则有患无

之则无患故不可使之有也而所谓无者

非亡夫而身之谓凡动作语默不见而已

即性言之则视听言貌思一理所该万物

皆备苟内观焉可以取足高之於天卑之

於地俯仰洞鉴孰有不备於我者乎孰有

不足於身者乎以是言之老聃庄周之言

身不得不使之无列御寇孟轲之言身不

得不使之观问/身又曰或问何者爲息余曰

循阴阳以左右随子午以涓长者是也其

运如未尝止之轮其旋如不可尽之环与

元气交通昼夜不息老子列御寇所谓冲

气者也子知所以守息则知所以养气知

所以养气则知所以入道知所以入道则

抱一禅定固无殊致也老子曰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子归而求之斯有得也问/息又曰

庄周言养形之士吹呴呼吸此特其浅浅

者尔形神俱妙盖本於袭气母老子曰玄

牝之门是爲天地根不死之道本於是乎

问/气又曰孔子曰毋意毋我老氏曰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瞿昙曰毋眼耳鼻舌身意人

之有生形色外具心意内知必使之无者

何哉盖无者万善之所归万法之所宗人

能外息诸縁?心於无则与道俱矣其归

一致若所谓坐忘息气面壁果殊途哉袤

字仲长三衢人严谷山人则其自号也养

素丘园以经术教诸生绍兴间大臣荐于

朝召对竟力辞还里士论高之并见严/谷集

杨文安公椿绍兴间以从橐侍经筵有进读

老子讲义一篇曰老子曰我有三寳寳而

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

能成器长臣闻求道於聪明智力之所及

则心劳而道愈不明舍聪明智力而求诸

日用之间则简易至当道庶几乎可见矣

任聪明役智力是弊精神於寡浅者之所

爲以此应物殆有未能释然忘情者存焉

故欲慈焉则失於姑息欲俭焉则失於鄙

吝不敢爲天下先则失於怯懦是心劳而

道愈不明也审矣有道者则不然生知之

妙浑然天成物之来干我者初无容心随

所遇而应之我无忮心故能慈我无欲心

故能俭我无争心故不敢爲天下先其所

以日用者简易至当果非由聪明智力之

所能成就非天下之至圣其孰能与於此

易之乾卦曰体仁足以长人坤卦曰坤至

柔而动也刚则得乎仁者有勇之说故曰

慈故能勇节卦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

民则得乎俭以足用之说故曰俭故能广

谦卦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则得乎一

谦而四益具之说故曰不可爲天下先故

能成器长大易老氏之言若合符节帝不

得不帝王不得不王至仁好生神武不杀

非慈耶茅茨土阶恶衣卑服非俭耶不矜

不伐不竞不絿非不敢爲天下先耶下至

两汉宽仁大度如高祖几於慈以德化民

如文帝几於俭以柔道理天下如光武几

於不敢爲天下先是则有天下者寳其慈

且勇寳其俭且广寳其後且先虽二帝三

王可以追踪而并美区区两汉之主不足

进也又曰道家者流其来最远爰自黄帝

氏作至周有老聃得其传战国时列御寇

蒙庄之徒和其说逮秦汉间遂名曰黄老

之学其道以虚无自然爲宗以清静澹泊

爲事其眞以治身其绪余以治天下中古

以来盖尝与尧舜周孔之道并行於世而

不相戾异乎所谓浮屠氏之学者也浮屠

氏本出西方至汉始入中国霍去病击匈

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顔师古曰金人即

今佛像明帝梦见金人飞空而下傅毅以

爲西方之圣人遣使於天竺访之以归自

是佛法始流传于时究厥所由其与道家

之学本原不同而涂辙各异曷不取道德

经五千文考之其言微其旨远其文简而

严其义宏以肆殆与六经相表里非若冰

炭枘凿之不相入後世学者猥曰佛老佛

老云者吁可怪哉并见芸/室集

光庙在潜邸程文简公大昌时爲宫僚尝索

其所着易老通言大昌以劄子缴纳其略

曰夫老子之可重者何也秉执枢要而能

以道御物是其长也贵无贱有而罕言世

故者亦非其或短於此也故师老子而得

者爲汉文帝盖其爲治大抵清心寡欲而

渊默朴厚以涵养天下其非不事事之谓

也则汉以大治而基业绵固者得其要用

其长故也至於西晋则闻其言常以无爲

爲治本而不知无爲者如何其无爲也意

谓解纵法度拱手无营可以坐治无何纪

纲大坏而天下因以大乱故王通论之曰

清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子之罪也盖不得

其要而昧其所长也区区之意深望殿下

采其秉要之理而以西汉爲法鉴其谈治

之略而以西晋不事事爲戒则老子之精

言妙道皆在殿下运用之中矣又尝着潜

藩盛德録内一篇曰某旧得侍谈凡及大

道常取易系道器与孔子下学上达之语

而参言盖道器学达可从上下立爲形容

正如烧火薪能生焰是上形之道必资下

形之器学乎下可以达乎上是薪虽麤实

而其英华能炎能上者也六经论孟说器

多而说道少是蓄薪以求生焰者也老庄

之书说无多於说有是谓六经说薪已多

不必赘言者也儒者之於求道自有六经

宜若无籍於老庄矣然老庄之书言微趣

深助发道秘尤爲精要苟能博取当大有

补特不可如晋人谈虚直谓弃损礼乐刑

政而天下可以自治焉耳天下尝有无薪

而能自起火焰者耶又曰今道士修老子

教者舍道本不言而及方药祈禳等事其

譌失本意又益太远惟唐人白居易诗语

能明其确曰何况元元皇帝道德五千言

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元元皇

帝即老子也道家以老子爲教祖而八十

一章自清静寡欲之外别无一语他及如

何凿空妄云有药有仙及祈禳腾厌等事

耶恭蒙圣谕以某言爲是且明诵白诗上

语全文益深嘉居易之谈老子能得要妙

也并见/本集又曰世之尊老氏而谓上乎五三

六经疑老氏而诮其空虚无用皆不得爲

知老氏者乃若老氏之高致则有在矣知

道之奥而谈无曲尽其妙运器以道而在

有不局於有凡六经主於纪迹而不暇究

言者此书实皆竭告也则论孟之所务明

者於此乎加详矣是故其书得与六经并

行也见易老/通言

沈庄仲问晦庵先生朱文公曰常有欲以观

其徼是如何文公曰徼是边徼如边界相

似是说那应接处向来人皆作常无常有

点不若只作常无欲常有欲看又问道可

道如何解文公曰道而可道则非常道名

而可名则非常名又问玄之义文公曰玄

只是深远而至於黑卒卒地便是衆妙所

张以道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之义文

公曰魄是一魂是二一是水二是火二抱

一火守水魂载魄动守静也

文公曰多藏必厚亡老子说得也是好

陈仲亨问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

欲取之必姑与之今周书何縁无之文公

曰此便是老子里数句是周时有这般书

老子爲柱下史故多见之孔子所以适周

问礼之属也

黄义刚问原壤看来也是学那老子文公

曰他也不似老子老子却不恁地庄仲曰

却似庄子曰是便是夫子时已自有这样

人了庄仲曰庄子虽以老子爲宗然老子

之学却尚要出来应世庄子却不如此曰

庄子说得较开阔较高远然却较虚走了

那老子意思若在老子当时看来也不甚

喜他如此说

或问老子之道曹参文帝用之皆有效何

故以王谢之力量反做不成文公曰王导

谢安又何曾得老子妙处

文公曰如汉文帝曹参便是用老子之效

然他又只得老子皮肤凡事只是包容因

循将去

郭德元问老子云夫礼忠信之薄而乱之

首孔子又却问礼於他不知何故文公曰

他晓得礼之曲折某初间疑有两个老聃

横渠亦意其如此今看得来不是如此他

曾爲柱下史於礼自是理会得所以与孔

子说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说这个物事不

用得亦可一似圣人用礼时反若多事所

以如此说礼运中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等语便自有这个意思

文公曰老子之术冲啬不肯役精神又曰

老氏初只是清静无爲清静无爲却带得

长生不死後来却只说得长生不死一项

如今恰成个巫祝专只理会厌祷祈禳这

自经两节变了又曰伯夷微似老子又曰

子房深於老子之学曹参学之有体而无

用又曰孟子以後人物只有子房与孔明

子房之学出於黄老若以比王仲淹则不

似其细密又曰杨子云作太玄亦自庄老

来惟寂惟寞可见又曰文中有志於天下

亦识得三代制度较之房魏诸公又稍有

些本领若究其议论本原处亦只自庄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来

或问晋宋时人多说庄老然恐其亦未足

以尽庄老之实处文公曰当时诸公只是

借他言语来盖覆那灭弃礼法之行耳据

其心下污浊纷扰如何理会得庄老底意

文公曰康节尝言老氏得易之体孟子得

易之用非也老子自有老子之体用孟子

自有孟子之体用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

老子之体用也存心养性充广其四端此

孟子之体用也又曰康节之学似老子只

是自要寻个宽闲快活处人皆害他不得

张子房亦是如此方衆人纷拏扰扰时它

自在背处万人杰因问击壤集序以道观

道等说果爲无病否曰谓之无病不可谓

之有病亦不可渠自是一样意思如以天

下观天下其说出於老子

陈器之问孟子平旦之气甚微小如何会

养得完全文公曰不能存得夜气皆是旦

昼所爲坏了所谓好恶与人相近者几希

因举云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

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

不克大意也与孟子意相似但它是就养

精神处其意自好平旦之气便是旦昼做

工夫底样子日用间只要此心在这里

李敬子问神仙之说有之乎文公曰谁人

说无诚有此理只是他那工夫大段难做

除非百事弃下办得那般工夫方做得

蔡季通云道士有个庄老在上却不会去

理会文公曰如今秀才读多少书理会自

家道理不出他又那得心情去理会庄老

蔡云列子亦好曰列子固好但说得困弱

不如庄子问老子如何曰老子又较深厚

文公曰佛徒其初只是以老庄之言驾说

耳如远法师文字肇论之类皆成片用老

庄之意然他只是说都不行至达磨来方

始教人自去做所以後来有禅以上并见/文公语録

象山陆九渊曰异端之说出於孔子今人卤

莽专指佛老爲异端孔子之时中国不闻

有佛虽有老氏其说未甚彰着夫子之恶

乡原论孟中皆见之独未见其排老氏则

所谓异端者非指佛老明矣见象/山集

苕溪刘一止行简曰窃惟天下之事下合人

心上合天意中合大道者唯有一言曰公

而已矣老子曰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

乃道盖混而爲一非容不能公王公之称

谓其容而能公也王训大王者之称谓其

公而能大也则是公不可不与王同德王

不可不与天同道此天下之至理也见苕/溪集

永嘉郑伯熊景望曰盖公治黄老曹相国参

用於齐而称治儒家多訾黄老言何哉吾

尝杜门终日默坐谨动作薄滋味而心和

气平百病不侵节以备其无推以散其有

不妄求不过忧而老者稺者安於恬淡尝

意此理推之天下有余地何独数百里之

齐孔孟之术岂有外是者而訾黄老言何

哉盖今道家所谈清净者舍此而趋诞也

见郑先/生戆语

刘清源曰老子之言道德偶从关令之请矢

口而言肆笔而成书未尝分爲九九章也

後人分爲上下二卷以象两仪之妙用九

九八十一章以应太阳之极数见道德经/通论序

黄茂材曰道与德虽有二名实相爲用不可

离也今世学者乃分上经爲道下经爲德

甚非作书之旨又曰易六十四卦八八之

数也老子之书八十一章九九之数也老

子与易相爲表里其後杨子云作太玄以

准易亦有八十一首盖得於此见经/注

林东曰夫子与老氏垂教盖亦互相发明夫

子以仁义礼乐爲治天下之具老子以虚

无恬淡明大道之所从出要之仁义礼乐

非出於大道而何而虚无恬淡乃大道之

本旨也特後世之不善用老氏者或纯尚

清虚恬淡而至於废务有以累夫老氏也

且以道心惟微无爲而治吾儒未尝不用

老子如所谓我有三寳一曰慈二曰俭三

曰不敢爲天下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

强天下老子未尝不用吾儒也以是而推

则大道之与道一而已矣特不无本末先

後尔盖所以互相发明俱爲忧世而作也

或谓老氏有絶仁弃义礼爲乱首得非与

夫子背驰盖推尊道原之所从出以仁义

礼乐非不可以爲治不如以道化民而相

忘於吾道之中爲上也见经解/发题

刘师立自号眞静子绍熙间人着道德经节

解十六篇今取其五于右

玄之又玄谓元之始自然是也此乃衆妙

之门户首论道次论天地又以次论人心

可谓尽之矣学者当默识之

玄牝玄阳也牝阴也门者二气橐龠之门

户如前章云衆妙之门亦如语云谁能出

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大不可泥以口鼻

爲玄牝之门谓天地根小其老子之说未

有天地先有元气是谓天地根

盈则必虚戒之在满锐则必钝戒之在进

金玉必累戒之在贪富贵必淫戒之在傲

功成名遂必危戒之在不知止老子之言

深欲救人非谓絶人事处山林者可与入

道虽居乎富贵功名之域皆可勤而行之

张则必歙强则必弱兴则必废与则必夺

物理之自然是谓微明微明谓精微明着

昭昭然可考或以权术解其义天之道利

而不害若是乎

或谓孔子以直报怨今云以德报怨何也

然老子教人惟欲处其柔弱与天爲徒而

无所争可以弭天刑远人祸若以直报怨

怨何由己当时孔子故有所激而言终不

若以德报怨之爲善

观复高士谢守灏曰道德经唐傅奕考核衆

本勘数其字云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

城人开项羽妾塚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

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

士仇岳传之三家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

字与韩非喻老相参又洛阳有官本五千

六百三十五字王弼本有五千六百八十

三字或五千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有五

千三百五十五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并

诸家之注多少参差然历年旣乆各信所

传或以佗本相参故舛戾不一史记司马

迁云老子着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但

不满六千则是五千余矣今道家相传谓

老子爲五千文盖举其全数也见老君/实録

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