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戴森球计划5(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以饕餮镇诸天》最新章节。

薛逸辰站在观测平台时,戴森环的反光正沿着观测窗的棱边流淌,在他手背上投下一道银蓝色的光纹。他抬手按在冰凉的玻璃上,手指贴住那些光纹的瞬间,系统的提示音恰好响起:“戴森球主体结构第一阶段材料预热完成,分子活性稳定在阈值区间。”

实验室里的工程师们正围着全息沙盘忙碌,有人用手指在半空划出弧线,调整聚光层薄膜的展开角度;有人俯身盯着能量转换层的数据流,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出密集的声响——但薛逸辰始终记得,所有操作指令最终都会汇总到他的终端,由他的手指按下确认键。这双手此刻正贴着观测窗,指腹能感受到玻璃另一侧传来的微弱震动,那是戴森环在同步轨道上微调姿态时产生的波动,像某种遥远的脉搏。

“聚光层薄膜的分子锚点已完成校准。”系统将三维模型投射到观测平台中央,无数半透明的六边形单元在戴森环外侧缓缓旋转,“每个锚点都植入了量子纠缠芯片,可通过超距同步调整角度。你可以试试用手指拖动这个模拟单元。”

薛逸辰的手指悬在模型上方,那些六边形单元立刻感应到动作,像被无形的力场牵引着转向。他忽然想起第一次测试这种材料时,实验室的空调出了故障,汗水顺着他的指缝滴在样品上,在薄膜表面晕开细小的波纹——而现在,极乐星环的恒温系统让空气始终保持干燥,他的手指在虚拟模型上滑动时,连一丝水汽都不会留下。

“注意看单元衔接处的应力反馈。”系统放大模型细节,六边形边缘泛起淡淡的红光,“当恒星辐射强度超过预警值,这些红光会转为琥珀色,此时分子链会自动收缩0.3纳米——相当于你用手指捏紧一根发丝时产生的形变,只是精度提升了千万倍。”

观测平台的地面突然亮起网格状的指示灯,与戴森环的轨道参数一一对应。薛逸辰迈开脚步时,影子被灯光切成无数个菱形,像踩在一块巨大的电路板上。他走到沙盘旁,看着年轻工程师小李用手指圈出能量转换层的某个区域:“薛工,这里的微型反应堆温度波动值比预期高了0.02℃,需要重新校准吗?”

薛逸辰的手指落在小李圈出的区域,模型立刻弹出实时热成像图。那些银蓝色的棱锥中,有一个正散发着微弱的橙光。“是材料晶格的自然振动。”他指尖划过那处橙光,调出该反应堆的生产记录,“这是月球基地第37批次的产品,还记得吗?那批超导材料在冶炼时遭遇了太阳风暴,分子排列比标准品多了三个偏转角。”

小李的手指在太阳穴上敲了敲,忽然笑起来:“对,当时我们用了整整三天调整补偿算法,你说就像给歪脖子树搭支架——现在看来,这‘歪脖子’反而让它的抗干扰性强了0.7%。”

薛逸辰没说话,只是用手指将那处橙光的参数拖入长期观测库。他想起那时在月球基地,所有人的手指都沾着超导材料的粉末,蓝黑色的,像抹不掉的星辰灰。有次深夜调试设备,老陈的手指被高温管道烫出燎泡,却攥着数据板说“这点疼赶不上材料突破的瘾”——现在老陈正在火星工厂督工,刚才的通讯里说,那里的空调系统坏了两天,所有人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水,但第一批符合戴森球标准的相变储能材料,比计划提前四小时下线了。

“能量储存层的液态金属开始注入了。”系统的提示音打断回忆,沙盘上的红色管线突然亮起流动的光,像有岩浆在其中奔涌,“当前注入量37%,粘度系数稳定在1.2帕·秒,相当于25℃时的蜂蜜——你可以用手指感受这个模拟质感。”

薛逸辰的手指穿过光流,在虚拟管线的截面图上停顿。液态金属的分子结构在屏幕上展开,像无数首尾相接的银色小鱼,在磁场约束下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上周木星聚变电站送来的氦-3纯度报告,你看过了吗?”他忽然问身边的工程师,“他们的提纯设备用了我们研发的分子筛,现在纯度能稳定在99.9999%。”

“看过了!”有人举起终端,屏幕上跳动的纯度曲线像座陡峭的山峰,“他们说这精度能让每个反应堆的寿命延长十年,还开玩笑说要给分子筛起个名字叫‘薛氏筛子’。”

薛逸辰的手指在终端边缘轻轻摩挲,那里还留着长期握持的浅痕。他抬头看向观测窗,戴森环的反光此刻已蔓延到天花板,将整个实验室染成一片银蓝色。系统的倒计时在空气中浮动:“距离第一阶段施工启动还有180分钟,建议进行最终链路测试。”

链路测试的全息图展开时,像一张覆盖整个太阳系的巨网。薛逸辰的手指从戴森环出发,沿着能量传输线路划过水星电站、火星工厂、月球基地,最后落在地球同步轨道的接收站——那里的指示灯正闪烁着柔和的绿光,像埋在宇宙里的信号灯。

“所有节点响应延迟均小于0.003秒。”系统报出数据时,观测平台突然暗下来,只有全息图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这意味着从戴森球捕获的能量,能在你眨一次眼的千分之三时间里,抵达地球的每个角落。”

薛逸辰的手指悬在地球模型上方,那里有片蓝色的区域正闪烁着微光——是珠峰的位置。他想起在计划文档里写下启动时间时,窗外的极乐星环光带像条路,而此刻,这条路正沿着他的视线铺向更远的地方。

“准备启动第一阶段施工。”他收回手,指节在空气中虚握,仿佛握着某个无形的开关,“所有单元同步率确认,分子锚点锁定,能量缓冲系统待命——”

实验室里的呼吸声忽然变得清晰,有人下意识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有人抬手抹了把额头,却发现根本没有汗——极乐星环的空调依旧尽职尽责,将所有紧张的热气都抽进了循环系统。

薛逸辰的手指落在终端的启动键上,全息图里的戴森环突然亮起一圈金色的光晕。他按下键的瞬间,观测窗外的银蓝色反光猛地膨胀,像有无数道光从宇宙深处涌来,顺着观测窗的棱边爬上他的手背,与手背上的光纹融为一体。

“第一阶段施工启动。”系统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微不可查的波动,“聚光层薄膜展开角度1.2度,能量转换层反应堆预热开始,储能管线压力稳定——”

薛逸辰看着那些六边形单元在全息图里缓缓展开,像无数只翅膀同时张开。他忽然想起老陈在通讯里说的话:“等戴森球建成那天,我要带块相变储能材料回地球,埋在老家的菜园里,看它能不能让西红柿结得更甜。”

身边的小李突然笑出声:“薛总,你看聚光层的反光,像不像我们在月球基地见过的极光?”

薛逸辰没有回答,只是将手指再次贴在观测窗上。这次他清晰地感受到,那遥远的震动正顺着玻璃蔓延,穿过他的指尖,沿着血管流进心脏——与胸腔里的心跳渐渐合拍,像两个相隔亿万光年的星辰,终于找到了共同的频率。

全息图的角落里,第二阶段施工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