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医道革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孙思邈欣然应允:"老道正欲整理毕生所学,着书育人。另想编撰《急救要术》,传授外伤、中毒等急症救治之法。"
就在医学改革稳步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平静。初夏时节,长安城南爆发"大头瘟",患者头面肿胀,高热不退,三日之内病倒上百人。
"殿下,此症凶险,已亡十余人!"王焘匆匆来报,"太医署众人束手!"
李承乾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与孙思邈连夜研究历代医典,判断可能是鼠疫变种,当即制定防控方案:
一、封锁疫区,严控人员流动;
二、集中收治患者,医者佩戴醋浸面巾;
三、全城灭鼠除蚤,清理秽物;
四、分发板蓝根、金银花等预防药剂。
"殿下此策前所未有啊。"王焘迟疑道。
孙思邈却斩钉截铁:"非常之疾当用非常之法!老道愿亲往疫区。"
李承乾与孙思邈一同进入疫区,亲自查看患者。发现多数患者有跳蚤叮咬痕迹,更加确信判断。回署后,李承乾命人赶制油布防护服,有效阻隔跳蚤。
"殿下,城南百姓恐慌,有人要冲卡!"禁军统领急报。
李承乾亲自前往安抚,宣布三项政策:疫区每日供应米粮;病患家庭免赋一年;死者官葬。这些措施迅速稳定了民心。
经过月余奋战,瘟疫终得控制。全城死亡三百余人,远少于历史同类疫情。李承乾推行的防疫措施功不可没,尤其是隔离制度与灭鼠行动,有效切断了传播链。
疫后总结时,孙思邈感慨道:"殿下之法虽古所未载,然确有效验。老道行医一甲子,首见如此科学防疫。"
李承乾顺势奏请设立"疾疫监",专职监测各地疫情,编撰《瘟疫防治条例》颁行全国。
金秋时节,太医署迎来首批三十名女医学徒,均为官奴婢中的聪慧者。
"医者仁术,无分贵贱。"李承乾在开学典礼上勉励她们,"你等专攻妇、儿科,解女子隐疾之苦。"
这些女子感激涕零,后来多成为着名女医。其中佼佼者更参与编撰了《妇人方》《小儿经》等专着。
随着医学改革深入,李承乾在将作监研制出酒精蒸馏设备。当清澈如水的酒精首次提取成功时,孙思邈亲自验证其消毒效果,赞不绝口:"此物当为医家至宝!"
这一系列革新使惠民医局的治愈率显着提升,尤其是外伤感染率大幅下降。各地医官学则为大唐培养了众多合格医者。
岁末寒冬,《新修本草》定稿工作进入尾声。这部巨着收录药物一千二百余种,其中外来药材近百,每种都详载性味功效与验证案例。
孙思邈捧着厚重的书稿,欣慰道:"此书一出,当惠泽千秋。"
除夕宫宴上,李世民特别表彰太医署功绩。李承乾趁机提出设立"长安太医院"的构想,分科诊治,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
"准!"李世民欣然应允,"所需银钱,尽从内帑支取。"
宴后,李承乾独立宫墙,远眺长安万家灯火。医学改革已初见成效,接下来法律、军事等领域的革新正待推进。每一步都可能面临阻力,但他坚信,只要坚持,终将改变这个古老帝国的命运。
夜风微凉,他手中紧握着一份新的图纸——长安太医院的详细规划。来年开春,这座集古今医学精华的殿堂将破土动工,成为大唐医学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