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百工竞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正商议间,杜淹匆匆闯入:"殿下!急报!吐蕃大论禄东赞遣使求和,愿以黄金万两换取医书、农具!"

众臣哗然。侯君集拍案而起:"此乃缓兵之计!吐蕃狼子野心..."

"侯卿稍安。"李承乾抬手制止,"杜卿,你以为如何?"

杜淹沉吟道:"臣以为,可允其所请,但须派医者、农师随行,名为传授,实则..."

"光明正大即可。"李承乾打断道,"传旨:赠吐蕃《千金方》十部,新式犁具百件,另派太医署医师三人、司农寺农师五人赴吐蕃传授。告诉禄东赞,大唐愿与邻邦共享太平之福。"

侯君集仍不放心:"若吐蕃借此强盛..."

"侯卿过虑了。"李承乾成竹在胸,"医术救人,农具养民,此乃正道。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当吐蕃百姓尝到太平甜头,谁还愿追随好战之主?"

雨停云散,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李承乾与众臣走出厅门,忽见晋阳公主带着一群孩童在院中试验小水车。木制的叶片转动,带动小石磨碾碎麦粒,孩子们欢呼雀跃。

"那是..."

"回殿下,是公主设立的'格物蒙学'。"侍从恭敬答道,"专收贫家聪慧子弟,授以算学、格物之理。"

李承乾驻足观看,只见一个小女孩正认真地调整叶片角度,阳光在她稚嫩的脸上跳跃。这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这些孩童长大后,将把今日所学传遍大唐每一个角落。

"传旨。"李承乾突然开口,"在各州设立'劝工使',专司新技艺推广。另拨专款,资助民间巧匠创新。"

唐俭忍不住问:"殿下,如此浩大开支..."

"唐卿放心。"李承乾胸有成竹,"澳洲金矿上月又出产黄金五千两。更何况,百工兴盛带来的税收增长,何止十倍于此?"

众臣心悦诚服。宇文士及感叹:"殿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

"诸位各有所长。"李承乾诚恳地说,"若无段卿督造水车,侯卿改良军械,杜卿洞察舆情,唐卿统筹财赋,宇文卿拾遗补阙,本宫纵有千般想法也难以实现。"

这番话让众臣心头一热。多少年了,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执行者,更是这盛世宏图的共同缔造者。

夕阳西下,将作监内依然热火朝天。工匠们围着新到的蒸汽机模型讨论改进方案,学子们认真记录着每个细节。李承乾站在廊下,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嘴角不自觉扬起。

"殿下,该回宫了。"马周轻声提醒。

"再等等。"李承乾指向远处,"你看那个老匠人。"

只见白发苍苍的王师傅正手把手教孩童调整水车,夕阳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这一刻,传统与创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交接。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气象。"李承乾轻声说,"不是本宫一人之功,而是千万个王师傅这样的能工巧匠,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马周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水车转动,清流哗哗,仿佛预示着这个伟大帝国更加辉煌的明天。在那样的未来里,不仅有金戈铁马的雄壮,更有百工竞秀的繁荣;不仅有疆域辽阔的骄傲,更有技艺精进的自信。

而这,才是真正的大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