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旧物新生,换新热潮(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最新章节。
陈砚走回修表铺的柜台后,望着苏昭翻动客户登记册的侧影,心里渐渐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文革”那几年,多少家庭被抄了家,值钱的东西都被收走。
等到风头过去,这些物件又陆续还回来不少。
但多数人家对这些东西避之不及,生怕惹上麻烦,只能随手搁在箱底、角落里,落灰蒙尘,没人当回事。
可那些东西……真的一文不值吗?
铜壶、银镯、洋表,这些老物件,现在虽然不起眼,但放在未来几十年的收藏市场,可是能翻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身价。
关键是——他现在缺的就是启动资金!之前的钱大部分都花在购买老屋上了。
“砚哥?”苏昭察觉到他眼神的变化,轻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陈砚嘴角微微一扬:“我在想,能不能把这门生意再做大一点。”
苏昭抬头看他,眼中透着信任和好奇。
“我们不只是修表。”陈砚缓缓说道,“我们可以收旧换新。”
苏昭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点点头:“你是说,回收那些人家不要的老物件?然后修复后卖出去?”
“对。”陈砚点头,“而且不止是卖,还能转手卖给省城或者更大城市的古玩商,利润会更高。”
两人对视一眼,仿佛已经看到了接下来的路线图。
当晚,他们在修表铺的小屋里点灯夜谈,规划起这项新业务的具体流程。
第二天一早,苏昭便去了她父亲工作的文化馆,借用了复印机,亲手写了一份广告词:
【砚记旧物回收】
本店即日起推出“以旧换新”服务!
家中闲置怀表、洋表等老物件皆可兑换现金或精美礼品!
>回收价公道,交易安全,欢迎各位邻里携物前来!
>地址:南街机械厂家属院旁“砚记修表铺”
>时间:每日清晨七时至傍晚六时
她将这份传单复印了几十份,亲自贴满县城主要街道的公告栏、杂货铺门口、茶馆墙上。
每张贴完,都会有人驻足观看,低声议论。
而另一边,陈砚则找到了杨大爷。
这位当年和陈父一起被牵连的老工人,在家属院里说话仍有分量。
他平日最爱去城东“清泉茶馆”讲书、讲老故事,口才好,人缘也好。
“杨大爷,您要是能在讲故事的时候,顺便提一句‘砚记收旧换新’,我感激不尽。”陈砚递上一份清单,“哪些东西能收、价格怎么算,都写清楚了。”
老杨头接过清单,笑呵呵地拍了拍他的肩:“小陈啊,你爸当年是个实诚人,你也像他一样有担当。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果然,不出两天,“砚记修表铺要收老物件”的消息就在城里传开了。
最先上门的是吴婶。
她是家属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也是最早支持陈砚开修表铺的人之一。
“我家有个铜壶,还是我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一直锁在柜子里没敢拿出来。”吴婶边说边从布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只暗红色的铜壶,壶身有些氧化发黑,但造型精致,纹路清晰。
陈砚接过来端详,心里已经有数:这是晚清时期的民间手工铜器,保存完好,稍加打磨就有市价百元左右。
他笑着点头:“吴婶,这个我愿意出三十元收购。”
“哎哟!”吴婶吓了一跳,“这么多?”
陈砚笑道:“这是个老物件,值这个价。而且您是第一个来的客人,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纪念品。”
说着,他从柜台下拿出一块修好的女士手表,递了过去:“送给您。”
吴婶感动得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太贵重了……”
“就当是我们砚记的一点心意。”陈砚语气坚定。
这事很快在家属院里传开,大家纷纷打听:“真的假的?拿个铜壶就能换三十块?”
“可不是嘛,吴婶手上还戴着新的的手表呢!”
于是,越来越多的街坊邻居带着老物件来敲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