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智取厂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最新章节。

林建国那句“你要是真有本事,就做出点让人信服的东西来。”落下,车间里的气氛顿时又凝重了几分。

车床还在嗡鸣,金属的热气尚未散去,可陈砚的眼神已经亮了起来。

他不慌不忙地从工具箱旁拿出一张卷边的设计图,摊开在工作台上:“厂长,这是我根据苏联《食品机械手册》改良的方案,结合咱们厂现有的设备和材料,做一套适合本地化操作的核桃去壳机零件加工流程。”

林建国皱眉接过图纸,指尖轻轻滑过线条与数据标注。

他的眼神原本带着怀疑,但随着翻阅的深入,眉头却逐渐舒展开来。

这份设计图不仅结构清晰、参数合理,甚至考虑到了车床当前的精度限制,做了多处适应性调整。

“这是你自己画的?”他抬头问。

“是。我参考机械手册画的。”陈砚点头,“我和苏昭一起整理的,她数学好,负责校对计算部分。郭师傅也提了些建议。”

“你一个临时工,哪来的苏联资料?”林建国语气里多了几分惊讶。

“我在县图书馆借的。”陈砚没说那是前世他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过无数次的书,只淡淡一笑,“现在国家不是提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嘛,我觉得咱们厂不能光靠老底子吃饭。”

林建国沉默片刻,将图纸递给一旁一直默默观察的机械工小刘:“你看看。”

小刘接过图纸,“这份图纸的确合适,这个机床如果按照这个图纸改造倒也合适。”

林建国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你倒是有点脑子。”

陈砚并不急于回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志远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笔记本。

“爸,”林志远开口,语气诚恳,“陈砚确实有想法。你看,他不但修好了车床,还提出了完整的工艺流程方案。而且你知道吗?现在国家正鼓励科技兴农,这种小型农机具市场前景很好。他愿意跟咱们合作,其实对厂里来说是个机会。”

林建国看着儿子,没有立刻反驳,而是低头沉思。

他知道儿子说的是事实,也知道陈砚的确有些真才实学。

“你们俩……倒是打起了配合牌。”林建国苦笑一声,转身走到车床前,又一次抚摸那冰冷而熟悉的金属表面。

车间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车床仍在缓缓运转。

良久,林建国低声说了一句:“先试试吧,如果真的能达标,再说下一步的事。”

陈砚点头:“谢谢厂长给机会。”

林建国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你是怎么想到修这台车床的?”

陈砚愣了一下,随即答道:“因为我知道它不该被扔在这里烂掉。如此昂贵的机床不能闲置在这里,这样是浪费。”

这句话说得轻,却像是重重敲在林建国心上。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稳健了些。

等林建国走远,小刘忍不住拍了拍陈砚的肩膀:“兄弟,你这次赢了!”

苏昭这时也走进车间,听到这话微微一笑:“我刚才在外面都听见了。你今天表现得很好。”

陈砚笑了笑,却没有放松的意思:“这只是开始。”

林志远在一旁若有所思:“我爸这个人,原则性强,但也有情义。如果你能让他看到更长远的价值,他说不定会真的支持你。”

陈砚点头,目光落在那台重新运转的车床上,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夜色渐深,车间外的风渐渐凉了下来,但里面的气氛却依然火热。

郭师傅收拾着工具,忽然叹口气道:“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真好。”

陈砚转头看他:“郭师傅,您以前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吧?”

郭师傅笑了:“年轻时候是。那时候咱们厂可是全省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基地之一,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可惜啊……后来政策一变,人心也散了。”

他摸着车床,声音低沉:“这些机器,都是我们那一辈人亲手装起来的。一台一台,整整三年时间。”

陈砚听着,心头一震。

“你们不知道,当年为了引进这台车床,厂里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专家组,连省里的工程师都来了。那阵势,就跟过年一样热闹。”

郭师傅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惜……如今这些年,这些车床都被当成了废铁。”

车间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车床的嗡鸣声依旧回荡在空气中。

陈砚望着郭师傅,心中隐隐有了个念头。

他想请这位老师傅出面,讲讲那段建厂的故事。

不仅是为打动林建国,更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

他们守护的不只是几台旧机器,而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汗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