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港岛之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深圳招待所的窗台上,晨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摊开的地图上。
沈秀兰的指尖沿着罗湖口岸的边界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香港新界北区。
她从随身携带的牛皮纸文件袋里取出一张浅蓝色的通行证,这是昨天通过深圳办事处加急办理的。
“秀竹,今天你继续考察面料市场。”沈秀兰将通行证小心收进手提包内侧口袋,“我要去趟香港。”
沈秀竹正在整理样品册,闻言抬起头:“去找叶晖?”
“嗯。”沈秀兰取出通讯录,找到叶昭前天给她的电话号码,“你大哥说他在尖沙咀的写字楼上班,正好请教些地产方面的事。”
电话接通后,听筒里传来粤语问候声。沈秀兰用普通话说明来意,电话那头的语气立刻热情起来。
“大嫂?我是叶晖!大哥昨晚来过电话了。”年轻人的声音透着干练,“您什么时候过关?我来接您。”
两个小时后,沈秀兰站在罗湖口岸的验证大厅里。
她穿着深灰色西装套裙,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格外沉稳。
验证窗口的警官仔细比对通行证上的照片,钢印落下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穿过长长的走廊,香港这边的海关人员示意她打开手提包。
沈秀兰坦然展示包里的物品。
这些都是她提前准备的。
叶晖在出口处等候多时。这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西装,打着条纹领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接过沈秀兰的手提包,笑容爽朗:“大嫂和照片上一样精神。”
前往市区的巴士上,叶晖熟练地介绍着沿途景观。
沈秀兰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手指轻轻叩着膝盖。
这些建筑的规模和风格都与内地截然不同,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
“听说大嫂在BJ做地产项目?”叶晖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沈秀兰拧开瓶盖,抿了一口水:“刚完成一个商业街项目,现在想往住宅方向发展。”
叶晖的眼睛亮起来:“那您可来对地方了。香港别的不说,地产开发绝对是亚洲前沿。”
中午他们在一家茶餐厅简单用餐。叶晖边吃菠萝包边翻看沈秀兰带来的项目资料,突然放下食物,用纸巾擦擦手:“大嫂,您这个开发模式太保守了。”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计算器,快速按动键盘:“您看,如果采用预售楼花的方式,资金周转速度能提高三倍。香港这边都是拿到地就卖楼花,用买家的钱盖楼。”
沈秀兰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停顿了一下:“风险怎么控制?”
“银行按揭和律师楼托管。”叶晖在餐巾纸上画流程图,“关键是找对合作伙伴,晚上我约了几个做地产基金的朋友,都是对内地市场有兴趣的。”
傍晚时分,叶晖带沈秀兰来到太平山顶。夕阳西下,维多利亚港渐渐亮起璀璨灯火。
半山餐厅的露台上,海风轻轻吹动沈秀兰的发梢。
“大哥在信里说您在做生意,没想到做得这么大。”
叶晖递过菜单,语气带着敬佩,“商业街、火锅连锁、服装品牌……您是怎么做到的?”
沈秀兰点了一份牛排,将菜单还给侍者:“一步步来罢了,最开始就一个四合院和一万块钱。”
晚餐时,叶晖详细讲解香港地产的运作模式。
他从土地拍卖讲到银行融资,从建筑设计讲到物业管理。
沈秀兰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专业术语。
“最重要的是资本运作。”叶晖切着羊排,刀叉用得娴熟,“香港地产商都玩杠杆,用别人的钱赚钱。大嫂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引荐几个靠谱的基金经理。”
沈秀兰放下钢笔,目光投向远处中环的摩天大楼:“他们为什么愿意投资内地?”
“香港市场饱和了呀。”叶晖擦擦嘴,“聪明人都知道下一个黄金机会在内地,特别是BJ上海这种大城市,发展空间太大了。”
晚餐后,叶晖真的约来了三位投资经理。为首的陈先生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说话带着英伦口音。
另外两位较年轻,都是香港本地人。
沈秀兰从手提包里取出准备好的项目资料,一份份摊在咖啡桌上。
她说话条理清晰,每个数字都准确无误。当谈到退伍军人施工队时,她特意强调了团队的执行力和纪律性。
“有点意思。”陈先生推推眼镜,“BJ三环内的地块,现在什么价?”
沈秀兰从资料夹里抽出一张地图,用红笔圈出几个区域:“东城区最近拍出的地块,楼面价每平米八百左右,但如果是合作开发,成本可以控制在六百。”
年轻些的林经理往前倾身:“沈总对高端住宅有什么看法?”
“BJ不缺有钱人,缺的是好房子。”沈秀兰的指尖轻轻点着桌面,“我做的市场调查显示,涉外公寓和带会所的高档小区很有市场,关键是品质和物业管理。”
谈话持续到深夜,沈秀兰始终保持着从容的态度,既不过分热情也不显得保守。
当对方问及政策风险时,她坦然承认存在不确定性,但同时强调了首都发展的巨大潜力。
送走客人后,叶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大嫂,您真是这个,他们平时可难伺候了,今天居然聊了这么久。”
沈秀兰慢慢收拾着资料,眉头微微蹙起:“他们说的我还要再研究研究。”
回程的渡轮上,维多利亚港的灯火渐渐远去。
沈秀兰靠着船舷,海风吹起她的衣角。手提包里多了三张名片和一份会议纪要,还有叶晖送她的香港地产白皮书。
“大嫂下次来,我带您去看新鸿基的楼盘。”叶晖送她到关口时说,“那些设计和管理理念,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沈秀兰点点头,握紧手提包的带子。通行证上又多了一个出境章,墨迹还微微湿润。
火车抵达BJ站时已是深夜,沈秀兰在月台上深吸一口北方清冷的空气。
她提着行李走出车站,看到叶晖安排的司机举着写有她名字的牌子。
坐进车里,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从手提包取出三张香港投资人的名片,借着车窗外掠过的路灯光线又看了一遍。
车子驶过长安街,沈秀兰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找出几颗包着漂亮糖纸的香港糖果。
这是给叶铭准备的,那孩子最喜欢甜食。
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四合院里静悄悄的,只有东厢房还亮着一盏小灯。
沈秀兰轻手轻脚推开院门,却意外发现正屋的灯突然亮了。
叶昭穿着整齐的警服走出来,像是刚从单位回来。
他接过她手中的行李,声音低沉:“回来了?”
“嗯。”沈秀兰注意到他眼下的青黑,“这么晚还没休息?”
“队里刚结了个案子。”叶昭简短地回答,提着行李往屋里走。
沈秀兰跟着进屋,发现家里收拾得比平时还要整洁。
茶几上摆着一本翻开的数学作业本,上面是叶邵凯的字迹。
她拿起作业本看了看,解题步骤清晰工整。
“小凯最近的作业都很认真。”她随口说道。
叶昭正在厨房倒水,闻言顿了顿:“他长大了。”
第二天清晨,沈秀兰被一阵轻微的响动吵醒。
她睁开眼,发现身边的位置空着。透过窗户,看见叶昭正在院子里教叶铭打拳。
小男孩有模有样地跟着比划,小脸冻得通红。
“这么冷的天,别让孩子在外面待太久。”沈秀兰推开窗户说道。
叶昭回头看她一眼,对叶铭点点头:“去屋里暖和暖和。”
吃早饭时,沈秀兰注意到叶铭有些咳嗽。她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微微发烫。
“好像有点发烧。”她皱眉。
叶昭放下筷子,摸了摸儿子的额头:“昨晚就有点咳嗽,已经吃过药了。”
沈秀兰还想说什么,电话铃响了。是深圳那边打来的长途,关于面料采购的事。
她接起电话说了几句,转头对叶昭说:“我得去趟厂里,有个急事要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