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快餐构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沈秀竹坐在深圳招待所的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从东门市场买来的进口面料样本。

灯光下,那些精致的纹理和独特的质感让她既着迷又不安。

她想起白天在时装城看到的那些设计,那些香港品牌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剪裁的巧妙构思,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把面料样本摊开在床上,从包里掏出速写本。

纸页上那些她曾经引以为傲的设计图,此刻在真正的港风时尚面前显得稚嫩而保守。

她轻轻叹了口气,合上本子,目光落在窗外深圳的万家灯火上。

第二天清晨,沈秀竹眼下的淡青色透露着她的失眠。

在招待所的餐厅里,她小口喝着白粥,筷子久久没有伸向桌上的小菜。

“没睡好?”沈秀兰将一碟蒸饺推到她面前。

沈秀竹放下筷子,手指在桌沿划着圈:“姐,我觉得自己还差得远。那些香港的设计师,他们的想法和手艺都太厉害了。”

沈秀兰没有立即接话,她注意到妹妹指尖被铅笔磨出的薄茧,还有速写本边角因为反复翻阅而卷起的毛边。

她想起昨晚经过妹妹房间时,从门缝里看到的那盏亮到深夜的台灯。

“既然来了,就再往前走一步。”沈秀兰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叶晖认识香港一位独立设计师,我让他帮忙问问能不能去学习一段时间。”

沈秀竹猛地抬头,眼睛亮了一瞬又黯下去:“可是厂里还有那么多事……”

“厂里的事有我。”沈秀兰打断她,“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去。”

早餐后,沈秀兰立即给香港的叶晖打了电话。

电话线那头的交流简短而高效,沈秀兰用宾馆前台的铅笔在便签纸上快速记录着信息。

“陈婧工作室,中环德辅道中一百三十八号。”

沈秀兰把便签纸推到妹妹面前,“叶晖说这位陈设计师很少收内地学生,机会难得。”

沈秀竹的手指微微发抖。她看着纸上那个陌生的地址和数字,想到要独自在语言不通的香港待上一个月,胃部不由得收紧。

但当她想起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想起自己笔下那些还不够成熟的设计图,一种强烈的渴望压过了不安。

“我去。”她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接下来的三天,沈秀兰陪着妹妹办理港澳通行证加签。

她们跑遍了深圳相关的办事机构,在拥挤的窗口前排了一次又一次队。

沈秀竹始终紧紧抱着文件袋,里面装着她的设计图册和面料样本。

临行前的晚上,姐妹俩在房间里收拾行李。沈秀兰将一叠港币仔细缝进沈秀竹外套的内衬口袋,又往行李箱里塞了一瓶她爱吃的辣椒酱。

“听说香港菜都很清淡,你肯定吃不惯。”沈秀兰边说边检查行李箱的锁扣,“每周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让我知道你平安。”

沈秀竹点头,手指抚过行李箱的把手

第二天清晨,罗湖口岸人潮涌动。沈秀竹紧紧攥着通行证,回头看了眼姐姐。

沈秀兰朝她挥挥手,目光中满是鼓励。

过关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跟着人流走到香港一侧,沈秀竹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的衣着打扮都透着不一样的时髦气息。

她按照指示找到通往中环的巴士,一路上眼睛都不舍得眨。

陈婧的工作室藏在一栋老式唐楼的二层,推开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满墙的设计图和人体模型。

一个穿着黑色宽肩西装的女人正俯身在裁剪台上工作,听到门铃声响才抬起头。

“你就是沈秀竹?”陈婧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粤语口音,她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略显拘谨的北方姑娘,“叶晖和我说过了,先把行李放那边,过来看看这个版型。”

沈秀竹连忙放下行李箱,小心翼翼地走到裁剪台前。

台上铺着一件半成品的西装外套,独特的剪裁让她眼前一亮。

“这个腰线处理……”她忍不住出声。

陈婧挑眉看了她一眼:“你看得出这里的特点?”

“我觉得这里收得特别巧妙,既显腰身又不紧绷。”沈秀竹老实回答。

陈婧没说话,只是递给她一把剪刀和一块布料:“试试看,把这个版型做出来。”

第一天就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度过。晚上,当沈秀竹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工作室安排的宿舍时,才发现所谓的“宿舍”其实就是工作室后间搭出的小阁楼。

空间狭窄,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衣柜,但窗户正对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她简单收拾了行李,坐在床边给姐姐打电话。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乡音时,她的鼻子突然有点发酸。

“都顺利吗?”沈秀兰在电话那头问。

“很好,陈老师很厉害。”沈秀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宿舍还能看到海景呢。”

挂掉电话后,她打开行李箱,把家人的照片摆在床头。

照片上,姐姐和小妍笑得正甜,旁边还夹着一张叶邵凯和叶铭的合影。

看着照片,她感觉勇气又回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沈秀竹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新知识。

她发现陈婧虽然严厉,却从不藏私。从立裁技巧到面料认知,从色彩搭配到品牌运营,这个小小工作室里蕴藏的学问让她大开眼界。

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每天都会记下学到的新知识。

一周后的傍晚,陈婧突然问她:“你们在内地的工厂,现在主要做什么款式?”

沈秀竹连忙拿出带来的图册:“主要是这些日常装和旗袍改良款。”

陈婧翻看着图册,偶尔点点头。当她看到一款竹叶提花的旗袍设计时,眼睛亮了一下:“这个元素很有特色,为什么不多用一些这样的东方元素?”

“怕太传统了,年轻人不喜欢。”沈秀竹老实回答。

“传统和时尚并不冲突。”陈婧拿起铅笔,在草图纸上快速勾画起来,“你看,把竹叶图案用现代印花工艺处理,搭配利落的剪裁,不就是很好的新中式风格吗?”

沈秀竹看着那张草图纸,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那天晚上,她在工作室留到很晚,尝试着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适应了香港的快节奏。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大半。这天,陈婧带她去参加一个设计师交流会。

会上都是香港时尚界的人物,大家用粤语和英语交谈着,偶尔夹杂着几句普通话。

沈秀竹安静地坐在角落,认真听着大家的讨论。

当有人问起内地市场时,陈婧突然指了指她:“秀竹,你来说说看。”

她紧张地站起来,手心微微出汗。但当她开始介绍兰竹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计划时,语言突然流畅起来。

她谈到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谈到对内地市场的理解,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

结束后,有几个本地设计师主动来找她交换联系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