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危机初显(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晚风吹过,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
叶昭回来时已是深夜十点,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
沈秀兰正在灯下核对账本,听见院门响动便放下钢笔。
她走到厨房,从煤炉上端下一直温着的醒酒汤。
“今天怎么喝酒了?”她将白瓷碗放在八仙桌上,目光扫过丈夫微红的脸颊。
叶昭解开警服最上面的扣子,长长舒了口气:“碰见公安大学的老同学,非拉着去东四胡同口那家新开的川菜馆聚聚。”
他端起碗慢慢喝着,热汤的蒸汽朦胧了他的眉眼。
沈秀兰注意到他今天心情不错,往常紧抿的嘴角此刻微微上扬。
“你那同学现在在哪儿高就?”她顺势坐下,拿起桌上的毛衣继续织着。
这是给叶昭织的冬衣,还差半个袖子。
“在市局科技处,搞什么新技术。”叶昭摇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说是弄了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把所有案件资料都存进去,查起来快得很。”
沈秀兰的手指顿住了,毛衣针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计算机?这个词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不就是个大铁盒子嘛,”叶昭没注意到她的异常,继续说着今天的见闻,“我同学说得眉飞色舞,说什么以后破案都不用翻档案了,敲几下键盘就行,我看他是喝多了。”
沈秀兰低下头,假装整理毛线团。她的心跳得有些快,前世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翻涌。
“他们还给我们演示了一下,”叶昭放下碗,比划着,“在一个电视一样的显示器上,真的能调出案件资料来,就是速度慢得很,打个字要等半天。”
沈秀兰轻轻嗯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绕着毛线。
她记得前世九十年代末,计算机才开始在企业中普及。
而现在才1989年,公安系统竟然已经开始试用了?
“要我说,这玩意儿也就是个摆设。”叶昭站起身,准备去洗漱,“破案靠的是经验和直觉,哪是机器能替代的。”
沈秀兰没有接话,她看着丈夫的背影,心里却掀起了波澜。
第二天一早,叶昭照常去上班,沈秀兰送走孩子们后,没有立即去公司,而是转道去了王府井新华书店。
书店里人不多,她在科技类书架前驻足。目光扫过一排排书籍,最后停在一本蓝色封面的书上。
书很薄,只有一百多页。
她买下这本书,又特意绕到报刊区,订了两种杂志。
营业员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好奇地多看了她两眼。
“您是对计算机感兴趣?”营业员一边开收据一边问。
沈秀兰点点头:“单位可能要买,先了解了解。”
回到四合院,她泡了杯茶,坐在院里的海棠树下翻看那本书。
纸张粗糙,印刷也不够清晰,但那些术语和原理让她感到莫名的熟悉。
午饭后,她照常去公司处理事务,但心思已经飘远了。
在听取王猛汇报退役军人招聘进展时,她突然问:“咱们公司现在有多少份人事档案?”
王猛愣了一下,翻看手中的报表:“正式员工二百四十七人,加上临时工和季节性用工,总共三百多份吧。”
“都是纸质的?”沈秀兰追问。
“是啊,都按您要求的,每人一个档案袋,分门别类放在文件柜里。”
王猛有些疑惑,“有什么问题吗?”
沈秀兰摇摇头,让他继续汇报,心里却在盘算别的事。
下午三点,她提前离开公司,去了中关村。1989年的中关村已经初具规模,街道两旁挤着不少科技公司的小门脸。
她在几家店里转了转,看到橱窗里陈列着几台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着绿色的字符。
“同志,想了解计算机?”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销售员热情地迎上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秀兰点点头:“企业用的话,哪种比较合适?”
销售员眼睛一亮,立即介绍起来:“这款长城0520是最受欢迎的,国产机里性价比最高,能处理文字、表格,还能建数据库。”
沈秀兰仔细看了看那台机器:“数据库是什么意思?”
“就是能把您的资料都存进去,查起来方便。”
销售员打开一个演示程序,敲了几下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一列列数据,“比如您有员工档案,存在这里头,找起来就快多了。”
沈秀兰注视着屏幕,前世记忆越来越清晰。她想起后来那些高效的企业管理系统。
“这一台要多少钱?”
“两万八。”销售员报出价格,仔细观察她的反应。
沈秀兰眉头都没皱一下,对她现在的财力来说,这个价格不算什么,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要多台一起用呢?”她问,“比如不同部门之间要共享信息?”
销售员挠挠头:“那得组网,一套下来可不便宜,而且需要专门的人来维护。”
沈秀兰若有所思,她又问了几个问题,最后要了张名片:“我考虑考虑。”
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公交车颠簸着穿过熙攘的街道,她的目光掠过路边的商店、办公楼,想象着如果这些都实现计算机管理,会是什么样子。
晚饭时,叶昭发现妻子有些心不在焉。
“今天公司有事?”他夹了一筷子炒土豆丝放到她碗里。
沈秀兰回过神,轻轻摇头:“去中关村转了转,看到你昨天说的计算机了。”
叶昭有些惊讶:“你还真去看了?那玩意儿贵得很,听说还要专门学才会用。”
“是啊,不便宜。”沈秀兰低头吃饭,没再多说。
但她的心思已经活络起来。当晚,等家人都睡下后,她又拿出那本书,就着台灯细细阅读。
那些术语和概念唤醒了她前世的记忆碎片,一个超前的计划开始在她心中成形。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窗外的月亮慢慢爬过树梢。
沈秀兰不知道的是,这个偶然的念头,将会引领她的企业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