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骤变(二十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
“……保国公被郑阁老推出正厅,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躲回去时,对方却大呼‘救郑阁老’……”乾清宫正殿西暖阁内,谷大用正绘声绘色的复述下午郑直前往保国公府擒拿乱贼的经过“……待保国公自辩后,高金吾解下佩刀递给了对方。保国公接过来大喊一句‘臣冤枉’,就自戕了。”
太子仔细听着,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待谷大用住口后,追问“这保国公啥意思?”
谷大用没留神一旁刘瑾的神色,张嘴就来“自然是叫屈,觉得死得冤。”
刘瑾无语。
“保国公被赐死乃是圣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太子立刻斥责道“他大喊几句,难不成就成陛下错了?内阁错了?司礼监错了?”
谷大用心中一哆嗦,赶忙跪下“奴婢言行无状,胡言乱语,小爷切莫动怒。这普天之下,自然是皇爷说谁错谁就是错的。”
太子皱皱眉头,非但没有气消,反而越发恼火。正要开口,旁边的刘瑾道“小爷莫动怒,谷大监的意思是,皇爷承乾纲而立极,奉天道以御宇。日临文华殿,讲官进读经史;夜览通政司奏牍,司礼监秉笔随侍。每决大政,必咨阁臣;凡涉刑赏,皆循祖制。票拟虽出内阁,朱批必经御览;廷推纵有九卿,除授终付乾断。今皇爷寅畏天威,宵衣旰食,岂有纰缪?保国公削爵毁家,皆因不明天子无过之理。”
“对对对。”谷大用听不懂刘瑾讲的之乎者也,却晓得刘瑾在帮他,赶忙附和“皇爷无过!”
太子闭目沉思片刻,他承认刚刚有些失态了,可你谷大用难道就没错?明明晓得如今父皇危在旦夕;明明晓得如今局势不明;明明晓得后宫遍布皇后爪牙,依旧口出惊人之语。俺没有将你杖毙,已经是看在多年情分上了。
太子毕竟才十五岁出头,刚刚经历过宫外刺杀,紧跟着又要面对弘治帝生命垂危。哪怕多年皇嗣教育,虽然能够做到面不改色,心里却早就一团乱麻。
良久之后,终于睁开眼“郑阁老如今在何处?”
“郑阁老闭门前没有进城。”谷大用小心翼翼道“如今应该还在保国公府查抄。”
“老白那里如何了?”太子看谷大用没有顺着台阶下来,扭头看向刘瑾。
“依旧在清宁宫。”哪怕这里只有刘瑾、太子和谷大用三人,他依旧回答的小心翼翼“还没有消息。”
不是信不过谷大用,实在是事关重大。太子怀疑陛下是中了毒,故而派白石借着杨恭太妃失踪的案子,前往清宁宫调查。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刘瑾也不得不小心行事。
太子无可奈何,他虽然搬进了乾清宫侍奉父皇,可与对方也就今日早晨见过一面。如今父皇依旧在东暖阁,而他们则在西暖阁,旁的啥也做不了“还有没有郑阁老的消息?”
刘瑾没吭声,这显然是太子问谷大用的。
“有。”谷大用同样清楚,忙不迭的先应了下来,搜肠刮肚一番后道“奴婢听说今个儿傍晚,皇爷派司礼监的徐大监为赏赐给郑阁老的三位宫人赐号了。”
“赐号?”太子一听,果然有了些兴趣“父皇啥时候给郑阁老赐宫人了?”皇明不是没有赐臣下或者中官宫人的先例,可绝对没有为那些宫人赐号的先例。很简单,那些宫人已经是皇妾了,在家中地位仅次于正室,若是再有赐号,岂不是有本末倒置的危险。这与皇明祖制完全是背道而驰。
“这奴婢就不晓得了。”谷大用吃一堑长一智,这次谨慎很多“不过听说自从三位宫人进了郑家,就被送进了家中道观修行,直到如今。”
太子没听懂,毕竟郑直的癖好广为人知的,父皇赏赐的宫人想必姿色绝不会差了。对方却只是送进家中寺观,又是为何?不过谷大用已经把话堵死了,他也只能干瞪眼。一股邪火再次涌上心头,太子正要斥责,外边传来动静“开门。”
刘瑾没动,瞪了眼茫然的谷大用。对方一激灵,忙不迭的爬起身,走过去打开门让到一旁。
门外王岳陪着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走进来“小爷,皇爷命小爷御前伺候。”
“有劳萧大监了。”太子点点头,在刘瑾搀扶下起身“走吧。”说着大步走出西暖阁,穿过有些清冷的大殿,走进东暖阁。
门旁的李荣、杨鹏立刻将门从外边关上,面无表情的与萧敬、王岳、李璋、高凤守在门旁。
刘瑾与谷大用身份低微,根本没有资格站到近前,只是站在高凤身后。不晓得为何,谷大用感觉这大殿冷了很多,却根本不敢乱动,生怕惹来无妄之灾。果然伴君如伴虎,果然老刘讲的没错,小爷长大了。再不是曾经骑在他肩膀上,一边喂他蜜饯,一边为他擦汗的小爷了。
“错了?”跪在御床旁的太子并未恼怒,却有些不服气“父皇陛下身体自从经过钟……毅之手,早就更胜往昔。如今不过短短数日……儿子就是想要对症下药。”讲到这,声音哽咽,终于再也忍不住落泪道“儿子愚鲁,离不开父皇陛下谆谆教导。”
“太子聪慧。”弘治帝欣慰的看着稚气未脱,心性纯良的太子“怎的忘了《春秋》‘贵轻重慎权衡’之要义。治国如理丝,必提其纲而众目张;用兵若解牛,当批其郤而肯綮分。为俺诊治自有御医,查明真相自有厂卫,目下太子要做的是稳住朝局。”
“儿子愚鲁。”太子一听,哀求道“身为人子,若不能……”
“痴儿。”弘治帝打断太子的话,他工夫不多了,随时大限将至,不想纠缠于这种小事“记住,俺登仙之后,若群臣坚持穷究,太子可从善如流。若百官无人提及,太子也不必深究。”也不理会太子反应,继续问道“待朕登仙之后,太子欲如何作为?”
太子心里有些抗拒弘治帝的这个问题“儿子愚鲁,未曾想过。”
“……”弘治帝苦笑“人谁无一死?”伸手抚摸太子额头“俺替太子想了,无外乎八个字‘垂拱而治,相机而动’。”
太子不懂“儿子愚鲁。”
垂拱而治与相机而动,似乎是矛盾的。况且,太子年轻气盛,早就对朝堂之上种种尸位素餐之徒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