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骤变(二十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
“太子青涩,不识五谷,不懂稼穑。”弘治帝解释道“内阁辅佐俺治理天下多年,早有成规,太子无论认可与不认可,都要先看懂才能革新。记住遇到事,不要匆忙做决定,要多看多想。”
“儿子记住了。”太子赶紧道“郑先生也讲过‘君子敏于言而讷于言’的道理。”
“太子观郑行俭如何?”弘治帝却没有着急继续解释,反而顺势追问起太子对郑直的观感。
“才华出众,一片赤诚,国而忘家。”太子不得不收敛心神,斟酌片刻,说出看法。
“才华出众不假。”弘治帝张开嘴使劲吸了口凉气“一片赤诚言过其实,至于国而忘家更是无从说起。”
太子没有辩驳,他相信父皇识人远胜于己。
“郑行俭面目浑朴,然目翳偶闪狡光。每莅公堂则呵欠连连;然若闻宴游声色则矫健胜于猿猱。其家宅拟公侯,寝榻罗十二钗,犹日遣干仆物色姝丽。然奇在账目朗然,分毫皆取俸禄家产,虽豪奢竟不涉赃私。遇廷议则声若洪钟,援引律例如数家珍,及至决断则顾盼左右;逢边警必主战,见赈灾必言俭,然皆口惠实不至。惟宗族请托,无不殚精竭虑。”弘治帝顿了顿,喘口气,继续道“若讲忠厚,定国公乃是他家姻亲,不过是去年与他争抢妇人,就袖手旁观。若讲凉薄,他的结义兄弟江侃下狱,郑直又甘冒风险奔走营救。今虽缀玉带佩麟服,实因俺无人可用。其在朝中,不过狐假虎威。如纸扎麒麟近之则焚;似糖浇砥柱触之即溃。”
太子低头不语,他认为郑行俭本事不小,可父皇却对此人贬多于褒。只是郑行俭既然如此不堪,父皇为何大力简拔此人呢?
“朕讲这些不是让太子厌弃此人。”弘治帝怜惜的看着对方“而是让太子晓得,要用的是什么人。”
“儿子愚鲁。”太子精神一振,赶紧追问“请父皇陛下明示。”
“内阁其余三位辅臣。”弘治帝并未不满解释道“刘脢庵质性刚方,然性不能容物。理庶务如庖丁解牛,唯于钱谷细事多疏。李西涯器度弘深,掌制诰数十年,尤善调停诸卿,然遇大争则缄默如磬。谢木斋才思捷给,然好名太甚。与刘、李共事,常居中转圜,惜量稍褊急。这三位阁臣,宦海沉浮几十年,囿于成见、故旧、乡党、姻亲、同榜,对太子能帮助的不多。”顿了顿“太子可用之人,唯有郑行俭。”
太子立刻赞同“儿子也是这样想的。”
“用人如用器各取所长。”弘治帝感觉身子又有些热了,只好简单扼要“太子回去自个体会。俺之所以将郑行俭长短说清,就是要太子清楚此子品性,然后对症下药。”
“是。”太子痛快应了一声。
“至于‘相机而动’。”弘治帝没有理会太子的话,缓缓招招手。待太子小心凑过来,才细不可闻道“你一定要恢复太祖高皇帝文武相制的祖制。”
太子一愣,他怀疑弘治帝是不是糊涂了,如今大明不就是文武相制吗?
“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过刚则折物极必反;过柔则绵唯退不前。”弘治帝继续道“太祖神人,允执厥中,俺不如也。俺治国十九年,倒果为因以文抑武,以至于文臣手握戎机而不畏皇家。俺原本要用郑行俭从军法入手,恢复祖制将各部院侵夺的五军都督府兵权收回,如今是不成了,太子要替俺做到。”
“儿子定不负父皇陛下所托。”太子终于懂了各何为‘相机而动’,同时感到了惊愕,难道大明的将士不听皇家号令?难道父皇与刘首揆他们并不是意气之争?
“俺已任命郑行俭重设五军断事司,让他切莫心急,五年休养,十年生息。”弘治帝深呼吸一口气“十五年后,太子与郑行俭方可相机而动。”
“是。”太子一听要十五年,有些不甘心,太久了。那时候,他都三十了。
“对于郑行俭之流,太子要用,却不可太过倚重,还需走正途。文举三年一科,需精心简拔。”弘治帝却已经无心留意了,强压嗓子传来的灼热,继续道“俺已命武举改每六年一科为三年一科,太子亦可简拔锐意进取忠君之士前往边地赞画。如此文武双途并行不悖,方可刚柔相济。”
十五年,每三年一科就是五科。按照文举每科三百五十名,武举每科七十名,十五年后这股力量散布朝堂,将不可小觑。
“是。”太子没有多想,赶忙应了一声。
“待功成之日,太子去清宁宫索取俺请太后保存的钥匙,然后再去皇后那里索要俺留下的箱子。”弘治帝似乎看到了那一日,嘴角上翘“到时,郑行俭自会知难而退。”
太子沉默不语,弘治帝的意思很明显,似乎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太后宫内有赵选侍。”不想此刻弘治帝主动岔开话题,毕竟光阴宝贵“待她临盆后,不论男女可去母留子……”
“何至于此。”太子赶忙道“父皇可曾记得《御制孝慈录序》有条‘禁服内生子不近人情’。”
“太子仁孝。”正大口呼气的弘治帝一愣,片刻后苦笑,却又变了脸“为太子献策之人当诛!记住,龙无定形。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太子却不以为然,毕竟这话是他听白石和那个夏监生斗嘴后,回来后自个好奇查到的,根本与人无关。不过此时也不是分辩的时候,应了一声。
“大明历代皇帝,自从俺祖父睿皇帝之后,已经有四十年没有出过京师了。”弘治帝却并未留意,怅然若失道“俺御极天下十九年,最远也不过是到了皇城的正阳门下。这天下究竟是啥景色,百姓庶民是否康乐,全都是从群臣题本上看到的。有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太子不要学俺,不要困在皇城之中。记住,遇到事多想!”说着挥挥手,已经没有要讲的了。
经过奉天殿大火,弘治帝也不敢保证他留下的人里谁可以信用,故而干脆任由太子使用对方信任的人。至于逼迫郑直就范,太子是要做作明君的,怎么可以沾手,自然有旁人来做。故而,也就不必再说给太子晓得了。
太子沉默片刻,叩首问道“父皇,儿子亲娘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