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星火化冰泉,月壤下的暖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知道。地球派坚持月球资源应优先用于地球发展需求,强调‘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月球自治派则认为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进行开发,理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比例。焦点在于氦-3、水冰等战略资源的配额和管辖权。”

“没错。”

林风的声音低沉下来,

“僵局的核心是成本。从月球大规模运回资源,尤其是推进剂原料,成本高昂得让地球上的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他们质疑:付出这么多,这种质疑正在削弱支持‘星火纪元’开放战略的政治基础。”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节点,‘望舒’区的发现虽然被严格保密,但其潜在的颠覆性一旦泄露,必然会引发更大的震荡和猜疑。地球上的眼睛,会盯得更紧!”

他的目光灼灼地看着晓月,仿佛要穿透这三十八万公里的距离:

“你的‘冰泉计划’,如果能成功在月球极地原位、大规模、低成本地制取液氢液氧,其意义在于——它直接切断了地球对月球推进剂原料的高度依赖链条!这不仅能大幅降低地月运输成本,更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博弈的格局。月球生产的推进剂可以用于支持月球自身的扩张、火星探索,甚至直接供应给轨道上的空间站和飞船。月球,将从一个‘资源输出地’,逐步转变为拥有完整太空后勤保障能力的‘战略枢纽’。”

林风的阐述清晰而深刻,将一项技术革新直接提升到了重塑地月经济生态和权力结构的高度。

晓月感到肩上的分量骤然加重。

三天前那场钻探事故揭示的谜团,其潜在影响,父亲看得比她更远、更透。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难题,更成了悬在月球未来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冰泉’不仅是技术验证,”林风加重了语气,“它更是一个战略支点。一个撬动僵局,证明月球自主发展潜力与互惠价值的支点。它的成功,将为月球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为‘星火纪元’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因‘望舒’发现而引发的风暴的重要基石。这,”他刻意强调了“望舒”的关联,将两条线在战略层面紧紧拧在一起,“比你埋头钻透月壳里的那个硬疙瘩,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晓月深吸一口气。

父亲的目光总是如此深远,将技术与文明发展的宏大图景紧密相连。

这与陈岩专注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工程师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相辅相成。

震撼,此刻化作了推动“冰泉”前进的更强动力。

“我明白了,爸。”

晓月的声音更加沉稳,

“‘冰泉’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出推进剂,更在于它证明了月球利用原位资源、实现自我维持和对外服务的能力。这是月球从‘前哨站’迈向‘支点’的关键一步。我会确保它成功。这是应对‘望舒’挑战的战略准备。”

“好。”

林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具体实施上,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大型化。先期可以中等规模验证,快速产出实际产品,哪怕数量有限,只要证明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就能在谈判桌上成为有力的筹码。记住,技术是钥匙,但用钥匙开门的是人,门后是责任和复杂的抉择。”

他再次强调了传承的理念。

“是。”

晓月郑重回应。

「微型主动探地雷达阵列方案评估完成。结论:可行。需在钻头外壳预留微型天线阵空间,增加功耗约5.7%,数据处理延迟小于50毫秒,在星璇支持下对钻探策略动态优化效率提升显着。结构强度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星璇的声音适时在晓月和陈岩脑中响起,打断了通讯。

“爸,星璇评估结果出来了,方案可行。我这边要继续测试了。”

晓月说道。

“去吧。注意安全,别熬太晚。”

林风叮嘱一句,影像随即消失。

晓月回到控制台前,陈岩已经看完了星璇的评估报告。

“方案通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岩言简意赅,“后续原型机迭代会加入该模块。现在,继续测试,目标:完成5米模拟钻探,全程监控热力学状态和冰层扰动。”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晓月,补充了一句,

“冲击测试的设备改装清单和审批流程预计还需要两天时间。‘冰泉’的节点,不能因为等待而延误。这,”他顿了一下,声音依旧平稳,但晓月却捕捉到了一丝认同,“关系到我们下一步的战略筹码。”

他显然也从林风的通讯中,清晰地领会到了“冰泉”在当前复杂背景下的额外分量。

测试继续进行。

在星璇的精准控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钻头像一把冰冷而高效的手术刀,稳定地切开模拟冰层。

数据流在屏幕上平稳跳动,只有偶尔遇到硬度稍高的包裹体时才会产生微小的波动,但都被优化方案迅速抚平。

每一次成功的规避和穿透,都像是对三天前那次惨烈损毁的一次无声回应。

测试结束时,中央大屏上打出了绿色的“PASSED”标识。

控制室内响起一阵克制的掌声。

这是一次成功的阶段性验证。

晓月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疲惫感悄然袭来。

她揉了揉眉心,对陈岩说:

“陈博士,我先回宿舍整理一下数据,准备后续的电解和纯化环节的方案。”

三天来的精神紧绷和高强度工作,此刻才稍稍显露出痕迹。

陈岩从屏幕上收回目光,看了晓月一眼,点了点头:

“嗯。电解环节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月面充足的太阳能进行高效率、低损耗的深冷电解,以及氢氧的分离、液化、储存技术链的真空适应性和安全性。特别是氢气的逸散控制和防爆设计,在月面极低重力下需要特殊考虑。方案细节明天上午9点前发给我。”

他的要求依旧直接而具体,没有任何多余的关心话语。

但晓月早已习惯。

“明白。”

她拿起平板,准备离开。

刚走到控制室门口,陈岩的声音又从背后传来,比平时似乎低了一度:

“另外……”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林风董事长刚才的通讯强调了‘冰泉’的战略意义?”

晓月停步,转身。

陈岩没有看她,目光依旧停留在测试数据上,但显然他捕捉到了刚才的通讯。

“是的。”

晓月坦然回答,“他强调了‘冰泉’作为改变地月资源博弈格局的战略支点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望舒’背景下的重要性。”

她隐晦地提了一下。

陈岩沉默了几秒,手指在屏幕上划动着,似乎在查看某个参数。

然后,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

“有道理。技术服务于目标,目标服务于文明。‘冰泉’的产出,能有效缓解基地推进剂依赖地球的瓶颈,提升我们的行动自主性。这很务实。”

他没有说更多,但晓月能感受到他理解了父亲视角的价值,并将其内化到了自己的技术目标中。

这种无需多言的专业默契,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悄然流动着一丝暖意和面对共同挑战的联结感。

“嗯。”

晓月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控制室。

走廊里灯光柔和,空气依旧带着基地特有的洁净金属气息。

晓月没有立刻回宿舍,而是走向基地的公共观景廊。

巨大的复合视窗外,是永恒的月夜。

静海平原在微弱的地球反光下,呈现出朦胧的银灰色。

远处,环形山的巨大阴影如同蛰伏的巨兽。

她靠在冰冷的强化玻璃上,看着窗外死寂而壮丽的景色。

手腕上的星璇手环发出微弱的蓝光。

「您的生理指标显示轻度疲劳,建议休息。」

星璇温和提醒。

“星璇,”晓月没有回应休息建议,而是在心中默问,“基于现有数据,模拟一下在‘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部署第一套‘冰泉’工业单元的物流和能源需求。规模——按中等验证量级。”

父亲的建议——快速验证,产出实际产品——清晰地指引着她的下一步。

「正在建模。目标地点:沙克尔顿陨石坑永久阴影区边缘(光照/阴影过渡带)。单元组成:深低温钻探平台(升级版)、模块化深冷电解槽、多级纯化系统、液氢/液氧储罐阵列(真空多层绝热)、配套能源系统(大型可展开式太阳能帆板阵列及熔盐储能单元)。」

「物流需求:需‘青鸾’货运飞船3架次,主要运输重型设备框架、大型太阳能帆板、熔盐储能核心及部分无法月壤打印的精密部件。」

「能源需求:峰值功率需22兆瓦,考虑到极地光照角度和月尘覆盖影响,实际部署太阳能帆板面积需冗余设计35%。熔盐储能单元需满足14个地球日的连续无光照供电需求。」

「部署难点:过渡带地形崎岖,设备精准定位与稳定安装挑战大;极端低温对材料、密封件、润滑剂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氢氧储存的长期安全监控体系需万无一失。」

星璇有条不紊地列出关键点和数据。

看着这些具体而微的挑战,晓月却感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

父亲描绘的战略远景是星辰大海,脚下的谜团深不可测,但通往它们的每一步,都需要像陈岩那样,用严谨的工程思维去解决一个个冰冷而具体的问题。

三天前的震撼和此刻的压力,都化作了推动“冰泉”前进的燃料。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钛合金鲁班锁。

在月面的微重力下,它似乎更显轻盈。

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传来,带来一丝熟悉的慰藉。

她想起父亲的话:“技术是钥匙,用钥匙开门的是人。”

她和陈岩,以及无数在月球、在地球上为“星火”奋斗的人,正是那些在冰冷宇宙中,试图用智慧与坚韧铸造钥匙、开启未来之门的人。

而“冰泉”,就是此刻握在她手中的那把钥匙。

“星璇,帮我预约明天上午10点与基地工程规划部张工的会议,主题是‘冰泉’验证单元的初步选址和物流评估。”

晓月收起鲁班锁,心中做出决定。

中等规模验证,快速产出实际产品——这是父亲的战略建议,也是打开僵局的第一步,更是应对“望舒”谜团所带来的不确定未来的必要准备。

「预约已确认。提醒:您仍有电解环节方案需完成。」

星璇尽职地提醒。

“知道了。”

晓月嘴角微微上扬,转身离开观景廊,步履重新变得坚定。

走廊的灯光将她的身影拉长,投向通往生活区的通道。

窗外,月壤无声,星辰漫天。

而在脚下深处,在基地的实验室和规划室中,一项名为“冰泉”的计划,正如同悄然融化的极地冰晶,开始孕育着改变地月格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