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月壤绽灵思(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晓月眼神微凝。

父亲精准地切中了要害。

月球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那深埋于静海之下、悬而未决的巨大秘密可能带来未知变数的时候。

“冰泉”是技术突破,更是月球争取话语权、证明自身是可持续战略支点而非单纯资源矿场的重量级筹码。

这让她瞬间理解了陈岩为何对工质输送效率如此锱铢必较——他同样看到了这个项目在月球生存链上的关键一环,看到了它在冰冷逻辑下的“务实”价值。

“我明白它的分量,爸。”

晓月的回答沉稳而坚定,肩上的责任仿佛又重了一分,

“我们会找到最优方案,确保成功。陈博士也认可这个方向。”

她特意提到陈岩,表明基地内部的协同。

“好。记住,务实为先。”

林风再次强调,

“中等规模验证,快速产出实际产品,证明技术路径可行、成本可控。哪怕初期产量有限,只要在谈判桌上拿出从月球冰层里‘变’出来的推进剂样本,比一万份报告都更有说服力。”

他眼中带着期许,也有一丝对女儿处境的洞悉,

“技术是钥匙,用钥匙开门的是人,门后是责任和复杂的抉择。晓月,你已经站在那扇门前了。”

「林学士,您预约的与基地工程规划部张工关于‘冰泉’验证单元初步选址的会议,将于1小时15分钟后开始。建议预留时间整理电解环节方案思路。」

星璇的提醒准时在脑中响起。

“爸,选址会马上开始,我得过去准备一下。”

晓月说道。

“去吧。注意安全,别熬太晚。”

林风叮嘱一句,影像随即消散在空气中。

晓月站在原地,父亲的嘱托沉甸甸地落在心头——务实、责任、抉择。

脚下月壤深处,那坚硬的谜题如同冰冷的基石;眼前这片绿色网格,则是指向自主与未来的生机之路。

她需要找到那个能撬动平衡的点。

她转身向不远处的苏芸告别,目光再次扫过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网格森林。

网格结构……分布式……韧性……一个念头如同穿过网格缝隙的阳光,骤然清晰起来!

“苏工,”

晓月快步走回,眼中闪烁着思考的火花,

“这种网格化模块设计,对不同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是不是特别灵活?比如,针对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独立调控某个或某几个网格单元的光照、营养液供给?”

苏芸眼睛一亮:

“没错!这正是它的核心优势之一!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阶段,对单个或多个网格单元进行独立调控。彼此互不干扰,比整体一刀切的调控精细得多,资源利用效率也显着提升。”

“那么,”

晓月的想法迅速成型,语速加快,

“我们的‘冰泉’极地验证单元,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模块化网格化的思路?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地形崎岖,环境极端严苛。与其追求大型化的一体式集成工厂,能否将其拆分为功能独立、结构坚固的中小型功能模块?就像这些网格单元,每个模块负责特定核心功能——钻探模块、深冷电解模块、纯化与储存模块、能源模块——然后通过强韧的物理连接和星璇协调的智能网络进行高效整合?这样,单个模块失效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维护更新也更灵活,更能适应复杂地形!”

她想到了陈岩签批的冲击测试设备清单,模块化设计能极大提升验证单元在未知环境中的生存率和灵活性。

苏芸的手指立刻在平板终端上划动,调出基地网格系统的管理界面:

“分布式部署,独立模块,冗余连接……这个思路很有道理!模块化分布式架构,本身就符合深空工程对高容错率的要求。我们农业网格的管理平台就是星璇在统一协调,效率很高,这套管理逻辑完全可以借鉴到工业系统上。不过……”

她微微蹙眉,

“极地环境下,模块间的接口密封可靠性、能源和物料的可靠传输(尤其是超低温工质)会是巨大挑战……”

“技术挑战可以集中力量攻关,”

晓月决心已定,声音充满力量,

“核心理念是:牺牲一部分大型集成可能带来的极限效率,换取系统整体的鲁棒性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就像这些小麦,”

她指向穹顶边缘那些柔弱却坚持生长的地球作物,

“在月面,生存的稳健和持续发展的韧性,比一味追求地球上的规模宏大更重要。”

这既是对“冰泉”方案的思考,也像是对陈岩极致效率理念中融入韧性考量的无声呼吁。

苏芸看着她眼中坚定的光芒,被这份兼具视野与务实的想法打动:

“林学士,想法非常棒!很有战略眼光!值得在稍后的选址会议上重点论证!模块化带来的灵活性,在那种地方可能就是成功的关键。”

晓月用力点头:

“我会把它作为重要备选方案加入会议讨论。谢谢苏工,您这里给了我很大启发!”

她环顾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网格森林——这里不仅是生命的网络,也是激发解决方案的灵感网络。

告别苏芸,晓月快步走出穹顶。

温润鲜活的气息迅速被通道的恒温恒湿空气取代。

她立刻打开随身平板,调出“冰泉计划”的验证单元方案文档,在选址评估部分快速添加了一个新条目:“模块化网格部署方案(MGD)——基于分布式韧性理念,提升极地单元生存率及环境适应性”,并简要列出了核心思路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难点,特别是接口可靠性与低温传输问题——这正是陈岩最可能诘问的点,她特意标注出来,准备在会议上重点讨论。

纤细但有力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输入。

网格化的理念,从工坊的精密支架、农业的生命承载系统,到即将在极地展开的工业单元,仿佛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静海基地不同领域的智慧结晶。

这或许就是星璇将基础原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强大能力体现,而陈岩,无疑是这套冰冷高效逻辑最坚定的执行者和推动者。

通往工程规划区的通道安静而明亮。

就在拐角处,一个熟悉冷峻的身影迎面走来——陈岩刚从某个实验室出来,手里拿着数据板,眉头习惯性地微蹙,步伐迅捷而稳定,像一台精准的计时器。

“陈博士。”

晓月主动招呼。

陈岩闻声停步,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晓月,瞬间捕捉到她眼中尚未褪去的思考光芒和她亮着的平板屏幕上“MGD方案”的标题。

“刚从农业穹顶过来?”

他的问句依旧简短直接,但少了几分平日的冷硬。

“嗯。那边的网格化系统很有启发性。”

晓月自然地接话,语气坦诚,

“想到‘冰泉’的极地验证,或许可以借鉴类似的模块化网格部署思路。牺牲部分集成度,换取环境适应性和系统整体韧性。”

她特意点出“韧性”这个词,想看看这位以刚性效率着称的博士作何反应。

陈岩眉梢极轻微地动了一下,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迅速调出自己的终端,手指在虚拟屏上快速翻动,打开了“冰泉”方案的电子版。

他目光如电,扫过晓月简述的核心点。

“分布式部署……独立功能模块……冗余连接……”

他低声念着关键词,语速飞快,大脑如同高速处理器般分析着利弊,

“优点:地形适应性提升,单点故障影响范围显着降低,维护性增强。缺点:接口可靠性挑战倍增,管线布设复杂性提升,热管理和辐射屏蔽成本可能增加……”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瞬间切入最关键的技术瓶颈: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在极低温环境下的长距离输送效率是核心瓶颈。你的方案对此有什么具体构想?”

问题冰冷直接,如同在工坊里审视一个精密部件,但并未否定“韧性”这个出发点本身。

晓月早已准备好,从容应对:

“初步想法是尽量缩短核心低温模块间的物理间距,使用高效真空绝热的短管连接。将最需要低温工质的关键设备(比如钻探核心和深冷单元)集中部署在少数经过特别强化温控设计的模块内,其他相对‘温暖’的模块(如中央控制、能源站)则通过高带宽数据链和超导电力传输进行连接,尽量减少低温工质在模块间长距离流动的需求。星璇可以基于地形扫描数据进行拓扑优化,寻找最佳布局。”

她提到工质效率,这正是陈岩关心的核心细节。

陈岩沉默了几秒,手指在数据板上快速输入,显然是在调用星璇进行快速建模评估。

「建模任务启动。参数输入: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目标区域地形数据;模块划分:钻探&深冷(核心低温区)、电解&纯化、储罐阵列、能源站(含熔盐储能)、控制中枢;连接策略:核心低温区内部使用短距真空绝热管,其他模块间以高速数据链及超导电力传输为主,辅以最低限度的保温管连接…计算中…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

星璇的声音在两人脑中同步响起。

“思路可行。”

陈岩简洁地做出判断,目光重新聚焦在晓月脸上,那锐利中似乎多了一丝对创新思维的认可,

“核心低温区的集成度和保温可靠性是关键中的关键。需要目标地点的详细地形扫描和星璇的拓扑优化寻找最优布局点。稍后选址会,这个方案可以作为重要备选提出讨论。”

他顿了下,目光似乎穿透了晓月,落在她身后通道某个无形的点上,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一度,带着一种工程师对物理现实的深刻认知:

“分布式韧性……在月球极地那种环境里,确实比在地球上更应优先考量。”

这句对“韧性”价值的认可,从一个视效率为生命的人口说出,分量非同寻常。

“好的,陈博士。”

晓月点头,心中微微一动。

能得到陈岩“可行”的评价,尤其是在具体技术细节上,是难得的肯定。

他认同了“韧性”这个超越单纯效率的考量维度。

陈岩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晓月斜挎的帆布包,钛合金鲁班锁的轮廓在帆布下隐约可见。

“另外,”

他像是想起什么,语气恢复了一贯的简洁,

“工坊那边,新的网格支架打印测试通过了。静态刚度损失在预估范围内,结构谐振频移极小,鲁棒性指标符合预期。‘望舒’冲击测试的设备改装清单,我已经签批,星璇应该同步给你了。”

他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收到了,正在核对。”

晓月应道。

网格支架的成功是“望舒”任务推进的关键一步,也是她背包里那个鲁班锁所代表的拓扑优化理念在月面严苛环境下的成功实证。

陈岩此刻不经意地提及,或许是在确认网格化思路的可靠性,也或许是一种另类的认可。

“嗯。”

陈岩不再多说,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仿佛瞬间衡量了所有信息,目光重新投向通道前方他原本要去的方向,步履迅捷而坚定地离开了。

但那句关于“韧性”的肯定,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冰冷的背影后留下了一圈微不可查却真实存在的涟漪。

晓月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虚假的客套,只有高效的信息交换和任务推进。

这种冰冷精确的互动,在这座月球的钢铁丛林里,反而成了一种独特而坚实的默契支撑。

她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帆布包的肩带,昂首走向工程规划区。

星璇手环的倒计时清晰地显示着:

[会议倒计时 1: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