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尾声 - 答案(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命寒门》最新章节。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昔日的青州府城,如今更为繁华鼎盛。运河之上,千帆竞流,漕运改革已初见成效,南北货殖流通,滋养着帝国的经脉。城郊之外,昔日荒芜的坡地,如今已是一片片规划整齐的桑田、棉田与试验性的新种粟米田,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欣欣向荣的绿意。官道旁,当年林弈曾栖身备考的破旧客栈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专供往来商旅、学子休憩的整洁邸店。

城内,昔日学宫依旧肃穆,但琅琅书声中,似乎更多了几分开阔之气。而在城东,一座名为“格致书院”的新式学府,虽规模不及学宫,却以其注重实学、兼容并蓄的风格,吸引了不少有志于经世济民的年轻学子。

这一日,书院一间洒满阳光的明堂内,一场小型的讲会刚刚结束。年约三旬的林弈,身着半旧藏青儒袍,气质沉静,眉宇间已无当年寒门书生的窘迫与锐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风雨、洞察世情后的温润与深邃。他如今身居要职,官拜户部侍郎,兼领漕运、农政诸事,是朝中炙手可热的实干能臣。此次是借巡察青州漕务、检视新农政推广情况之机,应书院山长(亦是当年一位曾暗中相助他的寒门前辈)之邀,前来与年轻学子们座谈。

讲会不拘形式,林弈并未高谈阔论朝廷大政,而是从漕粮运输的成本核算、新式水车的效率利弊、乃至北地推广的耐旱作物在不同土壤的适应性等具体问题切入,引导学子思考、辩论。他言辞平实,逻辑缜密,每每能于寻常处发人深省,让一众年轻学子听得如痴如醉,又觉受益匪浅。

讲会散去,学子们恭敬施礼后陆续离开,脸上仍带着兴奋与思索的神情。明堂内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林弈与书院山长——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姓陈,曾官至翰林院学士,后因厌倦朝堂纷争,辞官归乡,创办了这所书院。

陈山长亲自斟了一杯清茶,推到林弈面前,看着眼前这个已位高权重、却依旧保持着读书人本色的昔日学子,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

“经纬(林弈的表字),”陈山长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这些年轻人,视你为楷模。他们常问,你出身寒微,当年于县试、府试、乃至殿试之上,屡遭磨难,面对权势倾轧、阴谋构陷,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他们想知道,你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那足以执掌天下权柄的高位吗?”

林弈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一瞬的眼神,仿佛穿越了十年的时光,看到了那个在寒窑中挣扎、在市集上卖糖、在贡院前直面诬陷、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瘦弱却倔强的少年身影。

他轻轻吹开茶沫,啜饮一口,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山长以为呢?”

陈山长抚须微笑,目光深邃,仿佛早已洞悉一切:“老朽这些年,冷眼旁观,见你于户部任上,力排众议,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制,虽得罪豪强,却减轻了小民负担;见你督管漕运,厘清积弊,使南粮北调更为顺畅,沿途百姓少了许多摊派之苦;见你力主设立‘农政司’,搜集各地农书,培育新种,推广农技,只求天下田畴能多产一斗粮,饥荒之年能少饿死一个人……”

他顿了顿,看着林弈,一字一句,清晰而有力:“你所行诸事,看似繁琐,涉及钱粮、运输、耕作,似乎与圣贤书中描述的‘治国平天下’相去甚远,更与权柄二字,无甚关联。”

林弈放下茶杯,目光投向明堂窗外,那里庭院中,几株新植的树苗正在阳光下舒展着嫩叶。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千钧之力:

“山长,学生所求,非是王位,非是权柄。”

他转过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陈山长,也仿佛是在对着所有心存此问的年轻人,宣告他的答案: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理想可以超越权力的精神。一种相信一个人,即便出身微末,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与内心不变的坚守,穷尽一生,去为这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开创一个稍微好一点、更公平一点、更有希望一点的世界。”

“知识改变命运……”陈山长喃喃重复,眼中精光闪动,“此言不虚。你自身,便是最好的例证。若非苦读圣贤,通晓实务,纵有冲天之志,亦难有施展之基。”

“是。”林弈点头,“但知识若非用于济世,只为谋求一己之私利、一家之权柄,则与守财奴之金银何异?学生当年于县试策论中言‘道术兼备’,便是此意。‘道’是理想,是方向,是为民之心;‘术’是知识,是能力,是济世之方。二者缺一不可。”

“而理想超越权力……”陈山长喟然长叹,“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初时或许怀揣理想,一旦掌权,便迷失于权柄的魔力之中,终成权力之奴仆。你能有此识见,殊为不易。”

林弈的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回忆,有感慨,更有不容撼动的坚定:“因为学生深知,权力如同利刃,可用以披荆斩棘,开辟新路,亦可伤及无辜,甚至反噬自身。唯有以理想为缰绳,以民意为基石,方能驾驭这股力量,而不为其所驾驭。学生所求的,从来不是掌控权力的感觉,而是实现理想过程中,那一点一滴,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是国库岁入增加后,可以减免的几分赋税;是漕运畅通后,市集上平稳了几文的米价;是新农具推广后,老农脸上多出的那一丝笑容;是寒门学子因制度稍作改良,而多出的一线晋升之机。”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这些改变,或许微小,或许缓慢,远不如执掌权柄、一言决人生死来得快意,但它们真实,它们汇聚起来,便是‘为天下人开创一个更好的世界’的基石。这条路,很长,很难,或许终我一生,也只能铺就其中短短一程。但只要能在这条路上前行一步,便胜过在权力的王座上沉沦千年。”

明堂内彻底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陈山长久久凝视着林弈,仿佛要将他此刻的神情烙印在心中。最终,他缓缓起身,对着林弈,这个他曾经的学生,如今志同道合的后来者,郑重地拱手,深深一揖。

“经纬之志,老夫今日方得真解。此非一人之志,乃天下寒士、万民之幸也。”老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便是你要给那些年轻人的,最终的答案。”

林弈也站起身,恭敬还礼。

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象征着一种精神的传承。

答案,已然揭晓。

它不是终点,而是无数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不息的新起点。

林弈步出明堂,走入那片灿烂的阳光之中。远处,运河上的帆影点点,如同无数承载着希望与理想的舟楫,正驶向不可预知,却充满可能的未来。

他知道,他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