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钢铁洪流护长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秘密“借款”:通过徐文博的渠道,与上海、香港的爱国银行家、南洋侨领秘密接触,以未来西北开发权益或部分矿产出让为抵押,获取大笔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这些在灰色地带游走的“搞钱”手段,虽非正途,却如同给庞大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滚烫的燃油。第十八集团军在陕西的驻地,迅速建立起庞大的训练场、维修厂、仓库和野战医院,兵员在严格训练中迅速形成战斗力,美械的光芒逐渐取代了德械的磨损。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夏,第19集团军庞大的钢铁身躯,沿着蜿蜒的陇海铁路,隆隆驶入陕西腹地。司令部设于西安以东的军事重镇——耀县。德械师的严谨方阵、美械师的勃勃生气、骑兵军的剽悍迅捷,以及直属部队那些狰狞的钢铁巨兽(豹式坦克、150重炮),给古老的关中大地带来了强烈的现代战争震撼。

李锦深知自己身处漩涡中心。东面是中央军势力,西面是态度暧昧的东北军(张学良部)和十七路军(杨虎城部),北面则是红星闪耀的陕北。他的双重身份,让他如履薄冰,又如鱼得水。

明面上,他是蒋校长钉入西北、震慑群雄的擎天之柱。他严格约束部队,军纪森严,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谨慎距离。训练场上杀声震天,德式步坦协同、美式火力覆盖演练得炉火纯青,向所有人展示着无可匹敌的肌肉。他对南京的汇报恭敬而频繁,强调“整军备武,静待校长驱策”。

暗地里,他通过陈瑜掌握的绝密渠道“寒梅”,与陕北保持着单线联系。电波在深夜悄然传递,内容无人知晓,但李锦总能从陕北方面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和克制态度中,感受到一种超越阵营的默契——大敌当前,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无形中为陕北的发展创造了一丝喘息的空间,同时也为未来的合作埋下了种子。

“报告总司令!西安学生游行,口号激烈,正向东门方向涌来!是否驱散?”参谋紧张请示。

李锦站在司令部窗口,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旗帜和人流,面色凝重。他拿起南京刚刚发来的“严加弹压,确保秩序”的电令,眼神复杂。他沉默片刻,沉声下令:

“传令各部:军营戒严,士兵不得擅出!所有岗哨,子弹退膛!对游行学生,只许警戒隔离,保持距离,严禁任何推搡、抓捕、开枪行为!有违令者,军法从事!特战大队便衣出动,混入人群和西安城内,重点监控东北军、十七路军驻地和关键人物动向,有异动即刻密报!”

同时,他口述给南京的回电:“职部已严密封锁营区,加强警戒。学潮汹涌,其情可悯,显系爱国赤诚。职以为,当以疏导宣慰为主,强力弹压恐激生大变,反为日寇所乘。恳请中央速定抗日救国大计,以安天下民心!职李锦叩。”

这道命令,既避免了军队与学生爱国运动的直接冲突,保存了民心,也为他赢得了暗中观察西安城内张、杨真实动向的宝贵时间。一封加密等级极高的“寒梅”密电,也再次飞向陕北,传递着山雨欲来的信号。

十二月十二日凌晨,严寒刺骨。一阵撕心裂肺的电报蜂鸣声,如同末日丧钟,将第19集团军司令部从沉睡中惊醒!

“十万火急!西安兵变!张杨叛变!领袖蒙难!下落不明!”

“南京军事委员会急电:着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李锦,即刻统帅所部精锐,火速开赴西安,戡平叛乱,营救领袖!不得延误!”

“讨逆!讨逆!中央军各部已紧急动员!”

参谋们脸色煞白,空气凝固。李锦一把抓起军帽扣在头上,帽檐下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刀,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他没有丝毫犹豫,一连串冰冷而决绝的命令如同钢铁洪流般倾泻而出:

“命令!全军一级战备!电台静默,只收不发!司令部启用备用密台,单线联络南京!”

“第七军楚南河部!为东路军前锋!89师刘慧平装甲旅(豹式、IV号连,装甲掷弹兵团)配属韩晓征装甲突击团、周振邦重炮旅105自行炮营(Wespe),组成钢铁矛头!沿渭河北岸大道,全速突击!二十四小时内必须给我拿下灞桥东岸阵地!遇阻,碾碎!遇不明武装,勒令缴械,抗命者,格杀勿论!”

“新一军梁卫国部!为南路军!101师赵鸿飞为先锋,配属军属105炮团!沿西潼公路,直扑西安南门!四十八小时抵达!”

“新二军沈德威部!总预备队!紧随东路军!”

“骑兵军马世荣!最精锐骑兵团,轻装简从,星夜疾驰渭河南岸!明晨前抢占三桥镇、咸阳!锁死西安西大门!严密监视兰州方向及陕北!有异动,立刻报!”

“工兵团刘毅!保障道路桥梁!特战大队王大山!化整为零,渗透西安城!首要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领袖!确认位置!次要目标:摸清叛军布防!行动!”

整个集团军如同一头被彻底激怒的钢铁巨兽,在寒夜中轰然启动!引擎的咆哮震撼大地,履带碾碎冰河,车灯汇成钢铁洪流,带着碾碎一切的威势,扑向风暴中心——西安!

十二月十三日黄昏,寒风卷雪。李锦的前敌指挥部已推进至灞桥东岸。数十辆涂着冬季迷彩的豹式、IV号坦克如同蹲伏的钢铁巨兽,炮口森然指向冰封的灞河对岸。105毫米、150毫米自行火炮高昂的炮管,在暮色中透着死亡的气息。对岸东北军的阵地一片紧张死寂,士兵们望着那片钢铁丛林,眼中充满恐惧。

陈瑜面色凝重地递上电报:“慕公!南京急电!何应钦严令立即攻城!空军轰炸机已挂弹升空,目标就是我们前方阵地和东城区!顾祝同、卫立煌正加速合围!最后通牒!”

李锦站在炮队镜前,镜片后的目光死死锁定西安城垣。他头也不回,声音冰冷如铁:

“给南京回电:职部前锋已抵灞桥,与叛军隔河对峙!叛军依托坚城深沟负隅顽抗!据我冒死潜入之精锐密报,领袖确已被转移至城内核心(新城黄楼或杨公馆疑为重点),具体位置正在最后确认!此刻若强攻或轰炸,叛军情急之下必以领袖为质,玉石俱焚!职部已拟定精兵突袭方案,务求一击功成!万恳再宽限十二时辰!若时限至而领袖未脱险,李锦当亲率敢死之士,血洗西安,百死莫赎!所有罪责,李锦一肩承担!伏乞钧裁!职李锦泣血叩首!”

电文发出,指挥所内气氛压抑如铁。每一秒都如同在刀尖上煎熬。突然,角落一部绝密电台红灯狂闪!

“报告总司令!‘利刃’(王大山代号)急电!目标确认!领袖安全!位置:新城黄楼!外围警卫已被我监控!‘寒梅’回应:其内线正接触核心警卫!”

李锦眼中精光爆射!他猛地转身:“周振邦!”

“职在!”重炮旅旅长挺立如松。

“目标!灞桥西岸东北军前沿阵地!精确坐标已标!105炮,急速射三发!要狠!要准!要让他们听见、看见、吓破胆!但落点,给我控制在阵地前沿五百米!不准伤及营房和城内一砖一瓦!”

“是!前沿威慑射击!保证完成任务!”

不到三分钟,凄厉的破空声撕裂黄昏!

“咻——轰隆!咻——轰隆!咻——轰隆!”

灞河西岸前沿,顿时地动山摇,烈焰腾空!巨大的爆炸声浪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西安城每一个人的心上,更砸在张、杨紧绷的神经上!这精准而克制的炮火,是第19集团军无可匹敌力量的怒吼,更是李锦为和平解决争取最后时间的惊雷!它清晰地传递着信息:大军随时可碾碎一切阻碍,但屠刀仍未落下,只为保全领袖性命,留一线和平之机!

与此同时,李锦也开始了秘密行动。

“信使”: 他通过绝密渠道,向陕北送去了一份极其重要的分析报告。报告中详细剖析了国际形势(苏联、英美态度)、国内各派系反应、日本可能的趁火打劫,以及…和平解决对促成全国抗战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报告的末尾,附上了他个人对解决事变的数条具体建议(核心:蒋公开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改组政府,容纳各党派;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合红军抗日等)。

“穿针”:他动用了深埋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层中的、由周先生早年布下的极其隐秘的关系,向张、杨传递了来自陕北的诚意和来自南京主战派调集大军、轰炸西安的可怕情报,强调和平解决是唯一生路。同时,王大山特战大队的精锐小组,已秘密潜入西安城郊,随时准备在必要时刻,为关键人物的安全转移提供武力支援。

李锦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利用他多重身份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战略纵深,在南京、西安、陕北之间,在猜忌、愤怒与希望之间,艰难地维系着那条通往和平与合作的脆弱通道。

炮声隆隆,为宋美龄、宋子文、端纳等人飞赴西安的专机,也为古城阴影下那些穿梭奔走的和平使者,敲响了最沉重也最有力的开场锣鼓。李锦伫立在硝烟弥漫的观察口,望着对岸的冲天火光,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炸,仿佛一尊沉默的钢铁雕塑。他押上军人生涯乃至性命争取来的这十二个时辰,终于为历史的转折,撬开了那道沉重的铁门。

西安事变的惊涛骇浪暂时平息,蒋介石返回南京。历史的车轮,终于艰难地碾过了那道最危险的分水岭。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存亡的绝境下,在无数志士的鲜血与智慧浇灌下,终于破土而出。

他知道,前路依然荆棘密布。猜忌不会消失,摩擦必将存在,日寇的侵略只会更加疯狂。但他更知道,从这一刻起,四万万同胞被压抑的怒吼,将汇聚成淹没一切侵略者的汪洋大海!而他手中的第19集团军,这支融合了德械坚韧与美械锋芒、在铁血与黄金中淬炼而成的铁流,将成为这片怒海中最坚硬的礁石,最锋利的剑!

他握紧拳头,仿佛要将那阳光和整个民族的希望都攥在手心。新的篇章已然翻开,更壮烈也更辉煌的抗战史诗,正等待着这支铁流去书写。砥柱中流,就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