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攻占太百家(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就在日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时,中国军队的进攻更加猛烈了。

集团军炮兵根据电子侦听部门提供的坐标,对日军指挥部和后勤设施进行了精确打击。多枚203mm重型榴弹炮弹命中日军后勤仓库,引发连环爆炸,日军的弹药和物资储备损失惨重。

前线日军部队因为通讯中断,无法获得上级指令和炮兵支援,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许多阵地因为得不到弹药补给而逐渐哑火。

一名日军大队长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像瞎子和聋子,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不知道友军情况,甚至连上级命令都收不到。支那军的炮火却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这简直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在敌后,集团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活动达到了高潮。

一支十二人特种小队潜伏在日军增援部队必经之路旁。队长“猎鹰”通过夜视仪观察着正在行军的日军队伍。

“目标确认,是第114联队第3大队,约800人。”猎鹰低声道,“爆破组准备,在领头车辆通过时引爆路边的炸药。狙击小组重点打击军官和通讯兵。”

队员们无声无息地展开行动。爆破组安置了塑性炸药,计算好引爆时机;狙击手找到理想射击位置,装填特种穿甲弹,可以轻易击穿日军军官的钢盔。

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区时,猎鹰下令:“引爆!”

轰隆一声巨响,领头卡车被炸成碎片,道路被堵塞。同时,精确的狙击子弹呼啸而至,多名日军军官应声倒地。

队伍顿时大乱,士兵们盲目地向四周射击,却找不到敌人踪影。

类似的袭击在日军增援路线上多处发生。特种部队不求全歼敌军,只求迟滞行军、制造混乱、斩首指挥系统。

另一支特种小队则深入敌后,对日军补给仓库进行破坏。

“黑豹小组报告,已潜入日军后勤基地,发现弹药堆积点。”特种队员通过便携电台低声报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确认目标,准许执行破坏任务。”后方指挥中心回应。

几名队员悄无声息地解决掉哨兵,在弹药堆旁安置定时炸弹和燃烧装置,然后迅速撤离。

半小时后,巨大的爆炸声从日军后方传来,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日军宝贵的弹药和物资在爆炸中化为乌有。

特种部队还执行了侦察引导任务。多支侦察小组靠近太白家日军阵地,通过高精度望远镜和测距仪标记工事位置,坐标立即传回炮兵部队。

“目标:东南方向,距离3850米,日军钢筋混凝土工事。”一名侦察兵报告。

几分钟后,一发203mm重型榴弹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将整个工事炸上了天。

心理战与敌工团也没闲着,他们向日军阵地散发传单,上面写着:“你们的后路已被切断,增援无法到达。放下武器,中国军队优待俘虏。”

这些心理战手段虽然不能立即使日军大规模投降,但无疑动摇了他们的军心。

一名被俘的日军士兵后来回忆:“我们看到传单,听说后路被断,增援来不了,士气低落到极点。许多士兵开始怀疑这场战斗的意义。”

经过一天的激战,新一军已经突破日军两道防线,兵临太白家核心阵地。

孙立人将前进指挥部移至刚刚夺取的一个高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太白家地区。

“报告军长,新38师已经占领东南方向制高点,50师切断了日军退往大洛的道路,新30师正在强渡塔奈河。”参谋报告战况。

孙立人点头:“很好。命令各部暂停进攻,巩固既得阵地,防止日军夜间反扑。”

他特别强调:“告诉各师长,日军擅长夜战,今晚一定要加强警戒,布置照明弹和哨戒。”

果然,入夜后,日军发起了多次反冲击,试图恢复失去的阵地。但在中国军队密集的火力和严密的警戒下,这些反扑都以失败告终。

藤田大佐在指挥部里焦躁地踱步:“增援在哪里?为什么还没有消息?”

参谋黯然回答:“通讯仍然中断,派去的传令兵都没有回来。侦察兵报告,支那军已经切断了我们与后方的联系。”

藤田脸色铁青:“为今之计,只有死守到底了。命令各部节约弹药,准备明日决战。”

11月8日清晨,战斗再次打响。

这一天,集团军直属部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炮兵司令部组织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打击。重炮师集中所有155mm和203mm榴弹炮,对太白家核心阵地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猛烈轰击。火箭炮旅的36门T34“管风琴”进行了三次齐射,将日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炮击刚停,校射航空队的观测机就飞临上空,引导炮兵对残存火力点进行精确打击。

电子战部队加强了干扰力度,同时继续破译日军通讯。一条关键情报被截获:藤田大佐命令各部死守到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李锦接到这一情报后,对陈瑜说:“告诉孙立人,日军准备玉碎作战,要加强步坦协同,减少步兵伤亡。”

在新一军前沿,士兵们看到令人振奋的景象——第七军第1装甲师的坦克部队终于投入战斗了。

数十辆M4谢尔曼坦克轰鸣着冲向日军阵地,坦克炮直射摧毁日军火力点,车载机枪扫射暴露的日军士兵。装甲步兵搭乘M3半履带车紧随其后,下车清剿战壕中的残敌。

日军虽然拼死抵抗,用反坦克炮、炸药包和燃烧瓶攻击中国坦克,但在步坦协同战术下,这些努力大多徒劳无功。

到中午时分,新一军已经攻入太白家村内,与日军展开巷战。

村内战斗异常残酷。日军依托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不得不逐屋清剿,使用冲锋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消灭藏身其中的日军。

在新38师进攻方向上,一个连的士兵被日军机枪压制在一条街道上。

“火箭筒!干掉那个机枪点!”连长喊道。

但火箭筒手刚刚露头,就被日军狙击手击中。

这时,一辆谢尔曼坦克碾过废墟冲了过来,一炮将日军机枪点炸上了天。坦克继续前进,用履带碾平街垒,为步兵开辟通路。

类似的场景在整个村子里上演。坦克和步兵紧密配合,一步步清除日军抵抗。

下午3时,新38师部队终于攻抵日军第55联队指挥部所在的大院。

藤田大佐知道败局已定,命令烧毁联队旗和机密文件,然后带领残部发起最后一次自杀式冲锋。

“天皇陛下万岁!”藤田手持军刀,率先冲出指挥部。

但等待他的是密集的子弹。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组成的火网瞬间吞噬了这群日军。藤田身中十余弹,当场毙命。

主帅阵亡,残余日军士气彻底崩溃,大部分选择投降。

到日落时分,太白家村内的枪声渐渐平息。中国军队完全控制了这一战略要地。

李锦在孙立人陪同下进入满目疮痍的太白家村。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士兵们正在清扫战场,收容俘虏,救治伤员。

此役,日军第55联队几乎被全歼,阵亡超过1800人,被俘400余人。中国军队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包括8门75mm山炮、16门迫击炮、60余挺机枪和大量步枪弹药。

中国驻印军方面,伤亡约1200人,其中阵亡400余人,伤800余人。以较大代价取得了又一场重要胜利。

孙立人报告:“总司令,我军已经完全控制太白家地区。日军增援部队在我第七军阻击下,无法前进半步,现已向后撤退。”

李锦点头:“打得很好。立即组织医疗队全力救治伤员,无论是我们的还是日军的。”

他特别强调:“对待俘虏要人道,这关系到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

巡视战场时,李锦面色凝重。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看到那么多年轻士兵伤亡,他心情沉重。

一名年轻士兵正在照顾受伤的战友,见总司令过来,慌忙起身敬礼。

李锦回礼后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受伤严重吗?”

士兵回答:“报告总司令,我是新38师112团3营的,只是轻伤。但我班长他...”士兵哽咽了,“他为救我,被日军手榴弹炸中了...”

李锦拍拍士兵的肩膀:“你班长是英雄,你们都是英雄。正因为有你们的牺牲,我们才能收复失地,最终将日军赶出中国。”

视察结束后,李锦与孙立人漫步在战场上,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

“孟拱河谷地势更为复杂,日军必将拼死抵抗,”李锦说,“我们必须出奇制胜。”

孙立人点头:“我建议以一部兵力正面牵制,主力从侧翼迂回,包抄日军后方。”

“正合我意,”李锦微笑道,“就让第七军的装甲部队担任迂回任务,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两人相视而笑,都对未来战局充满信心。

他转身对孙立人说:“要详细统计阵亡将士名单,妥善安葬,做好抚恤工作。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回到临时指挥部后,李锦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太白家之战胜利结束,但战争远未结束。”李锦对将领们说,“日军第18师主力尚在,我们必须准备下一步行动。”

他走到地图前:“接下来,我们要向孟拱河谷推进,最终目标是收复密支那。新二军在大洛方向的进攻也很顺利,预计明天就能攻克大洛。”

参谋长陈瑜接话道:“第七军装甲部队可以向前推进,作为下一步进攻的先锋。”

李锦点头同意:“命令部队休整三天,同时后勤部门要确保补给线畅通。我们要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会议结束后,李锦单独留下电子战司令林修远和特种作战司令王大山。

“你们两部门在此战中再次立下大功,”李锦说,“电子干扰和特种破坏使日军陷入混乱,为正面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林修远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根据我们的监听,日军第18师团正在重新评估我军战斗力,他们称李总司令为‘隐形将军’,因为我们的电子战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

王大山接着说:“特种部队将继续深入敌后,破坏日军补给线,收集情报。”

李锦满意地点头:“很好。下一步,我要你们加强对孟拱河谷地区的侦察,为大军进攻做准备。”

离开指挥部时,夜幕已经降临。李锦站在高处,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和星星点点的灯火。他知道,更加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每前进一步,就离胜利更近一步。

通信参谋送来最新战报:新二军已经突破大洛日军防线,正向核心阵地推进;第七军装甲部队在阻击战中重创日军增援部队;后勤部门报告中印公路运输量再创新高...

李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支军队正在战火中淬炼成钢,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力量。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将侵略者赶出家园,恢复和平与尊严。

太白家之战的胜利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再次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而在东京,日本大本营开始真正重视中国驻印军的威胁,紧急研究应对策略。

但无论日军如何调整,历史车轮已经无法阻挡。中国军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缅甸纵深推进,最终将与滇西远征军会师,重新打通国际交通线,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