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攻占来凤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腾冲,这座滇西古城,如同一只陷入绝境的凶兽,匍匐在龙川江畔。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完成了铁壁合围,将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及各方溃兵死死锁在了城内及周边几个最后的坚固支撑点上。其中,最为关键,也最为险恶的,便是紧扼腾冲东门,形如凤凰展翅的来凤山。

来凤山,并非一座孤立的山峰,而是由数个大小山头和鞍部组成的连绵丘陵地带,地势居高临下,俯瞰整个腾冲东城及近郊。日军在此经营日久,利用山体天然洞穴和岩石裂隙,构筑了极其坚固、隐蔽且相互以堑壕、交通沟连接的五个核心堡垒群(分别被称为一至五号堡垒群),形成了覆盖整个东面的交叉火力网。山上林木茂密,进一步增加了观察和炮击的难度。守军为日军一个精锐大队,配属大量机枪、迫击炮、步兵炮,甚至有几门高射炮被放平用于封锁山路,其指挥官放出狂言:“来凤山,就是支那军的坟场!”

集团军前进指挥部内,气氛凝重。沙盘上,来凤山的地形被精细地标注出来,五个红色的堡垒群标记触目惊心。

“慕公,”参谋长陈瑜汇报侦察结果,“来凤山工事异常坚固,多为混凝土加固的洞穴和地下掩体,常规炮击效果恐不理想。日军火力配系周密,尤其注重侧射和倒打火力,正面强攻,代价必然巨大。”

李锦凝视着沙盘。

“来凤山不克,腾冲城垣便暴露在日军直瞄火力之下,我军攻城部队将腹背受敌。此山,必须拿下!而且,要快!”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敲在沙盘上来凤山的模型上,“倭寇凭坚固守,是倚仗其地利与工事。我军的优势,在于绝对的火力、制空权和多兵种协同。此次攻击,要一反常态,不以步兵逐次争夺为主,而是以空、炮、特、工、步的联合重锤,将其堡垒群同时砸碎!命令:”

“一、请求盟军第十四航空队全力支援,在总攻日,对来凤山五个堡垒群实施不间断的猛烈轰炸和扫射,最大限度摧毁其表面工事,震慑守敌士气。”

“二、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部,集中所有重炮、榴弹炮、火箭炮,包括那24门203mm‘长脚汤姆’,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精确炮火准备。炮火准备分阶段:先全面覆盖,再重点攻坚,最后徐进弹幕掩护步兵冲击。”

“三、特种作战司令部所有前出侦察小组,务必在总攻前,尽可能精确标注敌堡垒射孔、指挥所、弹药库位置,引导空军和炮兵进行‘手术刀式’打击。”

“四、工兵司令部,组建突击工兵分队,配属火焰喷射器、爆破筒、炸药包,随步兵跟进,专司对付洞穴和坚固掩体。”

“五、以新一军新38师为主攻,配属第七军第1装甲师部分坦克及自行火炮,负责对一、二、三号堡垒群实施突击;新二军第104师,负责对四、五号堡垒群实施突击。两师同时发起进攻,形成钳形攻势,使其不能相顾!”

“总攻时间,定于三日后拂晓!”

接下来的三天,驻印军各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将麾下几乎所有重火力都调动起来。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群、M1 203mm“榴弹炮之王”巨炮群、各师属的M2A1 105mm榴弹炮营,以及火流星上校的T34“管风琴”火箭炮旅,纷纷进入精心构筑和伪装的发射阵地。炮弹堆积如山,炮兵们连夜校射,计算诸元。反炮兵雷达连和校射航空队保持高度戒备,准备压制日军任何可能的炮火反击。

王大山的特种作战小队,如同幽灵般在夜色掩护下,渗透到了来凤山日军阵地前沿甚至间隙。他们利用高倍望远镜、炮队镜,冒着极大的风险,一寸寸地搜索、标识着日军的火力点。有些小队甚至携带了早期型号的电台和观测设备,准备在总攻时潜伏在极近位置,为炮兵和空军提供实时校射。

新38师师长李鸿、第104师师长徐天鹰,亲自到前沿观察地形,组织营、连长进行沙盘推演,明确各自攻击路线、火力协同和预备队使用方案。步兵们检查武器弹药,工兵突击分队反复演练爆破和喷火技巧,装甲部队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前推至隐蔽位置,准备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攻坚。

后勤部门开足马力,将海量的弹药、食品、医疗物资运抵前线。整个攻击体系,如同一张拉满的强弓,蓄势待发。

总攻之日,三发红色信号弹撕裂了天际的宁静,如同进攻的号角。

下一刻,天崩地裂!

首先发言的是集团军火箭炮兵旅。三十六辆T34“管风琴”火箭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无数道耀眼的尾焰划破黑暗,如同死神的火鞭,狠狠地抽打在未来山日军的阵地上。密集的爆炸声瞬间连成一片,地动山摇,整个来凤山都被笼罩在冲天的火光和浓烟之中。这种饱和式的面覆盖打击,虽然精度稍逊,但其巨大的声势和瞬间投送的毁灭性能量,对日军士气是致命的打击。

火箭炮的怒吼尚未停歇,更为精准和致命的炮击接踵而至。集团军重炮师的155mm和203mm榴弹炮发出了沉闷而威严的轰鸣,巨大的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精准地砸向已被标识的日军核心堡垒。203mm巨炮的炮弹尤其恐怖,落地时产生的震动连数公里外都能清晰感受到,巨大的烟柱裹挟着碎石和残骸腾空而起,日军的混凝土工事在这种级别的轰击下也显得岌岌可危。

师属、军属的105mm榴弹炮则负责覆盖日军的前沿阵地、交通壕和可能的反击集结地。炮弹如同冰雹般落下,持续不断,将来凤山表面的植被、伪装全部剥离,露出了下面狰狞的工事和焦黑的泥土。

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来凤山仿佛变成了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火光闪烁,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

就在炮火开始向敌阵地纵深延伸,徐进弹幕即将形成的前一刻,天空传来了巨大的引擎轰鸣声。盟军第十四航空队的机群,如同遮天的乌云,准时抵达战场!P-40、P-51战斗机和B-25轰炸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在已经掌控制空权的情况下,对来凤山五个堡垒群进行了轮番俯冲轰炸和低空扫射。重磅炸弹带着刺耳的呼啸落下,将本就饱受摧残的日军阵地再次犁了一遍。机载的12.7mm机枪子弹如同暴雨般泼洒,压制着任何可能活动的目标。

空炮协同,达到了极致。炮弹和炸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毁灭的交响乐。来凤山日军阵地完全被烈火与浓烟吞噬。

炮火延伸的烟幕刚刚升起,嘹亮的冲锋号声便在山谷间回荡!

“杀啊!”

新38师和第104师的攻击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流,从多个预定的冲击出发阵地,同时向五个堡垒群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

新38师主攻的一、二、三号堡垒群,位于来凤山北坡,地势尤为陡峭。攻击伊始,在师属炮兵的猛烈掩护下,步兵们以娴熟的散兵线战术,如同涌动的潮水,利用弹坑、岩石和一切可供掩护的地形,快速向山巅突击。

山坡上回荡着美式装备特有的咆哮: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清脆而迅捷的八连发射击声,几乎压倒了日军三八式步枪那孤零零的单发脆响;勃朗宁自动步枪(BAR) 沉稳而连续的点射,有效地压制着任何敢于露头的日军;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班长和突击手,则在近距离泼洒出密集的弹雨,清扫着前进路径上的残敌。火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攻势看似顺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