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回国作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畹町桥头的硝烟尚未散尽,滇缅公路上第一批满载着盟国援助物资的车队,正轰鸣着驶过这座刚刚光复的国门,标志着这条生命线的重新畅通。然而,就在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将士们还沉浸在收复国门的胜利喜悦中,准备稍作休整,兵锋直指缅甸境内之际,一道来自重庆最高统帅部的急电,送到了集团军总司令李锦的手中。
电文内容简短却分量千钧:日军于华中地区发动大规模攻势,豫西、鄂北形势危急。着令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欠部分留守滇西、缅甸边境部队),及梁卫国第二集团军,即刻启程,火速空运、车运回国,驰援第五战区,参加豫西鄂北会战。部队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司令部设于老河口。
军令如山!
李锦握着电文,站在作战地图前,目光从熟悉的滇西、缅甸的山川,移向了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汉平原。这是一片与滇西丛林、山地截然不同的战场,对手依然是凶顽的日军,但作战环境、敌我态势、乃至协同作战的友军,都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慕公,华中战局竟已危急至此,需调我远征劲旅回援?”参谋长陈瑜中将语气凝重。
李锦深吸一口气,眼神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锐利:“倭寇此举,意在打通平汉线,威胁我抗战中枢,其心可诛!我部虽疲,然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是国难所需,自当义无反顾!传令各部,立即停止休整,进行紧急动员,准备开拔!”
在紧张的调动准备中,为了加强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力量,并平衡部队关系,经李锦提请,长官部批准,发布了一项重要人事命令:擢升原第七军副军长、实际负责该军训练作战的韩晓征中将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韩晓征以其扎实的军事素养和在龙陵、芒市等战役中展现的指挥才能,赢得了上峰的认可。同时,这也意味着楚南河可以更专注于第七军的指挥。
命令下达后,李锦在老河口设立了前进指挥部,并立即召集两个集团军师以上将领,进行作战部署。巨大的作战地图上,豫西鄂北的敌我态势一目了然。日军主力正沿襄阳、樊城一线向北猛攻,企图夺取老河口,进而威胁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并西进豫西。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李锦开门见山,“我部初来乍到,需立即投入战斗,稳定战线!”
他下达了第一阶段作战命令:
“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韩晓征,即刻率领第二集团军之暂编第四军,以最快速度,强行军驰援南阳以西之桐木岭、盐池庙一线!该地现有第五战区第59军部队正在苦战,尔部抵达后,务必配合59军,稳固防线,坚决阻击日军之进攻锐气,不得有误!”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指挥所部新38师,立即前出,接防鄂北重镇——自忠县。
“第一集团军主力(第七军、新一军欠新38师、新二军、新三军等),及第二集团军主力,随后跟进,于老河口周边地区集结,作为战区预备队,视战况发展投入反击!”
“集团军直属炮兵、工兵、后勤等单位,分属各作战部队,确保火力支援与后勤保障!”
李锦最后强调:“此乃国内战场,不同于滇西。务必要与第五战区友军精诚团结,密切协同!凡有贻误战机、见死不救者,军法从事!”
军情似火,命令一下,整个驻印军系统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在滇西和缅甸边境,刚刚经历恶战的士兵们,来不及好好休整,便匆匆收拾行装,登上等候的卡车和运输机。一条条钢铁长龙,开始从中缅边境,向着东北方向的华中战场滚滚开进。
韩晓征受命于危难之际,深知责任重大。他率领的第二集团军先头军,堪称该集团军的翘楚,虽然装备可能略逊于第一集团军主力,但官兵同样历经战火,作风顽强。部队以强行军速度,日夜兼程,不顾疲劳,直奔桐木岭、盐池庙方向。
沿途,他们看到了与滇西截然不同的景象:破碎的山河,逃难的人群,以及节节败退、伤亡惨重的友军部队。这一切都深深刺激着每一位驻印军官兵,更坚定了他们阻击日寇的决心。
当韩晓征率部抵达桐木岭、盐池庙一线时,正值日军猛攻之际。第五战区第59军的官兵们已经在日军的优势炮火和步兵冲击下苦苦支撑多日,阵地多处被突破,形势岌岌可危。
“立即进入阵地!接替友军防务!炮兵,迅速占领发射阵地,压制日军火力!”韩晓征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
生力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59军将士的士气。驻印军官兵们迅速进入残破的工事,他们带来的美式装备——M1加兰德步枪、BAR自动步枪、迫击炮、以及数量可观的重机枪和巴祖卡火箭筒,立刻在阵地上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日军很快发现了中国军队的换防,攻势更加猛烈。然而,他们这次遇到的对手,与之前截然不同。驻印军官兵战术素养高,射击精准,火力配合默契。当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进行压制时,驻印军的迫击炮和配属的师属炮兵立刻进行反制。当日军步兵端着刺刀发起“猪突”冲锋时,迎接他们的是瓢泼般的自动武器子弹和手榴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韩晓征亲临一线指挥,调整部署,将兵力火力集中在几个关键高地。他命令部队,“以点制面”,充分发挥火器优势,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战斗异常激烈,阵地前日军遗尸累累。驻印军的顽强防御,如同一道突然出现的铜墙铁壁,硬生生遏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桐木岭、盐池庙防线。第59军得以喘息,并重新整补,与驻印军并肩作战。
几乎在韩晓征驰援桐木岭的同时,孙立人率领新38师,也已强行军抵达了自忠县。
自忠县,这个以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名字命名的县城,此刻笼罩在战前的紧张气氛中。城垣并不算坚固,周围多是丘陵和水田。新38师师长李鸿深知此地象征意义重大,防守责任重于泰山。
他立即勘察地形,部署防御:以主力团控制县城外围的几个关键高地,形成犄角之势;以部分兵力加强城垣工事;师属炮兵营和配属的团属迫击炮连,则分散配置在城防纵深,准备进行火力支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