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药炉1(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捉鬼不捉爱哭鬼》最新章节。
他们仔细地用树枝和落叶重新掩盖了那截暴露的金属管道口和发现的陶片位置,并记住周围的显着地貌特征,准备先返回老宅。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沉默着,心思却异常活跃。这个意外发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它与花家的历史、与那位陈郎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那地下深处,隐藏着什么?是废弃的矿坑?是避难所?是……炼药之所?还是别的什么更难以想象的存在?
快到村口时,他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个扛着锄头正准备下地的老人。老人看到他们从后山方向回来,脸上露出些许诧异和不易察觉的谨慎:“磊小子,筝丫头,你们跑那后山坳里去干啥?那地方偏,路不好走,听说早年还不太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花磊反应很快,笑着敷衍:“二爷爷,我们就是随便走走,看看风景,没往深里去。”
老人眯着眼看了看他们来的方向,咂咂嘴,似是随口念叨,又像是告诫:“哦……没进去就好。那山坳里头,老辈人叫它‘哑谷’,说是声音传不出去,容易迷路。好像听我父亲那辈人模糊提起过,百十年前,有个外乡来的郎中,挺有本事但脾气怪,就喜欢钻那一片找药材,后来……唉,反正说不清道不明的,你们小年轻,还是少去那儿转悠。”
郎中!又是郎中!
花筝和花磊的心中同时一震。几乎可以肯定,老人口中这个“喜欢钻哑谷找药材”的“外乡郎中”,就是陈先生!
告别了老人,两人加快脚步往回走。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具体。那个被掩藏的洞口,仿佛一只沉默的眼睛,正在暗处凝视着他们,诱惑着他们去揭开一段被彻底尘封的往事。
回到老宅,已是晌午。周安正在厨房忙活,看到他们回来,随口问了句:“玩得怎么样?后山空气好吧?”
花筝正斟酌着怎么开口打听“哑谷”和陈郎中的事,花超英老爷子却忽然从堂屋发出了声音,他似乎一直留意着门口的动静:“见到什么了?”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了然的穿透力。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不会空手而归。
花筝和花磊走到堂屋。花筝将从管道口附近捡到的那片陶片递给了爷爷,然后尽量用平静的语气,描述了他们的发现——那个塌陷的坑洞、锈蚀的金属管道、忍冬藤后的疑似洞口,以及遇到老人所说的关于“哑谷”和陈郎中的话。
花超英老爷子接过那片陶片,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着上面已经模糊的污渍,放在鼻尖极其轻微地嗅了一下,然后久久没有说话。堂屋里一片寂静,只有太师椅轻微的摇晃声和核桃缓慢转动的摩擦声。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明暗交错,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真正的情绪。
良久,他才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沉重得仿佛承载了百年的光阴。
“到底……还是让你们发现了些蛛丝马迹。”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苍凉,“那个地方……唉,那不是什么好地方。村里老辈人都忌讳谈起,慢慢地,也就真忘了。”
他抬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墙壁,望向了遥远而模糊的过去。
“那下面,不是什么工事,也不是矿坑。那是一个……‘药炉’。”
“药炉?”花筝和花磊异口同声,充满了惊愕。
“嗯。”花超英缓缓点头,“陈先生的……药炉。或者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求证药理、尝试造化’的地方。他那人,心气高,想法也奇,总觉得流传下来的方子不够精到,想炼出些更好的东西。寻常的锅灶火候达不到他的要求,又怕惊扰村民,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大功夫,怎么就找到了那么个偏僻地方,偷偷弄了那么个地下的小小的……作坊。那铁管子,是他弄来通风排烟的,据说下面还砌了小小的炉膛和曲里拐弯的冷凝管子,都是他自己偷偷摸索着弄的……”
老人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光芒,混合着敬佩、惋惜与一丝难以名状的恐惧。
“你太爷爷,后来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陈先生出事后,他心惊肉跳了好些天,最终还是在一个夜里,偷偷摸过去,用石头和泥土,把那个入口……给封死了。他怕啊,怕赵三那伙人顺藤摸瓜,发现陈先生还有这么个‘古怪’的地方,再借此生出更多的事端,牵连更多人。也怕……也怕里面那些谁也说不好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危险的‘未成之药’。”
“那片哑谷,声音传不远,估计也是陈先生选那里的原因之一吧。封了入口,年深日久,雨水冲刷,山泥塌陷,就变成了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没想到,那截通风管,到底还是露了出来……”
真相如同剥茧抽丝,一层层展现在眼前。花筝握着那片陶片,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那位孤独的医者在地下炉火旁专注的身影,也能感受到太爷爷深夜封堵洞口时那份恐惧、决绝与无奈的心境。
“那……那里面……”花筝的声音有些发颤。
花超英老爷子缓缓摇头:“没人进去过。封死了之后,就再没人进去过。里面到底是什么光景,还有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谁也不知道。你太爷爷临终前,倒是模糊地提过一句,说陈先生跟他感慨过,说他在下面试着用‘哑谷’里找到的几种奇特药材,合着古法炼丹术的门道,想炼一味‘扶正祛邪、清心开窍’的奇药,还没成……人就没了。”
扶正祛邪,清心开窍——这似乎与那片奇异叶子的“清心宁神”之效,与地窖药方上未完成的“醒神”之念,隐隐呼应。
所有的线索,仿佛散落的珍珠,在此刻被“药炉”这根细线,隐隐约约地串联了起来。
花筝和花磊站在堂屋中央,心中波澜起伏。他们发现的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洞,而是一个被时代悲剧掩埋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未竟的梦想和探索的遗迹,一个沉睡了百年的秘密。
阳光依旧明媚,年节的气氛依旧浓郁,但两人都知道,这个新年,因为他们无意中的发现,变得格外不同。一段被彻底遗忘的历史,正透过泥土的缝隙,向他们发出微弱而执着的呼唤。
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任由这个秘密继续长眠于地下,还是……想办法揭开它的面目?
花超英老爷子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缓缓闭上眼,手中的核桃停止了转动,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有些念想,藏在心里头,比挖出来好。那地火熄了百年,就别再轻易点燃了。”
然而,好奇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已悄然发芽。尤其是对花筝而言,那位素未谋面却仿佛日渐清晰的陈郎中,他的执着、他的孤独、他未竟的探索,以及太爷爷那份复杂的、包含愧疚与敬意的守护,都形成了一种巨大的、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地下药炉的秘密,像一道无声的指令,等待着被再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