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东坡肉历险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初入汴京的新奇与憧憬 北宋熙宁年间,汴京,这座繁华的都城,热闹非凡。
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街边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类店铺琳琅满目。
大相国寺的钟声悠扬地回荡在城市上空,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故事。
苏轼带着弟弟苏辙,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汴京。初到这里,苏轼的眼中满是新奇。
他看着街边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人,还有穿着粗布麻衣的市井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子由,汴京果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啊,此番我们定要有所作为。”
苏轼转头对苏辙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憧憬。 苏辙微笑着点点头:“兄长,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这大好时机。”
两人来到了他们在汴京暂时居住的地方,虽然不算宽敞,但却干净整洁。
安置好行李后,苏轼迫不及待地拉着苏辙出门,想要好好感受一下这汴京的风土人情。
他们漫步在街头,品尝着各种小吃,欣赏着街边艺人的表演,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然而,苏轼不知道的是,一场风暴正在这座看似平静的城市中悄然酝酿。
此时的王安石,正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变法主张,逐渐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即将在汴京拉开帷幕。
变法初起的波澜 王安石在朝堂上侃侃而谈,他的变法主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提出的青苗法、市易法等一系列政策,旨在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增强国力。
皇帝被他的主张所打动,决定大力支持变法。
朝堂上,支持变法的一派和反对变法的一派争论得不可开交。
王安石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坚定,他坚信自己的变法能够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而一些保守派大臣则认为变法会打破现有的秩序,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苏轼在听闻变法的消息后,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虽然敬佩王安石的才华,但对于变法的一些具体措施却持有保留意见。
“这变法虽有可取之处,但操之过急,恐怕会适得其反。”苏轼在和苏辙讨论时说道。
苏辙皱了皱眉头:“兄长,如今变法之势已成,我们还是要谨慎行事。”
苏轼点点头,他决定密切关注变法的进展,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在这复杂的局势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轼与王安石的初次碰撞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参加一场文人雅集时遇到了王安石。
当时,文人雅士们围坐在一起,吟诗作画,谈论着时政。
王安石也在其中,他的气质和才华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苏轼看到王安石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但同时也有一丝担忧。
他走上前去,向王安石行了一礼:“王大人,久仰大名。今日能在此相遇,实乃幸事。”
王安石微微一笑:“苏才子,你的才华我也早有耳闻。如今朝廷推行变法,正是用人之际,你可有什么见解?”
苏轼沉吟了一下,说道:“王大人,变法本意是好的,但有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青苗法,本意是帮助百姓解决资金问题,但如果执行不当,可能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王安石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苏轼会当场提出反对意见。
“苏才子,你只看到了表面,变法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一些小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王安石语气坚定地说道。
两人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气氛顿时有些紧张。
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注视着他们。
苏轼并没有退缩,他继续说道:“王大人,我并非反对变法,只是希望能更加稳妥地推进。毕竟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苏才子,你若有更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听听。但切不可一味地反对。”
这次的碰撞虽然没有引发激烈的争吵,但却让苏轼和王安石之间产生了一丝隔阂。
苏轼回到家中后,心情有些沉重。他知道,自己与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的分歧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一些影响。
苏轼在汴京的困境与坚持 随着变法的深入推行,苏轼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
那些支持变法的官员开始对苏轼产生了不满,他们认为苏轼是变法的绊脚石。
在朝堂上,苏轼时常会遭到一些人的排挤和攻击。
一次朝会上,一位支持变法的官员弹劾苏轼,说他故意反对变法,扰乱朝廷秩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