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东坡肉历险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皇帝听了之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看着苏轼说道:“苏轼,你为何总是与变法作对?”

苏轼急忙跪下,说道:“陛下,臣并非反对变法,只是认为变法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臣所提的建议,也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

皇帝沉默了片刻,说道:“你先退下吧,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

苏轼心情沉重地退下了朝堂。

回到家中,苏辙看到他满脸忧愁的样子,安慰道:“兄长,不必过于忧虑。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错,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苏轼点点头:“子由,我知道。但如今这局势,实在是让人担忧。变法若不能妥善推行,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尽管面临着困境,苏轼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他开始撰写文章,表达自己对变法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

他的文章在汴京的文人圈子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人开始支持他的观点,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坚定地站在了王安石的一边。

一场意外的美食引发的故事 在这紧张的局势中,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苏轼是个美食爱好者,他在闲暇之余喜欢研究各种美食。

有一天,他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烹制猪肉,做出来的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苏轼给自己做的这道菜取名为“东坡肉”。

苏轼邀请了一些朋友来品尝他的东坡肉,大家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消息很快传开了,汴京的百姓们都对这道美味的东坡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王安石也听闻了东坡肉的大名。

他心中好奇,决定亲自去尝尝。

于是,他派人去邀请苏轼,希望能品尝到他做的东坡肉。

苏轼接到邀请后,心中有些犹豫。

他不知道王安石此举是何用意,但他还是决定前往。 苏轼带着自己精心烹制的东坡肉来到了王安石的府上。

王安石看到苏轼后,微笑着说道:“苏才子,久闻你的东坡肉大名,今日终于有机会品尝了。”

苏轼将东坡肉端上桌,说道:“王大人,请品尝。这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一道菜。”

王安石夹了一块东坡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他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没想到这小小的猪肉,经过你的烹制,竟有如此美味。”

两人一边品尝着东坡肉,一边聊了起来。

气氛比之前缓和了许多。

苏轼趁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变法的一些看法,王安石虽然没有当场表示认同,但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强硬地反驳。

这一顿东坡肉,仿佛让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丝转机。但汴京的局势依然复杂多变,变法的风波还在继续,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

后续局势的暗流涌动 尽管有了东坡肉带来的短暂缓和,但朝堂上的斗争依然激烈。

支持变法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对反对变法的人进行更严厉的打压。

苏轼的朋友们也开始为他担心,劝他不要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以免招来更大的麻烦。

苏轼却不为所动,他说:“我不能因为害怕得罪人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变法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我必须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王安石也在为变法的推进而努力着。

他知道苏轼是个人才,但在变法的问题上,两人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推行变法的同时,也能解决与苏轼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在朝堂上散布谣言,企图进一步激化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矛盾。

他们说苏轼是在故意抹黑变法,而王安石则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推行变法。 这些谣言在朝廷中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皇帝也开始对苏轼产生了更多的疑虑,他不知道该相信谁。苏轼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观点总有一天会被认可。

在这风云变幻的汴京,苏轼和王安石的故事还在继续,一场更加激烈的“攻防战”似乎正在悄然逼近。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北归途中的苏轼在常州病逝。

百姓们自发用梅菜扣肉摆祭坛,发现每块肉上都天然形成"呵呵"纹路——原来吃货的终极境界,是把自己修炼成食材。

今人翻开《东坡志林》,还能闻到北宋的烟火气:那些治国策论里夹着菜谱,奏章背面记着麻将分数。或许正是这份混不吝的真性情,让他在历史长河里永远鲜活,就像刚出锅的东坡肉般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