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归途遥望](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他拿起两根筷子,轻轻放在水面:“你们看,两根筷子若是对着顶,谁也不让谁,碗就得翻;可若是并排漂着,就能一起载起一颗莲子。”
人群里的张大哥红了脸,挠着头道:“阿竹兄弟说得是,明日我就把篱笆挪半尺,再帮李二哥的牛钉个铁掌。”
李二哥也站起来:“我那牛早该钉掌了,晚上我请张大哥喝酒,就喝王老头的莲子酒!”
众人哄堂大笑,妇人怀里的孩子也跟着咯咯笑,屋里的气氛像刚开坛的酒,又暖又醇。
阿竹看着这景象,想起了断云峰上的莲池。原来“圣道”从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让张大哥肯挪篱笆,李二哥愿请喝酒,就是让抱着孩子的妇人,不用再担心丈夫跟人起争执。
“明日我们学‘莲心拳’。”阿竹拿起桌上的木剑,剑尖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莲形,“不是打人的拳,是强身的法子,学了能帮家里多挑两担水,能在田里多弯半个时辰腰。”
镇西的李寡妇第一个报名,她丈夫去年病死了,留下三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学了这拳,我就能去山里采更多草药,不用总麻烦大家接济。”
“还有我!”铸剑铺的小徒弟举着手,“我想学好了,帮师父拉风箱,他年纪大了,总咳嗽。”
阿竹笑着点头,阳光从窗缝里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撒了一层金粉。他知道,剑莲社就像一颗刚种下的莲子,只要日日浇灌以“善”,总会有开花的一天。
四、道在人间
深秋的望仙镇,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气。
剑莲社的屋子已经不够用了,镇民们自发捐了木料,在旁边加盖了两间,一间做了“读书角”,摆着各家凑的书,有《论语》,有《农桑要术》,也有阿竹抄的《剑莲真意》;另一间做了“互助坊”,谁家里有难处,都可以来这里说,能帮的,大家一起伸手。
阿竹此刻正蹲在镇东的池塘边,教几个孩童种莲子。池塘是去年冬天大家一起挖的,引了山泉水,如今水清见底,正适合种莲。
“记住,莲子要埋在泥里三寸,太深了发不了芽,太浅了扎不住根。”阿竹的手指沾满了泥水,却笑得开心,“就像做人,太急了成不了事,太懒了也不行。”
孩童们似懂非懂地跟着学,小手把莲子小心翼翼地埋进泥里,像在埋下什么宝贝。不远处,剑莲社的成员们正帮着孤老王婆婆收谷子,镰刀挥动的声音,与读书角传来的朗朗声,交织成一首安稳的歌。
“阿竹,县里的官差来了!”王老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酒葫芦,“说是听闻我们镇民风好,想请你去给其他镇子讲讲,怎么把日子过和睦了。”
阿竹直起身,看着远处官道上的马车,车帘上绣着个小小的“廉”字。他想起凌云手书的“侠者,力之所及,必助于人”,原来“侠心”不止在江湖,也在让更多的镇子,都能像望仙镇这样,有丰收的谷,有满池的莲,有不用锁门的夜。
“我不去。”阿竹摇摇头,指着正在收谷子的众人,“要讲,就让他们来看。看看张大哥帮李二哥修屋顶,看看李寡妇教大家辨认草药,看看孩子们在莲池边认字——这才是‘圣道’,不是我说出来的,是大家活出来的。”
王老头愣了愣,随即大笑:“你这孩子,跟当年的凌掌门一个样,总说‘做得比说得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望仙镇的屋顶上,也洒在断云峰的方向。阿竹望着那熟悉的山峰,仿佛能看到白发长老站在心莲堂前,对着这边微笑;仿佛能看到李云歌与苏婉清的身影,正行走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教那里的人种莲,教那里的人“听”与“帮”。
他低头看着脚边的莲池,新种的莲子已经冒出了嫩芽,小小的,却带着韧劲,正努力地朝着阳光生长。
这或许就是“归途”的意义——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带着走过万水千山的感悟,把脚下的土地,变成更值得留恋的地方。这或许就是“遥望”的真谛——不必时时望着远方的传奇,因为自己,正在成为传奇的一部分。
剑莲社的灯笼亮了起来,昏黄的光透过窗纸,照在门前的石板路上,像一条温柔的路,引着晚归的人回家。阿竹知道,只要这盏灯亮着,只要莲池的新苗还在生长,剑莲圣道就永远不会熄灭。
因为它不在次元的裂隙里,不在遥远的传说中,就在望仙镇的烟火里,在你帮我收谷子,我教你种莲子的寻常日子里。
圣道无疆,归心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