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铺传佳讯,旧艺藏着创新魂(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一、晨光透窗棂,喜信携客踏门来

西市街的晨光刚漫过“晚星酪铺”的招牌,老槐树的叶子就被风摇得沙沙响,像在哼着轻快的调子。林晚星正和陈乐乐一起给老灶台擦铜锅,小家伙踮着脚,手里攥着块软布,认真地擦着锅沿:“林姐姐,我昨天练了做蜜渍槐花,奶奶说我做得比上次甜啦!”

“叮铃——”风铃响得格外欢快,周启明和李研究员并肩走进来,手里拿着个红绸包裹的卷轴,脸上堆着笑:“晚星,好消息!‘柳氏酪道’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啦!这是证书,刚从省里送过来的!”

林晚星手里的铜勺“当啷”掉在灶台上,沈玉容也从后院跑出来,看着周启明展开的卷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太奶奶,您看到了吗?柳氏的酪道,真的传下去了!”

就在这时,店门又被推开,一个穿米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请问是晚星酪铺吗?我是‘老街新味’美食平台的记者夏晚,想给你们做个专访,讲讲柳氏酪道的传承故事。”

她刚说完,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记突然发烫,眉心系统光屏“唰”地亮了: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创新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借助媒体传播,探索传统手艺的“现代创新之路”】

【关键线索:夏晚不仅是记者,还是“美食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想邀请晚星酪铺参赛,用传统酪品结合现代元素,打造“新派柳氏酪”】

【隐藏危机:大赛中,有一家“新式酪品实验室”也报名参赛,他们擅长用科技手段模仿传统风味,企图用“低成本复制”击败晚星酪铺】

二、专访谈传承,剧情反转现挑战

“专访当然没问题!”林晚星笑着请夏晚坐下,给她端来一碗槐露酪,“我们的酪品,都是按太奶奶的老方子做的,每一步都有讲究。”夏晚舀起一勺槐露酪,眼睛一亮:“这味道太清新了!比外面的网红酪饮有层次多了!”

她打开平板电脑,调出“美食创新大赛”的介绍:“这次大赛的主题是‘传统新生’,希望老字号能推出结合现代口味的新品。你们有没有想过,给柳氏酪品加些新元素?比如……芝士?或者水果茶?”

苏砚刚从后院拎着鲜牛奶进来,听到“芝士”二字,皱起眉:“加芝士?会不会破坏传统酪品的味道?”李研究员却摇了摇头:“创新不是丢本,是在传统基础上做加法。柳老夫人当年不也根据季节调整酪品配方吗?这就是最早的‘创新’。”

系统光屏瞬间弹出【核心剧情反转·创新之辩】:

【“新式酪品实验室”的挑战:该实验室由留洋归来的食品工程师张锐创办,擅长用“分子料理”技术模仿传统风味,比如用“奶精+香精”复制槐露酪的香味,成本只有传统做法的三分之一,他们在大赛中放话“传统手艺迟早被淘汰”】

【夏晚的真实身份:不仅是美食记者,还是张锐的大学同学,她来专访,一方面是想宣传柳氏酪道,另一方面,是想让张锐看看“传统手艺的真正魅力”,劝他放弃“低成本复制”的想法】

【破局之法:推出“双味创新酪”——“传统基础款”保留老方子,“现代创新款”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用“真材实料的创新”击败“科技模仿”】

“我知道张锐的实验室。”夏晚突然开口,语气有些无奈,“他总说‘传统手艺效率低、成本高’,可他不知道,酪品里的‘人情味’,是科技复制不出来的。这次大赛,我希望你们能证明,传统和创新可以共存。”

林晚星看着满桌的酪品,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做‘双味创新酪’!一半是传统的‘枣泥酪’,一半是加了新鲜水果的‘鲜果枣泥酪’,让大家看看,传统酪品也能很年轻!”

三、双味创新酪,配方藏着古今魂

“这个主意好!”沈玉容翻着“柳氏四季酪道进阶记”,“太奶奶说过‘酪品要顺人心’,现在年轻人喜欢吃水果,我们就加水果,但不能丢了枣泥和焦枣核粉的本味。”

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酪道·双味创新酪(传统款vs鲜果款)】,字迹带着古今交融的活力:

(一)传统款·经典枣泥酪(沿用百年复原版配方,略作调整)

- 适配场景:传统口味爱好者,怀旧人群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800ml(辰时前取本地黄牛乳,三层纱布过滤)

- 沧州金丝小枣400g(浸泡2小时,去核留肉)

- 焦枣核粉12g(陈万山遗留老粉)

- 老冰糖15g(敲成小块)

- 生姜片2g(切片)

- 关键步骤:

1. 红枣煮烂后压泥过筛,得到细腻枣泥;

2. 老灶台中灶添枣木柴,鲜牛奶加热至50℃,加入枣泥顺时针搅8圈,熬18分钟;

3. 加焦枣核粉搅匀,关火焖8分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 倒入白瓷碗,冷藏1.5小时,撒熟芝麻点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