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汤香溢炊巷,老灶新味遇孤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生姜5g(切末,去腥)

- 葱花15g(切碎,提香)

- 食盐3g(调味)

- 生抽8ml(提鲜)

- 清水1200ml(熬汤用)

- 关键步骤:

1. 猪肉末中加入淀粉、鸡蛋、生姜末、葱花、食盐、生抽,顺时针搅拌至起胶,制成小肉丸(每个约2cm大小);

2. 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肉丸,转小火煮5分钟,至肉丸浮起熟透;

3. 放入青菜段,继续煮2分钟,至青菜断生;

4. 加入少许食盐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5. 成品特点:汤色浅绿,肉丸鲜嫩,青菜爽口,营养丰富,暖心暖胃,适合孩童和老人,一碗就能填肚子。

(三)开胃番茄蛋花汤·解腻款

- 适配场景:饭后解腻、夏日开胃、学徒加餐

- 基础原料:

- 新鲜番茄2个(洗净切块,去蒂)

- 鸡蛋2个(打散)

- 生姜5g(切末,去腥)

- 葱花10g(切碎,提香)

- 食盐3g(调味)

- 白糖5g(中和番茄酸味)

- 清水1000ml(熬汤用)

- 食用油10ml(炒番茄用)

- 关键步骤:

1. 锅中加入食用油,烧至六成热,放入生姜末炒香,加入番茄块,翻炒至番茄出汁;

2. 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分钟,至番茄软烂;

3. 淋入打散的鸡蛋液,待蛋液凝固成蛋花后,加入食盐、白糖,搅拌均匀;

4. 关火后撒上葱花即可;

5. 成品特点:汤色鲜红,番茄味浓郁,蛋花软嫩,酸甜可口,开胃解腻,适合饭后饮用,夏日喝更清爽。

匠人心得:“柳氏食道,‘鲜’是本,‘暖’是情。炊巷的汤,用的是新鲜的料、耐心的熬,合的是巷里人的‘养胃、暖身’的需,这便是‘孤女承业’的传承。熬汤如待人,要选得鲜、煮得透,不掺假不欺人,才能让老灶的香,暖了巷里人的心房。”

春丫用新借来的陶罐熬出第一锅鲜香菌菇豆腐汤,刚出锅就冒着热气,她舀了一勺尝了尝,眼睛亮得像星星:“林姑娘!这汤真鲜!比张婆婆以前做的还好喝!胖婶的汤跟这个比,就是兑了水的渣!”

四、炊巷试新汤,反转化敌为邻

很快到了上午,巷里的老人、主妇都陆续出来活动了。春丫把熬汤的陶罐摆在铺前最显眼的地方,林晚星和苏晴、李翠娥帮着摆碗、吆喝:“新出炉的暖身汤!柳氏加盟铺张婆婆汤铺,鲜爽养胃,一碗暖全身!”

吆喝声刚落,几个提着菜篮的主妇就围了过来。“这是张婆婆汤铺?不是说要关张了吗?”一个主妇问。春丫赶紧舀了一碗鲜香菌菇豆腐汤:“李婶,尝尝!这是林姑娘教我做的新汤,用的都是新鲜食材,您试试就知道了!”主妇接过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哟!这汤真鲜!菌菇香,豆腐嫩,比胖婶的兑水汤强十倍!给我装两碗,我要给张婆婆也带一碗!”

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鲜香菌菇豆腐汤和暖心青菜肉丸汤很快就卖光了。“这番茄蛋花汤真开胃!给我装一碗当午饭!”“这肉丸汤真鲜!我要给我孙子带一碗!”

胖婶躲在自己的小吃铺后面,看着张婆婆汤铺前的热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她忍不住走了过去,拿起一碗鲜香菌菇豆腐汤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这汤……咋这么鲜?我那汤喝三碗都不如这一碗暖身……”

林晚星看着她,笑着说:“胖婶,想知道怎么做的?进来我教你。炊巷的人这么多,你卖你的小吃,我们卖我们的汤,够你们两家做的。你要是愿意把砸陶罐、换菌菇的事跟春丫和张婆婆道个歉,以后不再兑水少料,我们还能帮你把生意也带一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胖婶红着脸,挠了挠头:“林姑娘,我错了!我不该砸你们的陶罐,不该换你们的菌菇,更不该兑水少料。我这就给春丫和张婆婆赔不是,以后再也不耍小聪明了!”春丫看着她,小声说:“只要你真心改,我们还是好邻居。”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邻里和乐】:

【加盟成果:加盟铺在上午高峰一炮而红,“鲜香菌菇豆腐汤”“暖心青菜肉丸汤”成爆款,张婆婆汤铺的生意比以前好两倍,一天能卖两百多碗汤】

【胖婶的转变:她主动给春丫赔了新陶罐,还把自己的小吃铺收拾干净,按林晚星教的方子做“开胃番茄蛋花汤”,专卖给饭后解腻的人。她的小吃铺和张婆婆汤铺搭成“汤食+小吃”套餐,买汤送一小碟咸菜,生意比以前好了四成,逢人就说“是林姑娘和春丫让我知道了,做生意要实在,兑水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意外之喜:张婆婆能下床后,和春丫一起把暖心青菜肉丸汤和自家的馒头搭成“老人套餐”,很受巷里老人欢迎;炊巷的街坊会还请春丫给其他小铺的掌柜讲“柳氏食道的汤品经”,让“实在熬汤、诚信做人”的道理传到整个炊巷】

“林姑娘,太谢谢您了!”春丫拿着当天的账本,笑得露出两排小虎牙,“今天卖了两百多碗汤,赚的钱够给张婆婆买只老母鸡补身子了!”李翠娥也笑着说:“是啊林姑娘,胖婶刚才还来帮忙劈柴呢,说以后要跟春丫好好做邻居!”

夕阳洒在炊巷的青石板路上,张婆婆汤铺的木牌被重新钉好,上面用红漆写着“柳氏加盟·张婆婆汤铺”。林晚星看着腕上静静躺着的“酪”字印记,笑着对苏晴说:“不管是早巷的粥、长街的酥、窄巷的卤、老铺的面、市集的糕、码头的饼,还是这炊巷的汤,只要有人需要实在的味道,我们就把柳氏食道的‘诚’,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