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包香漫胡同,旧屉新味遇老厨(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新鲜青菜300g(菜摊刚摘的,洗净焯水后切碎,挤干水分)

- 嫩豆腐200g(豆腐坊新鲜制作,压成泥,挤干水分)

- 香菇50g(泡发洗净,切碎)

- 食盐4g(调味)

- 生抽15ml(提鲜)

- 香油8ml(增香)

- 食用油15ml(拌馅用)

- 关键步骤:

1. 按猪肉大葱包的方法揉面、发酵;

2. 青菜碎、豆腐泥、香菇碎放入盆中,加入食盐、生抽、食用油、香油,搅拌均匀制成馅料;

3. 发酵好的面团分剂子、擀皮,每个圆皮放入20g馅料,捏褶封口制成包子生坯;

4. 二次发酵后大火蒸12分钟,关火焖3分钟即可;

5. 成品特点:外皮暄软,馅料清淡爽口,青菜鲜、豆腐嫩、香菇香,不油腻,适合口味偏淡的人群和孩童。

(三)豆沙包·甜口款

- 适配场景:上学孩童零食、居家主妇甜点、退休老人加餐

- 基础原料:

- 中筋面粉400g(新磨面粉)

- 活性酵母4g(发面用)

- 温水200ml(发面用)

- 白糖4g(帮助发酵)

- 红豆500g(干货铺新到的,提前浸泡4小时)

- 白糖200g(根据口味调整,拌豆沙用)

- 食用油50ml(炒豆沙用)

- 关键步骤:

1. 红豆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至红豆软烂,用勺子压成泥;

2. 锅中加入食用油,烧至五成热,放入红豆泥、白糖,小火翻炒20分钟,至豆沙浓稠、能成团,盛出放凉制成豆沙馅;

3. 按猪肉大葱包的方法揉面、发酵;

4. 发酵好的面团分剂子、擀皮,每个圆皮放入25g豆沙馅,捏褶封口制成包子生坯;

5. 二次发酵后大火蒸12分钟,关火焖3分钟即可;

6. 成品特点:外皮暄软,豆沙馅香甜细腻,带着淡淡的油香,不粘牙,孩童们抢着吃。

匠人心得:“柳氏食道,‘暄’是功夫,‘鲜’是本心。胡同的包子,用的是老厨的手艺、新鲜的料,合的是老街坊‘热乎、实在’的需,这便是‘老厨守艺’的传承。做包子如做人,要发得足、捏得匀,不掺假不欺老,才能让旧铺的香,暖了胡同人的晨。”

陈老按方子调馅,林晚星和苏晴帮忙擀皮、捏褶,第一笼猪肉大葱包刚出锅,就冒着热气。陈老拿起一个掰开,眼睛亮得像胡同里的灯笼:“林姑娘!这包子真香!外皮暄软,肉馅足,比我以前做的还地道!刘二的掺假包子,跟这个比就是垃圾!”

四、胡同试新包,反转化敌为邻

很快到了上午,胡同里的老人、主妇都陆续出来了。陈老把蒸好的包子摆在铺前最显眼的地方,林晚星和苏晴、李翠娥帮着摆笼屉、吆喝:“新出炉的热包子!柳氏加盟铺陈记包子铺,暄软馅足,一口香到底!”

吆喝声刚落,几个提着菜篮的主妇就围了过来。“这是陈记包子铺?不是说包子不新鲜吗?”一个主妇问。陈老赶紧递过一个猪肉大葱包:“张婶,尝尝!这是林姑娘帮我做的新包子,都是新鲜料,您试试就知道了!”主妇接过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哟!这包子真暄软!肉馅也香,比刘二的掺假包子强十倍!给我装五个,我要给老伴也带几个!”

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猪肉大葱包和青菜豆腐包很快就卖光了。“这豆沙包真甜!给我装三个,给娃当零食!”“这包子真实在!以后就来你家买!”

刘二躲在自己的馍铺后面,看着陈记包子铺前的热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忍不住走了过去,拿起一个猪肉大葱包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这包子……咋这么香?我那掺纸壳的包子,根本没法比……”

林晚星看着他,笑着说:“刘掌柜,想知道怎么做的?进来我教你。胡同的人这么多,你卖你的馍,陈老卖他的包子,够你们两家做的。你要是愿意把换酵母、换肉馅、涂门楣的事跟陈老道个歉,以后不再掺假,我们还能帮你把生意也带一带。”

刘二红着脸,挠了挠头:“林姑娘,我错了!我不该换陈老的酵母和肉馅,不该涂他的门楣,更不该掺假。我这就给陈老赔不是,以后再也不耍小聪明了!”陈老看着他,叹了口气:“只要你真心改,都是胡同讨生活的,以后互相帮衬着来。”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邻里和乐】:

【加盟成果:加盟铺一上午就火了,“猪肉大葱包”“青菜豆腐包”成爆款,陈记包子铺的生意比以前好两倍,一上午卖了两百多个包子】

【刘二的转变:他主动给陈老赔了新酵母和新鲜猪肉,还把陈老铺子的门楣擦干净,按林晚星教的方子做“豆沙包”,专卖给上学孩童。他的馍铺和陈记包子铺搭成“早食套餐”,买两个包子送一个馍,生意比以前好了四成,逢人就说“是林姑娘和陈老让我知道了,做生意要实在,掺假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意外之喜:陈老的徒弟听说师傅生意好转,特意从外地回来帮忙,师徒俩把猪肉大葱包和小米粥搭成“老人套餐”,很受胡同老人欢迎;胡同的街坊会还请陈老给其他小吃铺的掌柜讲“柳氏食道的面点经”,让“实在做包、诚信做人”的道理传到整个城北】

“林姑娘,太谢谢您了!”陈老拿着当天的钱袋,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今天卖了两百多个包子,赚的钱够给我那老伙计买壶好酒了!”李翠娥也笑着说:“是啊林姑娘,刘二刚才还来帮忙烧火呢,说以后要跟陈老好好做邻居!”

夕阳洒在城北的胡同里,陈记包子铺的旧招牌被重新漆过,上面用红漆写着“柳氏加盟·陈记包子铺”。林晚星看着腕上静静躺着的“酪”字印记,笑着对苏晴说:“不管是早巷的粥、长街的酥、窄巷的卤、老铺的面、市集的糕、码头的饼、炊巷的汤、街角的卤味、早市的面,还是这胡同的包子,只要有人需要实在的味道,我们就把柳氏食道的‘诚’,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