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巷口米糕甜,阿婆揉老面缸(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基础原料:
- 主料(米浆):糯米粉300g、绿豆粉200g、温水220ml
- 辅料(馅料):熟绿豆仁150g(提前煮软,沥干水分)、冰糖粉20g(磨成细粉,避免颗粒感)
- 关键步骤:
1. 调浆:糯米粉、绿豆粉混合,加温水揉成光滑面团,擀成厚1cm的长方形饼,表面撒上冰糖粉和熟绿豆仁,轻轻按压让绿豆嵌入面团;
2. 蒸制:蒸锅烧开,放入米糕饼,中火蒸12分钟,取出后放凉至室温;
3. 切块:放凉的米糕饼切成4cm×6cm的长方形小块,装入密封盒;
4. 成品特点:米糕呈淡黄色,入口有绿豆的清爽味,米芯软糯,绿豆仁有颗粒感,微甜不腻,夏日放凉后给孩子当零食,不担心上火,家长常批量买。
(四)红糖暖身米糕·醇厚款
- 适配场景:秋冬寒天、畏寒人群当早餐,暖身甜润
- 基础原料:
- 主料(米浆):糯米粉450g、红糖50g(提前用温水融化成红糖浆)、温水180ml
- 辅料(点缀):枸杞30g(提前用温水泡软)、熟芝麻20g
- 关键步骤:
1. 调面:糯米粉加红糖浆、温水,揉成均匀的褐色面团,静置20分钟醒面;
2. 塑形:面团擀成厚2cm的圆形饼,表面撒上枸杞和熟芝麻,用手轻轻按压固定;
3. 蒸制:蒸锅烧开,放入红糖米糕,中火蒸15分钟,蒸好后继续焖5分钟让味道更浓郁;
4. 保温:米糕放入保温盒,随吃随取,保持温热状态;
5. 成品特点:米糕呈深褐色,带着红糖的醇厚甜香,入口软糯,枸杞的微甜和芝麻的香点缀其中,吃下去从胃里暖到全身,秋冬早晚当早餐,配红糖姜茶暖身,老人最爱。
(五)配套特色套餐与便携服务
1. 早餐暖身套餐:1块红糖米糕+1杯周阿娘红糖姜茶,售价六文,米糕提前蒸好装保温盒,姜茶从周阿娘处预订,早上买一套揣着上班,暖身又顶饱,赶早的上班族常买。
2. 下午茶甜品套餐:1个艾草青团米糕+1杯荷叶凉茶,售价五文,青团米糕装油纸袋,凉茶装密封杯,午后坐在巷口老槐树下吃,清爽解乏,纳凉的街坊常点。
3. 儿童零食套餐:2块绿豆清凉米糕+1小袋熟芝麻,售价四文,米糕切小块装入小油纸袋,芝麻单独包装,家长买给孩子当放学零食,安全又耐吃,带娃家长最爱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婆提前发好面、蒸好米糕装保温笼,第二天清晨刚把蒸笼摆好,第一块红枣米糕就被送娃上学的李叔买走了。李叔咬了一口,眼睛一亮:“阿陈,还是这口米糕!速食米糕跟蜡似的,哪有你这现蒸的香!再给我来份早餐套餐,带着路上吃!”
不一会儿,巷口的街坊就围了过来,买茶的年轻人要了艾草青团套餐,带娃的张婶订了儿童零食套餐,阿婆忙得额头冒了汗,手里的木刮板却越用越顺,脸上的愁容也散了。
三、面缸腾汽,反转破诡计
第二天清晨,阿婆的米糕摊前摆着冒热气的保温笼,竹盘里码着四种米糕,林晚星帮阿婆写了块木牌:“柳氏加盟·陈氏老面米糕,新味试吃,买套餐送自制米糕碎屑小袋(可泡粥)”。刚摆好,就围满了人,连之前去买速食米糕的街坊都回来了。
“阿婆,给我来块红枣米糕!”“我要两份儿童套餐,给两个娃当零食!”“帮我装一块红糖米糕,要热的!”
阿婆正忙着给客人装米糕,忽然听到巷口传来林娟的声音:“大家别买!陈阿婆的米糕发苦!我昨天买了块红枣的,吃着有股怪味,肯定是原料掺了东西!”
街坊们停下手里的动作,疑惑地看着阿婆。阿婆急得脸都红了:“不是的!我的糯米粉都是今早刚称的,红枣也是好的,怎么会苦!”
林娟手里举着块啃过的速食米糕(故意抹了点苦味剂假装发苦),冲街坊们喊道:“大家看!这就是我昨天从她这买的,都发涩了,你们可别上当!”说着就要递给旁边的孩子。
林晚星上前一步拦住她:“林娟,别装了。昨天你往阿婆的糯米粉里掺玉米面、往面缸老面里加凉水的时候,巷口的王爷爷都看见了——他凌晨起来扫巷,正好撞见你在摊前鬼鬼祟祟,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的事告诉了官府,官差马上就到!”
林娟的脸瞬间白了,她还想狡辩,就见王爷爷从人群里走出来:“我亲眼看见你往阿婆的粉袋里倒东西,还往面缸里舀凉水,你别想赖!”街坊们也纷纷帮腔:“我刚吃了阿婆的绿豆米糕,清清爽爽的,哪有苦味!”“你那速溶米糕一股子添加剂味,我们才不买!”“阿婆的米糕蒸了二十五年,我们信得过!”
这时,几个官差快步走来,林娟腿一软,被带走时还不忘瞪了阿婆一眼。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面缸传承】
【加盟成果:陈氏米糕摊试营业两天,每天卖出两百多块米糕、一百多份套餐,清晨和午后都得排队。巷口的早餐铺还来订了四十块红枣米糕,给客人当早餐配粥;附近的幼儿园也订了三十块绿豆米糕,给孩子当加餐】
【阿婆的转变:她不再坐在竹椅上叹气,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发面蒸糕,还学会了提前蒸好米糕分装入油纸袋、用保温笼保持温度,在每个包装上贴个小标签,写着“米糕凉了可蒸3分钟恢复软糯,或用微波炉热20秒,避免久热变干”。她把老面缸擦得锃亮,缸边摆着街坊送的新糯米粉,常对来买米糕的人说:“蒸米糕就像过日子,得用心发好每团面,蒸透每块糕,心意够了,味才正。以前我以为大家只图快,现在才知道,暖人的老味道,从来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巷口的杂货店老板见阿婆的米糕摊火了,主动留了个货架给她放分装米糕,让顾客随时能买,销量比摊前还高;阿婆还收了个喜欢做点心的小姑娘当徒弟,教她发面、调馅、控火候,让母女传承的蒸糕手艺有了新希望】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磨坊的窗户洒在巷口,阿婆正给一个小朋友装温热的绿豆米糕(特意晾到40℃防烫),小朋友捧着油纸袋,甜甜地说:“阿婆,您的米糕比妈妈买的袋装米糕好吃!”阿婆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木刮板在保温笼里轻轻整理米糕,清甜的米香顺着巷口的人流飘远。林晚星看着腕间的“酪”字印记,对苏晴说:“不管是街心的茶汤,还是巷口的米糕,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快的速度,而是‘守甜’二字。只要守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