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街口米糕糯,阿叔转老石磨(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基础原料:
- 主料(米浆):糯米300g、黑芝麻50g(提前炒熟,磨成粉)、清水500ml
- 辅料(调味):麦芽糖60g(增加黏性和风味)、红色棉绳(捆礼盒用)
- 关键步骤:
1. 做芝麻米糕:糯米磨浆后加入黑芝麻粉、麦芽糖,搅拌至无颗粒,倒入长方形模具(垫油纸),蒸35分钟,放凉后切成2cm厚的方块;
2. 分装:每个米糕用透明糖纸包裹,放入木质小礼盒(每盒8块),用棉绳十字捆扎;
3. 贴标签:礼盒上贴手写标签,注明“常温保存,7天内食用最佳”;
4. 成品特点:米糕黑亮泛着油光,入口有浓郁的芝麻香,软糯中带点嚼劲,带着传统手工的温度,探亲时买着送长辈,成了“街口特色伴手礼”。
(四)杂粮米糕·健康款
- 适配场景:老人、注重健康人群,营养主食
- 基础原料:
- 主料(米浆):糯米200g、小米50g、黑米50g、红豆50g(提前泡软,煮至半熟)、清水700ml
- 辅料(调味):少量冰糖(根据口味添加,不超过30g)
- 关键步骤:
1. 磨杂粮浆:糯米、小米、黑米混合磨浆,加入煮至半熟的红豆(轻轻捏碎,保留颗粒感),加入冰糖搅拌均匀;
2. 蒸制:倒入蒸笼(垫纱布),大火蒸40分钟,确保杂粮熟透,放凉后切成厚片;
3. 保存:装入透气保鲜袋,冷藏可放7天,吃时加热即可;
4. 成品特点:米糕色彩丰富(白、黄、黑、红),入口有杂粮的颗粒感,甜度低,营养均衡,老人吃着好消化,注重健康的年轻人买回去当主食,兼顾口感和营养。
(五)配套特色套餐与便携服务
1. 早餐暖甜套餐:1块红糖米糕+1杯热豆浆,售价四文,米糕装保鲜盒,豆浆从街尾豆浆铺预订,早上买一套,暖甜配醇香,不用再单独准备早餐,赶时间的家长常买。
2. 茶点组合套餐:2个即食桂花米糕+1包绿茶,售价五文,米糕裹油纸,绿茶装小茶包,茶馆老板批量订回去,给客人当茶点,也适合年轻人下午茶,甜香配茶香不腻口。
3. 送礼礼盒套餐:1份芝麻米糕礼盒+2块杂粮米糕,售价十八文,礼盒装精致,杂粮米糕做添头,探亲者买着送长辈,既送传统味又送健康,兼顾不同口味需求。
阿叔提前磨好米浆、蒸好米糕,第二天清晨刚把摊摆好,第一块红糖米糕就被送孩子上学的李婶买走了。李婶咬了一口,眼睛一亮:“阿叔,还是你蒸的米糕糯!速食米糕一股子硬渣,哪有这现蒸的香!再给我来份早餐套餐!”
不一会儿,街口的街坊就围了过来,茶馆王老板订茶点套餐,探亲的张大哥买芝麻米糕礼盒,阿叔忙得额头冒了汗,手里的竹刮板却越用越顺,脸上的愁容也散了。
三、石磨转香,反转破诡计
第二天清晨,阿叔的米糕摊前摆着刚揭笼的米糕,礼盒堆在竹架上,林晚星帮阿叔写了块木牌:“柳氏加盟·周氏老磨米糕,新味试吃,买套餐送自制桂花糖(小瓶装)”。刚摆好,就围满了人,连之前去买速食米糕的王老板都来了。
“阿叔,给我来四块桂花米糕!”“我要两份早餐套餐,给孩子当上学早饭!”“帮我装两盒芝麻米糕礼盒,送老家亲戚!”
阿叔正忙着给王老板装桂花米糕,忽然听到街口传来赵磊的声音:“大家别买!周阿叔的米糕嚼不动!我昨天买了块红糖米糕,硬得像石头,肯定掺了籼米!”
街坊们停下手里的动作,疑惑地看着阿叔。阿叔急得脸都红了:“不是的!我的米都是挑过的纯糯米,蒸了三十多年米糕了,怎么会硬!”
赵磊手里举着块咬过的速食米糕(故意放凉变硬),冲街坊们喊道:“大家看!这就是我昨天从他这买的,硬得咬不动,你们可别上当!”说着就要递给旁边的孩子。
林晚星上前一步拦住他:“赵磊,别装了。昨天你往阿叔的糯米里掺籼米、往米浆桶里加生水的时候,街口的豆浆铺刘老板都看见了——他凌晨起来磨豆浆,正好撞见你在摊前鬼鬼祟祟,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的事告诉了官府,官差马上就到!”
赵磊的脸瞬间白了,他还想狡辩,就见刘老板从人群里走出来:“我亲眼看见你往阿叔的米袋里倒东西,还往米浆桶里舀生水,你别想赖!”街坊们也纷纷帮腔:“我刚吃了阿叔的桂花米糕,糯得很,哪有硬渣!”“你那速食米糕一股子防腐剂味,我们才不买!”“阿叔的米糕蒸了三十五年,我们信得过!”
这时,几个官差快步走来,赵磊腿一软,被带走时还不忘瞪了阿叔一眼。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石磨传承】
【加盟成果:周氏米糕摊试营业两天,每天卖出两百多块米糕、九十多份套餐,清晨和上午都得排队。街口的茶馆还来订了六十个桂花米糕、四十份茶点套餐,给客人当茶点;附近的社区便利店也订了三十份芝麻米糕礼盒,给居民当节日礼品】
【阿叔的转变:他不再坐在木凳上叹气,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泡米推磨,还学会了提前做好即食切片、包装礼盒,在每个包装上贴个小标签,写着“米糕常温保存3天,冷藏可延至7天;加热时用蒸锅蒸5分钟,口感更佳”。他把老石磨擦得锃亮,磨旁摆着街坊送的新糯米,常对来买米糕的人说:“做米糕就像过日子,得用心泡好每粒米,推稳每圈磨,火候够了,味才正。以前我以为大家只图快,现在才知道,暖人的老味道,从来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街口的杂货店老板见阿叔的米糕摊火了,主动留了个常温货架给她放即食米糕,让顾客随时能买,销量比摊前还高;阿叔还收了个喜欢传统糕点的小伙子当徒弟,教他泡米、推磨、蒸糕,让父子传承的米糕手艺有了新希望】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榕树的枝叶洒在街口,阿叔正给王老板递过刚装好的桂花米糕(特意用保温袋裹好,保持温度),王老板笑着说:“阿叔,还是你蒸的米糕地道!客人吃了都夸香!”阿叔笑着摸了摸手里的竹刮板,石磨正转着细腻的米浆,暖甜的米香顺着街口的人流飘远。林晚星看着腕间的“酪”字印记,对苏晴说:“不管是巷尾的腌菜,还是街口的米糕,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快的效率,而是‘守糯’二字。只要守住老手艺、用真心蒸每一块米糕,老石磨就永远转得香,老味道也永远能暖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