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篇·问答:脑梗死发生前有哪些“预警信号”出现后立即做什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最新章节。

(六)“睡眠异常”:阴阳失衡的间接反映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睡眠的基础,脑梗死发生前,“气血瘀滞”会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出现睡眠问题:

- 入睡困难、多梦:患者会突然出现“躺在床上1-2小时睡不着,或整夜做梦,醒来后感觉很累”,这与脑血管缺血导致的“大脑神经兴奋性异常”有关。

- 夜间频繁醒来、肢体抽搐:部分患者会在夜间“突然醒来,感觉一侧肢体发麻,或出现轻微抽搐”,这是肢体末梢缺血的“夜间信号”,容易被误认为“缺钙”而忽视。

三、出现预警信号后:“黄金3步”应急处理,中西医结合阻断病情进展

当出现上述任何一种“预警信号”时,哪怕症状持续时间短(如几分钟缓解),也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脑梗死的“救治关键”在于“抢时间”,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结合中医“急则治标”与现代医学“应急干预”原则,需严格遵循以下3步:

第一步: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全体位”,避免二次损伤

出现预警信号时(如肢体无力、头晕、口角歪斜),首先要做的是“停止一切活动”,防止跌倒或加重脑部缺血:

- 若处于站立或行走状态,应立即扶住身边的固定物体(如墙壁、椅子),缓慢坐下或躺下,避免突然下蹲或躺卧(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加重脑缺血);

- 若伴有呕吐,应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 中医认为“情绪激动会导致‘气血上涌’,加重瘀滞”,因此需尽量保持冷静,避免紧张、焦虑,可通过深呼吸(缓慢吸气5秒,屏息2秒,呼气7秒)平复情绪。

第二步:立即拨打“120”,精准告知病情,为救治争取时间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患者因“等症状缓解”“怕麻烦”而延误就医,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拨打120时需注意:

- 明确告知3个核心信息:① 患者年龄、性别;② 具体症状(如“左侧肢体不能动、说话含糊”“突然头晕、口角歪斜”);③ 详细地址(包括小区名称、单元号、楼层,若在室外需说明标志性建筑),方便急救人员快速定位;

- 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即使症状缓解,也需由急救人员护送就医——急救车上配备专业设备(如心电图、血压监测仪),可随时监测病情,且能提前与医院沟通,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减少就医流程时间;

- 中医提醒:若身边有“速效救心丸”(含川芎、冰片,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每次10-15粒,舌下含服),暂时改善脑部微循环,但不可替代急救措施。

第三步:就医后积极配合检查,中西医结合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到达医院后,需配合医生完成“快速检查”(如头颅CT或MRI、血脂、血糖、血压检测),明确是否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早期脑梗死”,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干预方案:

- 现代医学应急干预:若确诊为“TIA”,需通过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物他汀类)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若已发生脑梗死,符合条件者需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打通堵塞血管;

- 中医辨证调理: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会根据患者证型制定调理方案——如“痰浊阻络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健脾化痰;“气滞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益气活血;“肝肾亏虚型”用“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熟地、山茱萸)滋阴补肾,从根本上改善“气血运行”,降低复发风险;

- 心理学干预: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配合心理疏导(如认知行为疗法),同时通过“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压力,避免情绪问题进一步加重脑血管损伤。

四、长期预防:从“中医养生”与“心理调节”双管齐下,远离脑梗死风险

脑梗死的预防远重于治疗。结合《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心理学“健康行为干预”理论,需从“饮食、运动、情绪、作息”四方面长期坚持:

- 饮食:遵循“谨和五味,食有节”: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多吃“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食材(如黑木耳、山楂、芹菜、洋葱、深海鱼),每日饮水1500-2000ml,保持血液流通;

- 运动:坚持“适度运动,通利经络”: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防止血压骤升;

- 情绪:做到“情志调畅,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焦虑、愤怒,通过“听音乐、养花、社交”释放压力,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情绪稳定才能保证“气血顺畅”;

- 作息:遵循“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免熬夜(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夜间是“血液修复”的关键时期,熬夜会加重脑血管负担。

五、思考题

张先生(58岁,有高血压病史)某天早晨起床后,发现右侧嘴角流口水,说话含糊,右手握不住牙刷,但症状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他认为“症状消失了就没事”,拒绝去医院检查。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会如何结合本文所学的“预警信号”与“应急知识”,说服他及时就医?请从“症状的危险性”“延误就医的后果”“就医后的干预措施”三个角度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