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川议徐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成都,西蜀王宫的正殿,坐落于城中心,虽不及北京紫禁城的恢弘壮丽,却也自有一股雄踞一方的霸悍之气。殿宇以巨大的楠木为柱,乌黑的瓦片在初夏日渐炽烈的阳光下,吸收着热量,使得殿内即便有冰盆陈列四角,也依旧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混合着皮革、汗水和熏香的沉郁气息。

殿外,草木葱茏,已有蝉鸣初试,带着蜀地特有的潮湿与闷热。而殿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数九寒天,压得两侧侍立的甲士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铜盔下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却无人敢抬手擦拭。

曾经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如今接受了南明桂王朱由榔的招抚,虽在内部仍保留着一些皇帝的仪轨,但在公开场合,已自称为“西蜀王”。他端坐在殿陛之上那张铺着完整斑斓虎皮的交椅上,身躯依旧魁梧雄壮,如同蛰伏的猛虎。浓密蜷曲的虬髯几乎覆盖了他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深陷的眼眸。这双眼睛,曾以暴戾、狂野和洞察人心的锐利而闻名,此刻却交织着难以言喻的凝重,以及一丝深藏在他这等枭雄心底、绝不容外人窥见的彷徨。粗粝的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下地敲击着硬木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在这寂静的大殿里,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文武分列两侧。文臣以左丞相严锡命为首,他面容清癯,三绺长须,眼帘低垂,仿佛在研究脚下金砖的纹路,实则心中波涛汹涌。武将则以太尉、平虏王孙可望为首,他身姿挺拔,面容沉稳,目光内敛,是众将中最为持重多谋者。其下,平东将军艾能奇虎背熊腰,性如烈火;安西将军李定国,年轻英挺,眉宇间正气凛然,此刻紧抿着嘴唇,显示着内心的不平静;抚南将军刘文秀,相貌儒雅,心思缜密,站在李定国身侧,目光中带着忧虑。再往后,是一众如冯双礼、马元利、狄三品等核心将领,以及……身材格外高大肥胖、满脸横肉、眼神带着几分沉重与桀骜的金二彘。

“都说说吧,”张献忠的声音低沉沙哑,打破了殿内几乎凝固的沉默,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不响亮,却激起了层层涟漪。“北边的消息,你们也都知道了。鞑子占了北京,又拿了山东、河南,如今吴三桂他老子吴襄战死太原,北边局势,一日紧过一日。现在多铎那龟儿子领着十万人马,正围着徐州猛啃。南京那个朱由崧,发了好几道谕旨,要天下兵马勤王,共抗清虏。俺老张,如今受了桂王的封,是西蜀王了。你们说,俺们该当如何?”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缓缓扫过下方每一张面孔,最后落在了站在武将之首的孙可望身上。这个义子,向来沉稳,思虑周详,是他重要的臂助。

孙可望感受到义父的目光,略一沉吟,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大王,诸位同僚。清虏乃关外异族,凶残成性,其性如豺狼。自入关以来,屠城掠地,罄竹难书。从辽东到畿辅,从山东到山西,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尸骸塞道。其所行‘剃发易服’之策,更是要亡我华夏衣冠,绝我汉人魂魄,毁我三千年文明根基。此乃种族存亡之战,非寻常王朝更迭可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不少人面露凝重,继续道:“如今其兵锋直指徐州。徐州乃江淮门户,南北咽喉。徐州若失,则淮河防线洞开,清虏铁骑便可沿运河南下,直逼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南京若有不测,则江南半壁,这最后一片繁华富庶、维系我汉家文明薪火之地,恐将沦于腥膻。我大西军虽偏安蜀地,据险而守,然同为汉家儿郎,保家卫国,守护祖宗坟茔,责无旁贷。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古有明训。末将以为,当立即整备精锐,东出夔门,沿江而下,驰援徐州,与明军、乃至顺军残部合力,共御外侮,力争将清虏赶回关外,复我河山!”

孙可望条理清晰,一番话既有对清军暴行的揭露,又有对战略形势的分析,更抬出了民族大义,可谓掷地有声。殿内不少将领,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血性未泯的,如艾能奇等人,都微微点头,面露激赏与振奋之色。

然而,他话音未落,一个带着几分惫懒、几分讥诮,如同砂纸摩擦般刺耳的声音响了起来,打破了刚刚燃起的激昂氛围:“孙太尉,好一番慷慨陈词啊。保家卫国?唇亡齿寒?说得倒是轻巧,可这刀子没砍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啊!”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大将金二彘。此人原名已不可考,因早年作战悍不畏死且食量远超常人,得张献忠戏谑赐名“二彘”,意为有两头猪的饭量,他竟也以此名为荣,沿用至今。他身材高大肥胖,挺着硕大的肚腩,披甲都需要特制,满脸横肉堆叠,此刻正斜眼看着孙可望,嘴角撇着一丝毫不掩饰的不屑与嘲弄。

“金将军有何高见?”孙可望眉头微蹙,但语气依旧保持着平稳,显示出良好的涵养。

“高见?嘿嘿,俺老金是个粗人,没啥高见,只会讲点实在话。”金二彘晃着硕大的脑袋,慢悠悠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咱们兄弟几个,跟着大王,从陕北一路杀到四川,刀头舔血,死了多少老兄弟?好不容易才在这天府之国站稳了脚跟,打下了这点家业。这四川,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盐铁俱全,关起门来就是个小天下。那清军在徐州,离咱们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鬼地方,隔着千山万水,他打他的,咱们过咱们的,井水不犯河水,何必操那个闲心,费那个力气?”

他拍了拍自己滚圆的肚皮,继续道:“再说了,那南明朝廷,以前是个什么嘴脸?视我等为流寇、逆贼,恨不得食肉寝皮,剿杀了我们多少弟兄?现在鞑子来了,知道喊‘西蜀王’,知道喊救命了?早干嘛去了?要俺说,咱们就安分守己,经营好这巴山蜀水,让兄弟们也享享清福,过几天安生日子,有何不好?贸然出兵,劳师远征,人吃马嚼,耗费多少粮饷?胜了,好处是他朱家皇帝和那败逃的李自成的,咱们能捞着啥?顶多几句空头褒奖。败了,咱们这点辛辛苦苦攒下的老本,都得赔进去。这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俺老金不干,也请大王三思。”

这番言论,虽显狭隘自私,全无大局观念,却也实实在在地代表了一部分军中将领和士卒的心态。他们多是贫苦出身,造反是为了活命,如今有了地盘,过了几天相对安稳的日子,便滋生了保守享乐的思想,不愿再离开蜀地这个安乐窝,去进行一场看似遥远且胜负难料的战争。殿内一时有些窃窃私语,显然有一部分人暗中认同金二彘的说法。

“金二彘,你胡闹!”

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殿内梁柱仿佛都嗡嗡作响。只见李定国猛地踏前一步,他年轻英武的面庞因极致的愤怒而涨红,一双虎目圆睁,喷射着熊熊怒火,死死瞪着金二彘,胸膛因气息急促而剧烈起伏。他手指着金二彘,因为激动,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国家危难至此,社稷倾颓在即。鞑子铁蹄践踏我山河,屠戮我同胞,毁我宗庙,辱我先辈。你……你竟敢在此大放厥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说什么安分守己的混账话?你算什么蜀中好汉?你算什么顶天立地的男儿?分明是懦夫,是只知苟安、不识大体的蠢猪!”李定国越说越气,声音高昂,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悲愤,他猛地抓起面前案几上那只粗陶茶杯,看也不看,狠狠摔在地上。

“啪嚓”一声脆响,瓷片四溅,温热的茶水泼洒开来,淋湿了附近将领的靴履。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是一惊。

“我等当初起兵,是被狗官豪绅逼得没了活路,是为求一条生路,更是看不惯这世道不公,想为天下苍生争一口饭吃。如今外虏入侵,是要亡我种族,灭我种姓。华夏倾覆在即,神州陆沉迫在眉睫。你竟只惦记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怀里那点金银财宝?你听听,北方逃难来的百姓是如何哭诉的?辽东、永平、济南、保府……多少城池被屠,多少百姓像猪羊一样被砍杀,老弱妇孺亦不能免。那不仅仅是明廷的城池,那是我们汉人的城池。那里的百姓,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金二彘,你若怕死,贪图安逸,就滚回你的营寨,抱着你的酒坛子醉生梦死去!休要在此扰乱军心,玷污了我等武人保境安民、马革裹尸的赤胆忠名!”

李定国的厉声斥责,如同狂风暴雨,席卷整个大殿。他身材不算最高大,但此刻昂然而立,那股凛然正气与决绝之意,竟让魁梧的金二彘一时为之气夺。

金二彘被骂得脸上横肉剧烈抖动,红一阵白一阵,羞恼交加,指着李定国,粗声道:“你……李定国,你休要血口喷人,俺老金跟着大王出生入死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你说谁怕死?”

“我血口喷人?”李定国冷笑,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沙哑,更显其痛心,“你的话,你的行径,哪一点不是贪生怕死,苟安一隅?你且去营中问问,有多少热血儿郎,愿随我等出川抗虏,保我汉家衣冠。你若不信,可敢与我立下军令状,看谁能在阵前多杀几个鞑子?”

刘文秀此时也稳步站了出来,他性格不如李定国那般刚烈外露,但此刻神情同样坚定无比,声音沉稳有力:“大王,定国兄所言,字字泣血,句句在理。清虏之患,远甚于昔日我等与明廷的内部纷争。昔日我等与明军厮杀,是兄弟阋于墙,是自家人的意气之争,地盘之争。如今清虏乃是外寇,是来亡我种族,灭我文化,绝我苗裔的生死大敌。此乃大是大非,不容含糊。若此时还斤斤计较于昔日恩怨,坐视江南同胞遭难,他日清虏扫平江南,整合资源,必定溯江而上,水陆并进,图我蜀地。到那时,我等孤立无援,四面皆敌,悔之晚矣。末将愿随兄长一同出兵,抗清保国,万死不辞!”

艾能奇早已按捺不住,大声吼道:“大王,打鞑子,算我一个。川中男儿,没有孬种,绝不能让人指着脊梁骨骂我们是缩头乌龟!”

“末将愿往!”

“末将请战!”

“打鞑子,保家乡!”

有了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带头,武将之中,主战的声音顿时占据了绝对上风,许多中层将领纷纷出列,抱拳请战,群情激昂,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先前那些被金二彘话语影响而犹豫的人,见此情景,也多被感染,挺直了腰板。金二彘见状,脸色铁青,重重地“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再言语,但腮帮子鼓动,显然并未心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献忠自始至终沉默地听着,粗大的手指依旧在扶手上敲击,只是节奏时快时慢,显示着他内心的剧烈活动。他出身草莽,杀人如麻,性情暴烈,但能创下这番基业,绝非毫无见识之辈。清军的残暴,他早有耳闻,甚至内心深处,对异族统治有着本能的排斥。孙可望的分析,他听进去了,知道一旦让清军彻底消化北方,站稳中原,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他这富庶的四川。李定国的热血与民族大义,也触动了他心底那根尚未完全泯灭的、属于汉家儿郎的弦。但金二彘的现实考量,同样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出兵,意味着消耗钱粮,损耗兵力,离开稳固的根据地,去进行一场胜负难料的恶战。南明朝廷内部倾轧,各路兵马能否同心?会不会背后捅刀子?这些都是他不得不虑的。

严锡命等文臣大多持重,倾向于谨慎观望,保全实力。但见张献忠神色变幻,又见武将主战者声势浩大,且道理站在主战一方,他们互相交换着眼色,最终严锡命只是微微躬身,并未出言明确反对出兵。

殿内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所有的目光,期待的、担忧的、激动的、复杂的,都聚焦在宝座上的张献忠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只剩下殿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和风吹过庭树发出的单调的沙沙声,更衬托出殿内的寂静。

张献忠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带着胸腔的共鸣,仿佛将殿内沉郁的空气都吸入了肺中。他猛地从铺着虎皮的交椅上站起,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座铁塔陡然立起,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散发开来,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好了,都别吵吵了!”他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终结争论的意味,“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你们几个娃儿,说得好,老子听着提气。咱们当初造反,是他娘的被那些狗日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逼得没活路。咱们杀人,是报仇,是挣命。如今这鞑子,比那些王八蛋更可恨。他们是要刨咱们汉人的根,是要让咱们的子子孙孙都变成留着猪尾巴的奴才。老子张献忠是杀过人,放过火,老子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老子骨头里流的是汉人的血。这汉家的天下,还轮不到那些从白山黑水里钻出来的、留着老鼠尾巴的建奴来坐!”

他声若洪钟,在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沉稳的孙可望身上:“孙可望!”

“末将在!”孙可望精神一振,知道义父已有决断,立刻躬身应道,声音洪亮。

“你向来稳重,多谋善断,俺老张信得过你。就由你为主将,总督援徐军事。”然后他看向依旧一脸激昂的李定国,“李定国为副将,协助孙可望,冲锋陷阵,你给我打出咱西军的威风来。抽调三万精兵,要最能打的。即刻准备粮草军械,十日内,给老子东出夔门,驰援徐州。到了那边,告诉南京那个朱由崧,俺老张派兵来了,是汉子,就他娘的都出死力,跟鞑子拼了。谁敢在这个时候背后捅刀子,保存实力,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回头就灭了他满门!”

“末将领命!”孙可望、李定国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振奋与决然。

“金二彘!”张献忠又看向闷闷不乐、站在一旁的金二彘。

“在……”金二彘不情不愿地拖长了声音应了一声。

“你狗日的,别摆那张臭脸给老子看!”张献忠骂道,“你不是想守着安乐窝吗?老子就让你守。你给老子守好后路,负责大军粮草辎重转运,从成都到夔门,再到前线,这条线要是出了半点岔子,让人断了粮道,或者粮草有亏空,老子扒了你的皮,把你那身肥肉熬油点灯!”

“是……末将遵命。”金二彘瓮声瓮气地答道,虽然不情愿,但张献忠的积威之下,他也不敢违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