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从陶轮转动到青铜之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这天,作坊里异常安静,只有石粉落地和摩擦的窸窣声。岩伯正全神贯注地打磨一块好不容易得来的、鸽子蛋大小的上好青玉,试图用它雕刻一枚象征权力的玉钺。这是族长特意交代的任务。突然,小玉那里发出一声压抑不住的小小惊呼,紧接着是“啪嗒”一声轻响——她手中的骨钻折断了。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岩伯心头猛地一跳,手一抖,那枚至关重要的玉钺边缘竟被磨石蹭掉了一小块!虽然极小,却在完美的平面上留下一个刺眼的瑕疵!

“混账!”岩伯积压多日的焦躁、愧疚和压力瞬间爆发了,如同一座沉默的火山骤然喷发。他猛地将手中的玉料和磨石摔在石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对着小玉咆哮起来,“心浮气躁!添乱!你知道这玉料有多难求吗?!你……”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小玉,“滚!滚回家去!别在这里碍手碍脚!”

小玉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泪水在眼眶里疯狂打转,她死死咬着下唇,不让自己哭出声。她看看师傅暴怒的脸,又看看地上那断成两截的骨钻和那块被蹭坏的玉料,小胸脯剧烈起伏着。最终,她猛地站起身,没有辩解一个字,反而飞快地抓起身边一个小包裹,里面是她这些日子偷偷刻划的那些小碎玉片,然后低着头,像只受惊的小鹿,飞快地冲出了作坊。

她一路跑回家,“砰”地一声推开阿陶那间弥漫着泥土和烟火气息的简陋小屋门。阿陶刚轮完窑口的班,正疲惫地坐在小板凳上喝水,脸上还留着几道清晰的灰印。他被女儿的动静吓了一跳。

“丫头?怎么了?”阿陶放下陶碗,看着女儿惨白的脸和强忍着的泪水。

小玉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委屈、自责和不甘像泄闸的洪水汹涌而出。她扑到阿陶沾满陶土的腿上,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肩膀一抽一抽的:“阿爹……呜呜……我……我把师傅的玉料弄坏了……师傅骂我……赶我出来……我不是故意的……呜呜……我只是……只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一边抽噎着,一边从怀里掏出那个小包裹,颤抖着打开。里面是十几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玉片,大部分是灰扑扑的边角料,上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刻痕。有的刻着简单的几何纹,有的像稚嫩的叶子,有的勉强能看出小鸟的轮廓……线条生涩,有的地方还有崩口,显然是个新手笨拙的尝试。但每一片都带着温度,浸透了一个小女孩无数个偷偷努力的午后。

阿陶愣住了,脸上纵横的皱纹似乎都僵住了。他粗糙黝黑的手指小心地拈起一块刻着歪歪扭扭水波纹的小玉片,凑到眼前仔细看。窑火的熏烤让他的眼睛有些浑浊,但此刻却亮得惊人。指腹摩挲着那稚嫩的刻痕,感受着那细微的凹凸。他沉默了很久,屋子里只有小玉压抑的啜泣声。

“你……”阿陶的声音异常沙哑,仿佛被浓烟呛过,“你……用那些没人要的碎石头……自个儿刻的?”

小玉怯生生地点点头,眼泪还在掉:“嗯……我想……它们也是玉……不是废物……”

阿陶粗糙宽厚的手掌,轻轻落在小玉因为哭泣而颤抖的头顶。那手掌带着窑火的余温和泥土的厚重,出奇地温柔。“傻丫头……”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叹息里没有责备,反而有种奇异复杂的情绪,像是心疼,又像是……看到了某种他从未想过的东西,“东西……可以磨坏,钻子……可以再削。可你这股子……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儿……”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是用拇指笨拙地擦去女儿脸上的泪痕,“别哭了。玉作坊回不去,就在家待两天。”

阿陶的目光再次落回女儿那些稚拙的玉片上,粗糙的手指仔细地捻动着其中一枚边缘锐利、带点青色的玉片。玉质的冰凉透过皮肤渗进来,一种属于制陶匠人的敏锐直觉在他心头触动了一下。这感觉似曾相识——就像当年他看到湿软的粘土在初生的陶轮上旋转成形时那种隐约的悸动。

“丫头,”阿陶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窑工决定调整火道时才有的慎重,“跟阿爹说说,你刻这些小石头时……心里头在想啥?”

小玉抬起泪痕未干的小脸,抽噎着,眼神里满是迷茫:“没……没想啥……就觉得……它们……它们不该只是废物……只是……”她努力寻找着词藻,“只是觉得……它们硬硬的,凉凉的……像……像雨滴冻住了?想……想让它好看一点……”

“像雨滴冻住了……”阿陶喃喃重复着,眼神飘向屋外。斜阳的光透过门缝,恰好落在墙角一堆刚收回来的、准备粉碎了掺入陶土的硬质白色陶土矿料(瓷土雏形)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冰冷的玉,温润的土——在阿陶的脑海中奇异地碰撞在一起。

日子在等待和压抑中滑过。玉作坊的产出依旧低迷,族长的眉头一日比一日紧锁。仓粟的探玉队杳无音信,仿佛被莽莽群山吞噬了。部落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虑。

这天午后,阿陶没有去窑区。他把自己关在后院临时搭建的小草棚里——那是他琢磨新陶土配方的地方。草棚里弥漫着矿石粉末的味道。地上摊着一堆不同配比的湿泥团,有的加了蚌壳粉,有的掺了细沙,还有的混入了白色的高岭土矿粉。小玉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小木墩上,小手沾满了泥巴,正学着阿陶的样子,笨拙地将一小块加了大量高岭土、显得格外洁白细腻的陶泥搓成小圆饼。

阿陶赤着膊,汗水沿着黝黑的脊背沟壑蜿蜒流下。他小心翼翼地将小玉刻废的一枚青色小玉片边缘敲下几粒米粒大小的碎屑,又碾得更细些,然后郑重地撒入一小块掺了高岭土的湿泥中,反复揉捏、摔打。他的动作专注而缓慢,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每一次揉捏都灌注了全部的意念。

泥土渐渐变成了奇异的青灰色,带着一种内敛的光泽。阿陶将它放在一个简陋的手转小木盘上。手指沾了点水,轻轻按压着泥团中心。木盘吱呀转动起来,泥团在他手指的引导下,开始旋转、升起、塑形……渐渐地,一个形态奇特的小小容器出现在他掌心——它不像常见的陶罐那样浑圆笨重,口沿薄而微敞,腰部微收,显出几分挺拔的骨感。表面湿泥细腻,泛着那层特殊的、温润内敛的青灰光泽,竟隐隐与玉器的质感有了几分遥远的呼应。

“爹……这是什么?”小玉凑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问。

“还不知道……”阿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兴奋,“试试……就想试试,土里掺点‘玉气儿’,能不能硬些、亮些……”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初生的、脆弱的小坯体,如同捧着初生的婴儿,“得送进窑里……让火来定它的命!”

窑火熊熊燃烧了三日。开窑那天,阿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窑温未散尽,烟气弥漫,他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在尚有余温的灰烬里摸索着。手指触碰到一件坚硬的东西,带着灼人的热度。他忍着烫,猛地将其抓了出来!

一件温润的青灰色陶器躺在阿陶布满老茧的掌心!它不大,形状正是他捏制时的小容器模样。经过烈火的洗礼,它并没有碎裂!更令人惊异的是,它的质地坚硬异常,叩之有清脆的金石之声!尤其是那表面,在烟火熏燎之下,竟如同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细腻光滑,带着一种从未在普通陶器上出现过的、类似玉石般温润内敛的质感!虽然只有局部呈现出这种效果,且颜色是朴素的青灰,并非玉的碧绿,但它坚硬如石、光泽内蕴的特性,已足够震撼!这绝非寻常陶器!

“成了……成了!”阿陶激动得语无伦次,捧着这件小小的器物冲到阳光下,翻来覆去地看,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它光滑而坚硬的表面。小玉也兴奋地跳了起来,指着那层朦胧的光泽:“爹!你看!像不像……像不像玉器的光?”她的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光芒。

阿陶猛地回头看向女儿,眼神炽热:“丫头!你的那些碎石头……你的想法……成了!它活了!土……也能有玉的魂!”

父女俩捧着这只小小的、带着玉石光泽的奇特陶器,在春日午后的阳光下,激动得像个孩子。这不再仅仅是阿陶一个人的尝试,更是小玉那份不甘于“废物”的执念在烈火中的新生。窑区的烟火,似乎在这一刻,悄然孕育出一颗超越泥土本身的明珠。

玉料危机与社会压力(环境资源限制): 优质玉料耗尽导致祭祀礼器短缺,折射出早期社会对稀缺资源的依赖及资源枯竭引发上层焦虑。

“废物”再利用的萌芽(创新触发点): 小玉对玉器边角料价值的朴素认知与执着尝试,代表底层实践者突破思维定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