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水与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赤火党新立,名号初定,那“刀把子对准谁”的警训言犹在耳,一场现实的考验便不期而至。

新近归附的河间县传来了急报。

那里原是袁绍故将治下,盘剥极重。

赤火党工作队进入后,雷厉风行,着手推行《赤火律》中的“减租减息”与“清丈田亩”政策。

负责此事的年轻干部王成,出身贫苦,对地主豪强怀有深切的仇恨,工作热情极高,却也带着几分年轻人的急躁与鲁莽。

他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证明赤火党的力量,在没有充分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情况下,便强行命令各村按新章程行事。

清丈田亩时,手法粗糙,甚至与一些并非恶霸、只是田亩略多的自耕农发生了冲突。

更有甚者,他手下的队员为追求速度,在征收首批用于军需和赈济的粮草时,未能细致区分情况,摊派略重,引得一些本就心存疑虑、家无余粮的贫苦农户也怨声载道。

积怨如同干柴,终于被一颗火星点燃。

部分农户在几个读过几天书、胆子稍大的老者带领下,聚集到县衙门口,不算喧闹,只是沉默地跪着,要求“见管事的”,诉说苦情,希望“政策缓行,稍恤民力”。

消息传到河间县临时管委会,王成闻讯大怒,拍案而起:“刁民!我等是为他们谋利,他们竟敢聚众抗法!此风绝不可长!若不立威,日后政令如何推行?”

他当即就要调派随行的赤火小队,准备驱散人群,抓捕为首者。

委员会内另一名年长些的、原为乡间塾师出身的干部李谨却坚决反对:“王同志!不可!陈社长早有明训,‘刀把子’不可对准百姓!民众既有不满,必有其缘由。我等当查明实情,耐心疏导,岂能动辄以武力相向?”

“查明实情?他们这是受人挑唆,存心捣乱!”

王成情绪激动,“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若处处讲仁恕,这新政何时才能推行下去?我看你就是书生之见,软弱无能!”

“你这是蛮干!会失了民心!”李谨也急了。

两种声音在小小的县衙内激烈碰撞,相持不下。消息被快马加鞭,送到了北疆总部。

赤火党高层内部,也因此事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出身行伍、习惯于令行禁止的将领认为:“王成虽方法欠妥,但维护新政权威之心可嘉。乱世用重典,对胆敢挑衅者,必须严惩,方能震慑四方!”

而更多经历过基层工作、深知民间疾苦的干部则忧心忡忡:“此事关键在于王成操之过急,伤了民心。若依王成之法,以武力镇压,则我赤火党与旧官府何异?岂非正好应了某些人造谣的‘赤火乃流寇’之说?必须制止,并妥善安抚百姓!”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陈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陈烬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随即下令,“立即派人,快马赶赴河间!传我命令:一、县内赤火武装,未经总部明确指令,绝不可对请愿百姓动武!二、稳住局势,我亲自去处理。”

命令传出,总部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对河间事件的处置,更是对“赤火党”这个新生儿的一次生死考验。

那理论的“刀把子”,第一次遇到了现实的“水”,是相融,还是倾覆?

陈烬的快马赶到河间县时,县衙内的气氛已如同拉满的弓弦。

王成按着刀柄,面色铁青地站在堂前,而门外,是黑压压一片沉默跪地的百姓。

没有仪仗,没有通报,陈烬只带着两名随从,风尘仆仆地直接踏入县衙正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