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俯身侧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陈烬用一次俯身,一次侧耳,不仅打通了言路,更在北疆的政体之中,深深植入了一种名为“人民至上”的基因。

他让所有人明白,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能制定出好的政策,更在于拥有倾听一切声音的勇气,和一颗永远与大地紧密相连的谦卑之心。

当北疆的《俯身侧耳图》在民间悄然传递,象征着一种权力对民意的谦卑垂询时,在仅一河之隔的曹魏兖州,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截然相反、令人窒息的景象。

兖州东郡,去岁蝗灾叠加春旱,夏收几乎绝产。田野凋敝,村落荒芜,已有饥民开始剥食树皮,掘取观音土充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郡守府内,太守张谦正襟危坐,对着烛光,仔细斟酌着呈送给邺城的灾情文书。他并非不知民间惨状,但笔下流淌出的,却是另一番“盛世景象”:

“查东郡境内,今岁虽有微恙,然仰赖丞相洪福齐天,德泽广被,百姓感念恩德,戮力同心以抗天灾。境内市井井然,仓廪虽有损耗,然调剂有方,民心甚安,路无饿殍,实乃丞相教化之功也。”

写罢,他轻轻吹干墨迹,吩咐书吏:“速速抄录,呈报州府,并晓谕各县,以此为准,统一口径,安定民心。”

这纸颠倒黑白的公文,被盖上鲜红的郡守大印,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成为了官方对这场灾难的最终“定调”。至于那真实的哀鸿遍野,则被这轻飘飘的几句话,彻底掩盖和抹杀了。

与此同时,在东郡治下一处偏僻的村落,几个尚有良知的年轻书生,正围在一盏如豆的油灯下,面色凝重。

他们刚从周边几个受灾最重的乡里查访归来,带回来的不是诗书文章,而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和见闻。

“王家庄,入冬以来,已饿毙四十七人,多是老弱……”

“李村,十室五空,有易子而食者……”

“城西乱葬岗,新坟日增,大多无碑……”

为首的书生陈瑜,颤抖着手,将所见所闻如实记录在一卷麻纸上。他深知此举的风险,但士人的良知与眼前炼狱般的惨状,让他无法沉默。

“我等饱读圣贤书,所求不过‘为民请命’四字!如今真相被掩,祥瑞漫天,若无人发声,这万千冤魂,何处申告?”陈瑜的声音带着悲愤。

几人秘密商议,决定将这卷记录着真实饿死人数的文书,设法传递给在朝中为官、素有清名的友人,希望能上达天听。

然而,文书尚未送出东郡,便被太守张谦安插在民间的眼线截获。

校事府的黑衣人如夜枭般扑入书生的寓所,将陈瑜等人锁拿入狱。

罪名并非虚构,而是恰恰相反——“妄测灾情,编造饿殍,散布谣言,蓄意动摇民心,诽谤朝廷德政!”

公堂之上,张太守拿着那卷浸透着血泪的实录,厉声呵斥:“尔等竖子,只见区区蝼蚁之亡,便敢否定丞相牧守之功,抹黑太平盛世!其心可诛!”

而在同一时间,邺城的嘉奖令也抵达了东郡——太守张谦因“善抚灾民,境内安定,舆论清朗”,政绩考核评为上等,获得嘉奖,擢升在望。

天牢深处,陈瑜望着小窗外一方灰暗的天空,听着狱卒谈论着张太守的升迁,发出了凄厉而绝望的笑声。

他终于明白了,在这世道,“谣言”并非不实之词,而是任何不利于官家的真话;“安定”并非百姓安乐,而是死寂般的沉默。

冬日的寒风卷过东郡荒芜的田野,几片雪花落下,试图掩盖大地的疮痍与新坟的痕迹。

官府的捷报与祥瑞文书,依旧在驿道上快马传递。

而地牢中的呻吟与田野间的死寂,共同构成了这铁幕之下,最真实,也最荒诞的图景。

真相,成了最大的谣言;而谎言,却被裱糊成了唯一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