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稀缺的牢笼(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许昌城外的官道上,两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正在雪地里对峙。
“这口盐井是我们王家村祖辈传下来的!”
“放屁!地契上明明划在我们李家庄界内!”
双方举着锄头、柴刀,在寒风中怒目相视。几个老人跪在雪地里,对着官道方向磕头:“求青天大老爷明断啊——”
不远处,一队曹军骑兵冷眼旁观。领头的校尉啐了一口:“为口破井争了三个月,真是群刁民。”
这正是司马懿《限民策》推行后的真实写照。在司空府精心设计的政策下,整个曹魏境内正在上演一场巨大的“稀缺陷阱”。
程昱正在向曹操汇报新政成效:
“丞相,按仲达之策,三件事已见成效:
一、将各地盐井、铁矿收归官营,民间敢私煮私采者斩;
二、加征‘丁口钱’,贫户生子逾二即课以重税;
三、削减地方官学,严控仕进之途。”
司马懿在一旁补充,语气冷静得可怕:
“人性本私。当一口锅只够十人吃饭,却有一百人饥饿时,他们只会互相争夺,而不会去想这口锅为何如此之小。”
在徐州,两个曾经换帖的兄弟为了三亩薄田对簿公堂。堂上,县令慢悠悠地品着茶,看着状纸上兄弟互揭的丑事。
“大人,他爹当年逃荒时,我家还借过他三斗粟米!”
“放屁!那三斗是霉米,我娘吃了上吐下泻!”
县令终于放下茶盏,轻描淡写地判决:“既然争执不下,田产充公。”
在邺城西市,官府放出三十个徭役名额。天还没亮,上千人就在衙门口挤作一团。有人被踩断了肋骨,有人为抢位置打破了头。最后中选的人,还要将三成工钱孝敬给吏员。
最残酷的是在兖州。一对佃农夫妻刚生下第三个孩子,里正就带着税吏上门:
“按《限民策》,超生一丁,罚粮五石。交不出?那就拿女儿抵债!”
曹操微服私访时,看见两个村庄为水源械斗,死伤数人。回府后,他问司马懿:“如此相残,是否太过?”
司马懿从容应答:
“丞相可曾见过猪圈?投食不足时,猪群自会撕咬。聪明的牧人从不会费力去分开它们,反而会减少投食。”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
“让它们在泥潭里争夺,就不会有人撞破围栏了。”
程昱也笑道:“正是。现在流民只想抢邻村的井,寒门只想夺别人的举荐名额,谁还有空想什么‘均平’?”
与此同时,北疆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水利大会战”。数以万计的社员在冰天雪地里开挖沟渠,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加油干啊!开春这几万亩地就都能浇上水了!”
“咱们多挖一尺,后代就多一碗饭吃!”
休息时,来自不同公社的社员围坐在火堆旁分享干粮。一个老农感慨:
“在曹操那边,为口水井都能打出人命。在咱们这,几十个村合力修大渠!”
另一个青年笑道:“那是因为在咱们这,修渠是为自己干活。在那边,争来争去,最后好处都进了老爷们的口袋。”
夜色中,陈烬站在新修的水渠旁,对身边的干部们说:
“看明白了吗?曹操、司马懿之流,故意把世界变成一个泥潭,让所有人在里面打滚。”
“而我们要做的,是排干泥潭,让每个人都站在坚实的土地上。”
远处,新开辟的万顷良田在月光下延伸,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可能。
稀缺的牢笼,正在北疆的火把下一寸寸被打破。
许昌城西的贡院外,人潮从三更起就堵死了巷道。数千名书生提着考篮,在寒风中踩着脚,呵出的白气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连成一片。
这是曹魏“取吏科”开考的日子。三年一次,放出八十个县衙书吏的名额,却引来了九千多人应试。
这场全民狂热的始作俑者,此刻正在司空府内悠然对弈。
“妙啊,”曹操落下一子,“仲达这一招‘开科取吏’,让多少寒门才俊趋之若鹜。”
司马懿执白棋的手稳稳停在半空:
“丞相,人的欲求分两种。一是活命,二是出头。陈烬用‘均平’解决前者,我们就用‘出头’满足后者。”
他轻轻落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