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科举的窄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许昌太学门前,新立的"招贤榜"下围得水泄不通。

绸缎庄的伙计、米铺的学徒、甚至还有几个手指粗糙的农夫,都仰头看着那张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黄纸。

"开科取士,不限门第——"

榜文上的八个大字,像一剂迷药,让整个北方的寒门子弟都陷入了疯狂。

司马懿站在司空府的高阁上,俯瞰着太学门前涌动的人潮。他轻轻摇着羽扇,对程昱说:

"陈烬给百姓分田,我们给寒门分梦。你说,哪个更让人着迷?"

新的科举制被精心设计成一场盛大的骗局:

明面上"唯才是举",暗地里却规定"郡守举荐者优先";

号称"五经取士",考题却偏重冷僻典故,唯有世家藏书方能涉猎;

最巧妙的是,每次开科都大肆宣扬那几个"布衣卿相"的传奇——

"知道吗?东郡那个放牛娃,去年中举了!"

"琅琊有个寡妇的儿子,如今在尚书台行走!"

这些万里挑一的故事,被编成话本、童谣,在酒肆巷陌间流传,织成一张巨大的"希望之网"。

洛阳城西的破庙里,四十岁的张秀才正在烛光下苦读。妻子早跟人跑了,老母靠缝补度日,全家就指望他"一举成名"。

"儿啊,"母亲端着稀粥进来,"隔壁王二去北疆了,说那里缺教书先生……"

"休要胡言!"张秀才摔了书简,"北疆那群反贼,懂得什么圣贤之道!"

他翻开《科举精要》,这是花了一半家当从世家子弟那里抄来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注释,都是关于如何揣摩考官喜好、如何用典显出家学渊源。

同一个夜晚,许昌最大的赌场里,几个落第的举子正在借酒浇愁。

"定然是李家的银子使到了位!"

"不如我们联名告发主考官收受贿赂?"

他们永远不会想到,这场赌局的庄家,从来就没打算让大多数人赢。

科举放榜那日,司马懿正在给曹操演示一个精巧的机关盒。

"丞相请看,"他转动机关,盒中弹出一个小人,"取一百个寒门才俊,用科举这个盒子一摇——"

"跳出三五个可用之才,"曹操接口道,"剩下的九十五人,不但不会怨恨盒子,反而会怪自己不够灵巧。"

"正是。"司马懿微笑,"他们会继续苦读,会互相倾轧,会为我们监督那些中举的'幸运儿'。最重要的是——"

他轻轻一推,机关盒变成了一把锁:

"他们永远都不会联合起来,问一句:为什么这个盒子,只能跳出三五个人?"

与此同时,北疆的"赤火公学"正在举行开学典礼。校场上,工匠的儿子和农夫的女儿坐在一起,听着第一堂课。

"今天我们不讲四书五经,"教员指着身后的黑板,"我们讲,水为什么往低处流,铁为什么能打造成犁。"

台下有个曾经苦读诗书的年轻士子,如今是公学的算术教员。课后他对同事感慨:

"在那边,学问是往上爬的梯子;在这边,学问是改造世界的工具。"

窗外,学生们正在试验新制的风车。当他们成功引来渠水灌溉农田时,爆发出的欢呼声,比任何一首应试诗篇都更动人。

夜色中,陈烬在日记里写道:

"曹操给寒门一道窄门,让所有人挤得头破血流。"

"我们要拆掉所有的墙,让每个人都站在阳光下。"

远处公学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一个不同的可能——在那里,求知不是为了跨越别人,而是为了共同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