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市舶新策(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妈祖教我做神女》最新章节。
翌日清晨,赵海便派了心腹师爷并两名衙役,引着穗安前往位于福州城西郊的玻璃作坊。
尚未靠近,便已感受到此地的繁忙与热浪。高大的窑炉冒着滚滚白烟,工匠们赤膊上身,汗流浃背地忙碌着,将烧融的、如同流动黄金般的炽热玻璃液吹制成型。
成品区,晶莹剔透的杯盏、造型别致的花瓶、镶嵌着彩色玻璃片的屏风……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彩,与周围粗粝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师爷引着穗安在作坊内巡视,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清云道长请看,此物一出,真是轰动闽地!多少富商巨贾捧着银子等在门外,便是苏杭、临安的客商也闻风而来。大人说了,此乃道长所献秘方之功,利国利民啊!”
穗安面色平静,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玻璃器,心中想的却是这“利”字背后能撬动的力量。
巡视完毕,回到府衙书房,赵海已备好香茗等候。
“师妹,看过作坊了?感觉如何?”赵海笑容满面,显然玻璃的暴利让他心情极佳。
“规模初具,气象不凡,师兄经营有方。”穗安颔首。
“哈哈,都是托师妹的福!”赵海捋须大笑,随即切入正题,神色郑重了几分,“此物利益甚巨,非一家一姓可独占。师兄我已将其中四成干股,献予了京中几位贵人。”
他点到即止,穗安自然明白这“贵人”的分量,是打通关节、保驾护航的必要代价。“剩余六成,”赵海看着穗安,“你我同门,自当共享,便是我三,师妹三,如何?”
这分配看似公平,其实赵海主动让出了一部分,穗安深知,赵海代表的官方力量才是玻璃坊生存的根基,他拿三成是理所当然。
她立刻起身,稽首一礼,态度诚恳而坚决:“师兄厚爱,清云愧不敢当!秘方虽由清云献出,然筹建作坊、打通关节、震慑宵小、维持经营,皆赖师兄运筹帷幄,呕心沥血!清云坐享其成已是不该,岂敢再分三成之巨?”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清云愿只取两成,且此两成之利,清云亦非为私利。我欲以此利在福州城内,筹建‘慈幼院’一所,收容无依孤儿;再设‘女塾’一间,教导贫寒女子识字明理、习得女红或医术,使其有一技傍身,不至流离失所。此乃积累功德,造福桑梓之举,还望师兄成全!”
赵海闻言,眼中精光连闪,随即化为浓浓的赞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他亲自扶起穗安,感慨道:“师妹慈悲心肠,心怀苍生,此乃大善之举!师兄岂有不成全之理?师妹高义,令愚兄汗颜。这慈幼院与女塾,州府亦当拨付钱粮,鼎力支持!”
穗安此举,不仅主动让利,更将这巨额财富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不仅为她自己博得美名,也为他这个知州增添了“教化有方、体恤民情”的政绩光环。他心中对这位师妹的评价又高了一层,戒心也消减不少。
“多谢师兄。”穗安再次道谢,心中微定。用玻璃的两成利润,换取官方对慈幼院和女塾的支持以及赵海更深的信任,这笔“交易”非常划算。
气氛愈发融洽,赵海话锋一转,抛出了今日真正的议题,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振奋:“师妹,还有一桩喜事。朝廷批准在福州设立‘市舶司’的条子,已经下来了!”
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查验货物的实权衙门。其设立对福州而言,无异于注入一剂强心针,带来的财富和地位提升难以估量。
“恭喜师兄!此乃福州之福,亦是师兄治政有方,方得朝廷如此信任!”穗安适时送上祝贺。
“同喜同喜!”赵海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穗安,“只是,这市舶司初立,千头万绪。如何管理海商?如何征收税款而不至于逼走客商?如何防止胥吏盘剥,导致民怨?
如何让这市舶司真正成为生财聚宝之盆,而非惹祸招怨之地?愚兄深知师妹见识不凡,敢问师妹,对此可有何高见?”
穗安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沉吟片刻,显得十分慎重。
她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结合这世所学和前世见识,缓缓开口,语气谦逊:“师兄过誉了。清云一介方外之人,于政务本是外行。只是既蒙师兄垂询,便斗胆抛砖引玉,说些浅见,供师兄参详。”
“其一,定税宜明,抽解宜公。
可仿效前朝旧例,结合闽海实情,制定清晰税则,刊印成册,广而告之。对番舶所载货物,按品类、价值抽取‘抽解’,或十取其一,或十五取其一,务必统一标准,避免胥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设立公示之处,商人缴纳税款后,给予盖有市舶司大印的完税凭证,一目了然。”
“其二,设‘博买场’,官民两利。
番商远来,货物堆积,急于出手。市舶司可设专门‘博买场’,由官府按市价优先收购其部分珍货,一则充盈国库,二则方便番商快速回笼资金。收购价格务必公允,不可强买强卖,坏了名声。剩余货物,则允其自行发卖于民间商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