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最新章节。

许平解释道:“这和我们之前讨论过的情况类似——他们正在走下坡路。这类行动以后会越来越少,每次持续时间也会更短。”

“根本原因在于日军战线过长,兵力日益匮乏,作战难度越来越大。虽然精锐部队仍在冲锋陷阵,但实际战果却难以保证。”

朱传武挠了挠头,"大当家,你这想法有点怪,为啥我们要直接打县城?"

许平一摆手,"为啥不打?要是鬼子只剩龟缩在县城里的本事,重武器也越来越少,只能靠巷战顽抗,我们难道不该收复失地,把敌人彻底赶走?"

"现阶段确实是相持状态,很多事说不清。但迟早会有这一天,鬼子撑不住的时候,除了缩在县城里别无选择。"

"你也看到了,坂田联队那帮人现在啥都卖,连大炮都敢倒卖。为啥?因为他们知道光靠拼命已经没保障了。以前鬼子待遇好收益高,现在可不一样了。"

许平敲着地图说:"想想看,除了喝得烂醉的,他们那些做买卖的队伍,在国内能有什么好下场?鬼子现在战线拉这么长,却不肯固守!"

"任何军队光靠以战养战都长不了。就像一千多年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有那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他们几万人马一路西征,打到欧洲西部才被天险挡住。"

"可蒙古人占城不经营,大汗接连死后就内乱不断。强盛如元朝,不到百年就垮了。明朝之后的事就不多说了,你说这种只知掠夺不懂经营的打法,能有什么好结果?"

"再比如战国七雄争霸百年,加上春秋近三百年,为何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

朱传武眉头紧锁,许平却笑了:“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秦朝仅存十三年,汉朝取而代之。人们赞颂汉朝,殊不知秦汉本为一体。”

“项羽、刘邦皆为楚人,可最终灭楚的,却是楚国嫁入秦国的王后。秦楚之间,血脉相连。”

“关键在于传承。秦国步步为营,稳固根基,积蓄力量,方能一统天下。”

许平以秦国为例,令朱传武陷入沉思。他继续道:“掠夺式扩张终将失败,但秦国并非如此。我们常被刻板印象蒙蔽。”

“比如‘虎狼之秦’的骂名,掩盖了它的制度优势。就像现在,三五八团视八路为‘土八路’,认为他们不过是泥腿子。”

“可泥腿子就不能打仗吗?非得军校出身才算将才?”

许平喝了口水,反问:“三五八团与鬼子硬碰硬,十战能胜六七场吗?八路却能保持六到八成胜率,靠的就是灵活战术——迂回、包抄、三三制,样样精通。”

“采用这些战术的原因之一,在于八路的装备比你们更简陋。他们不像我们,武器全靠从日军手里缴获!”

“楚云天曾和我谈起,他刚接管团时,全团不过三百余人,按编制仅算一个营。但你也清楚,如今这些番号早已名不副实……”

“这三百人里,平均两三人才能分到一支枪,还尽是膛线磨平的老旧火铳,甚至夹杂着猎户用的土枪!”

朱传武点头附和:“我亲眼见过——不少八路还扛着红缨枪。虽自称八路,但说不准是儿童团、区小队还是民兵。能分清这些名目已属不易。”

许平大笑着摆手:“刻板印象害人不浅!不过团如今已扩编至数千人,武器也鸟枪换炮,清一色的三八大盖。”

“要么是中正,要么是三八大盖,这是最低配置。机枪、、迫击炮也不缺——全团迫击炮虽不到百门,二三十门总有的。机枪约摸二十挺,听说还配备了冲锋枪。”

“这些装备怎么来的?楚云天在我这儿喝茶时倒过苦水:他见部队装备寒酸,三番五次求旅长拨物资,却总被拒绝。最后他急了,对旅长说‘总不能既要我守规矩,又不给饭吃’。”

“磨到第三次,旅长拍桌怒喝:‘要枪没有,要命一条!你把我当打出去都行!’楚云天告诉我,得了这句准话,不出一年,掷弹筒、迫击炮、、歪把子机枪全齐了。”

“从三四百人的残破团发展到两三千人的主力团,谈何容易!”

朱传武长叹:“与序列天差地别。叫人家‘土八路’确实轻慢了——经大当家点拨,才知他们真有能耐。”

许平一挥手:“所以他们是野路子,是刺头儿,更是铁了心抗日的队伍!从皮鞋到,哪样不是从鬼子牙缝里抢来的?”

“他们从不 扰百姓,视民如子,与百姓同心协力。我并非为他们鸣不平,也不是鼓动你去支援,只是提醒你不要固守成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反过来讲,以战养战的策略是错误的!”

“但反过来说,八路军是否采取以战养战?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根基深植于民众之中,就像我这山上无数的乡亲们,他们为部队输送子弟兵,培养真正的干部和人才。”

“我们又能牢牢扎根在这片山区,守护这些百姓,这就是保一方平安。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路军在许多山区和根据地,同样深深扎根于群众,帮助百姓排忧解难。”

“要知道抗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如今敌我态势犬牙交错,日军虽已退缩至县城,但农村地区仍有特殊形势。关键在于我们要努力扭转这种局面!”

“你看秦国能击败东方六国、一统天下,绝非易事。这并非依靠严苛的秦法实现,而是凭借整体性的战略布局,这才是关键所在。”

“但秦朝之所以遭人诟病,甚至被称为暴秦,可以理解为汉文化继承其制却否定其政,这正是汉文化的特点。”

朱传武叹道:“大当家的,暂且不谈八路军。我想请教,秦朝的 究竟为何?总不能说是六国贵族一次次反扑的结果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