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最新章节。
"你看三营长不就是现成例子?除了怕死怕打仗,难道不想升官发财?要是投靠鬼子能让他当上团长,跟楚云飞平起平坐,这' 厚禄'够不够当遮羞布?所以扯什么借口都是白搭!"
"再说岛国这群鬼子——咱们管他们叫'鬼子'可真没冤枉人。知道为啥不叫美丽国、欧罗洲人'鬼子'?因为他们早就不是人了,是彻头彻尾的恶鬼!"
"岛国这地方挺邪性。要我说,他们就像突然翻了身的恶奴——好比东北大户人家的管家,平时装得忠心耿耿,一朝得势反倒比原主子狠毒十倍。抢了家产不算,还要把旧主往死里糟践。"
"这帮人骨子里就这德性!明明千百年来捧着华夏文化当祖宗,等自己翅膀硬了,不敢去欧罗洲列强面前逞威风,反倒专挑贫弱的华夏往死里咬。为啥?奴才翻身就要拿旧主撒气呗!"
"所以他们练兵的法子也邪门——根本不把士兵当人,硬生生训成嗜血的野兽。这套路你细品,是不是跟驯牲口一个路数?"
“这些因素全部被激发出来,他便认定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论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还是实力悬殊的敌人,最终无一例外都取得了胜利。”
“这种现象起初只是一两年、一两次的偶然,久而久之,历经数十年、数十次后,便滋生出盲目的自负。这种盲目既悲哀又可怖,一旦根深蒂固,便会彻底扭曲人的心智!”
“试想,他们既傲慢又凶残,陷入这种状态时,展现出的便是最骇人的一面。”
朱传武轻叹一声,望向许平,耸了耸肩:“是啊,他们如野兽般丧失人性,却仍是活生生的人。难道真能战无不胜?这就是现实的法则吗?”
许平摇头一笑,摆手道:“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不这么想。但在我看来,即便他们是天兵神将,或是真正的强者,最终也必败于我们之手!”
他转头看向朱传武:“你征战多年,可曾读过《论持久》?”
朱传武点头:“曾有幸拜读,真是了不起的着作!所以我常想,八路军这样的队伍,注定会赢得胜利。”
许平赞同道:“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这本书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它在第二战区、第一战区,乃至第三、第四战区都广为流传。”
“据说连蒋光头也曾翻阅,各方反应各异。更有趣的是,连鬼子那边也研读过此书。”
朱传武凑近一步,好奇道:“当真?您见识广博,可曾见过相关报道?”
许平摆手道:“确有报道。此书问世两年多,最推崇的当属第三战区白长官。他将精髓概括为‘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
朱传武皱眉:“如此总结,倒也算精辟。”
许平却摇头:“不然。这仅是军事层面的解读,而书中真正的核心,是地缘格局的深刻剖析。”
“百年前,岛国一位学者曾比喻:倭寇对华夏,犹如蚂蚁啃噬大象。蚂蚁虽小,却能咬得巨象痛不欲生,甚至啃掉整条象鼻——这鼻子的体积远超蚂蚁本身。”
“可一旦激怒大象,它只需一脚踏下,蚂蚁纵有侥幸,也难逃粉身碎骨的下场。这便是他们骨子里的认知!”
"这种认知本质上是对地缘格局的理解。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敌强我弱形势下,侵略者终究无法彻底征服我们!"
"纵观历史,类似情形仅出现过两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即便短暂得逞,要么被同化吸收,要么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走向溃败。"
"这既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韧性,更反映出侵略行为本身的不可持续性。"
"这部着作贯通古今,全方位对比两国实力。有趣的是,第三战区白长官给予高度评价,据说蒋氏也在日记中有所记载——虽然具体内容无人知晓。这位先生倒是继承了曾国藩写日记的习惯。"
"更耐人寻味的是,《论持久战》的作者同样推崇曾文正公。这位历史关键人物既是旧秩序的拯救者,又是新时代的奠基人,历史总是充满这样的辩证法则。"
朱传武轻叹一声。他虽略知一二,但大敌当前不便深究,只得若有所思地点头。
许平挥袖道:"能将这些要素融会贯通实属不易,但困难不等于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不仅第二、第三战区在研究,日军方面也通过某位上海文人的 译本接触到这部着作,甚至在军部引发讨论。"
"从高层将领到参谋本部都做过专业评估,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陷入了着作预言的困境。最讽刺的是,他们竟认为能找到 之法!"
朱传武眉头紧锁:"既知必败,还能想出对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