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最新章节。

许平笑道:"这就是现代战争与古代的不同。《孙子兵法》讲究秘而不宣,但现在双方都在明处博弈..."

.

"其实所有战略本质都是瞬息万变的较量。局外人往往能清晰判断利弊得失,但置身生死鏖战的双方却难有这般清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伤亡累积到一定程度,退让意味着失败,坚持或许迎来转机。但真正的胜负手,往往藏在出其不意的战术变化中。"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早已超出了局外人的判断。古人常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是这个道理!”

“局外人只要与战事无关,随便找个略通历史、典故的人都能看透局势。深陷其中则不然。日军对《三国演义》推崇备至,自比为最初弱小的吴国,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魏国,不仅吞并了他们眼中的‘蜀汉’,更企图向真正的‘魏国’进犯。”

许平冷笑一声,摆手道:“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论持久战》。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根本原因是对当前战局的不满!”

“当年他们兵强马壮,尤其是三七到三八年,狂妄叫嚣三个月内 华夏。这种速胜论调背后,是他们近百年的精心准备,从理论到实践一应俱全。”

“倘若真如他们所愿,沿着铁路干线长驱直入,确实能将华夏撕裂成三四块。然而计划为何破产?正是因为我们改变了策略,将南北防线转为东西走向,利用江河天险阻敌。”

“虽然成功将敌人拖入泥潭,但我们的物资消耗同样巨大。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物资的重要性。”

望着夜色中络绎不绝运送物资的队伍,许平叹了口气,对朱传武说道:“物资是决胜关键。蒋光头尚有列强支援,而我们只能从小鬼子手里抢,靠自己的专家生产。”

“鬼子见三个月无法 华夏,便大肆扶植皇协军,划分地盘搜刮民脂民膏,美其名曰‘大东亚共荣圈’。”

“这些‘王道乐土’的幌子不值一提,但他们《论持久战》的观点却耐人寻味——利用我们打击自己,正是所谓‘大东亚共荣’的精髓。”

“他们妄图联合华夏、高丽乃至东南亚,搞什么‘亲善活动’,实则为了榨取更多资源。可笑的是,他们始终不肯停下侵略脚步,妄想以战养战,最终闹出不少荒唐事!”

许平挥了挥手,"他们与我们相处太久,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要么彻底控制我们,将我们变为奴隶,要么就会被我们同化。"

"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驱使他们必须建立某种制度,表面高举仁义道德,实则让他人冲锋陷阵。这就是家奴的本质!"

"昔日的奴隶翻身做主后,对待旧主往往更加残忍。'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做派确实令人痛恨!"

"但看看这些倭寇,当年不过是我们的藩属小国,如今凶狠起来何止残忍十倍百倍!"

朱传武闻言叹息,向许平投去询问的目光——这番道理真能奏效吗?

许平突然笑了,"管个屁用!战争胜负取决于能否形成燎原之势,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倭寇再多,终有被消灭的一天!"

"等他们失去补给,龟缩在弹尽粮绝的县城和大城市时,所有华夏儿女都会觉醒。到那时,汉奸们就会暗中勾结各战区,上演什么'曲线救国'的戏码了!"

朱传武大笑,"大当家这番预言倒有趣,真会出现这种情况?"

许平摆手,"不是会不会,这是历史规律。从春秋战国到三国两晋,再到唐宋元明,这种事屡见不鲜。"

"就像三家分晋,原本是四家势力。在合纵连横的博弈中,强弱此消彼长,老祖宗早就参透了其中玄机。"

朱传武点头,"倭寇确实气数将尽,您总是能坚定大家的信念。"

许平摇头,"我从不给人灌鸡汤。战争就是战争,有其铁律。比如元灭宋,草原文明本不如农耕文明先进,却凭铁骑横扫欧亚,最终完成战略大转移,这绝非偶然。"

"成吉思汗、忽必烈都是伟大的战略家。以少胜多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综合实力——精良的装备、灵活的战术,更重要的是卓越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