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慕容铮上书,旧制派发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天光初破云层,晨曦如金纱般洒落于乾元殿前,铜鹤静立丹墀之侧,口中衔香,一缕青烟自鹤喙间袅袅升腾,盘旋而上,似与天意低语。玉沁妜端坐于九重御座之上,凤袍广袖垂落如瀑,指尖轻叩紫檀雕龙案角,发出细微却清越的声响,仿佛敲在群臣心弦之上。她眸光微敛,眼波流转间掠过阶下黑压压的朝班,神情沉静如古井无波,唯有眉宇深处隐现一丝倦色——昨夜烛火未熄,天机楼密报连递七封,皆为六部老臣联名所拟的奏本草稿,字字斟酌,句句藏锋,领衔之人,正是太傅慕容铮。
那些奏章她已在灯下默读三遍,墨迹犹新,字句如针:“和亲已成,皇夫宜守内闱”,“男子干政,易乱纲常”。表面言辞恭谨,执礼甚严,实则暗流汹涌,锋芒毕露,直指她力推新政之命脉,欲以祖制为盾,将权柄重新锁回旧阀之手。
此时,司礼官立于玉阶之侧,手持象牙笏板,拖长声调高声唱喏,声音在空旷大殿中回荡不绝:“太傅慕容铮——有本启奏——”
玉沁妜微微颔首,眸光如寒潭映月,袖中纤指悄然摩挲着那枚温润如雪的白玉凤钗,指尖轻颤似有千钧压心。她冷眼凝望,只见慕容铮缓步出列,绛紫官袍挺括如铁,金线绣纹在殿中烛火下泛着沉肃光泽,手中竹简捧得稳若磐石,连鬓角斑驳的银丝都梳理得纹丝不乱,仿佛连岁月都不敢在他身上留下半分凌乱。他俯身跪地,行稽首大礼,动作庄重如古碑刻字,声若洪钟响彻丹墀:“臣启陛下!今玄国太子百里爵入宫为皇夫,虽以和亲之举安邦定国,然其日日列席朝会,参议军机要政,实乃僭越祖制,悖逆纲常。恳请陛下明降圣旨:男子不得干政,以正内外之分,守宫闱之序!”
话音未落,余音尚在梁间回荡,身后便陆续走出六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皆着深色朝服,步履沉重如踏霜雪,齐齐跪伏于青砖之上,衣袖拂地无声,却气势如山倾海啸,齐声应和,声震殿宇:“臣等附议!”
玉沁妜端坐凤座,神色不动如深秋古井,眉目间无悲无喜,唯唇角微敛,似有寒霜凝结。只见她 轻启朱唇,声音清冷如碎玉坠冰阶:“宣读全文。”
司礼官恭敬地接过奏本,指尖轻抚过泛黄的纸页,逐字逐句朗读而出。殿宇之内万籁俱寂,唯有竹简翻动的细微声响在梁柱间回荡,仿佛连呼吸都被这肃穆压得低沉。她静立于龙座之侧,听着那一段段看似庄重严谨、实则暗藏锋芒的陈词,心中早已如明镜般洞悉其背后的算计——他们不敢公然非议女子执掌朝纲,便以百里爵之事为引,巧借“护礼”之名,行复辟旧权之实。今日若稍有退让,明日便是女官尽废、男权再起,江山社稷将重回那压抑半边苍生的桎梏之中。
奏议终了,玉沁妜缓缓起身,玄色龙袍如夜潮般铺展而下,垂落于白玉阶前,金线织就的日月山河纹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下泛着凛冽寒光,似有龙吟隐现于锦绣之间。她眸光微动,如霜雪扫过殿中群臣,声音清越悠远,宛若晨钟破雾:“太傅口中所执之‘礼法’,可是那曾禁三万才女于科场之外、令十万黎民因苛役倾家破产的陈年旧制?”
慕容铮额角微微抽动,神色略显僵滞,却仍竭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声音低沉而紧绷:“礼不可废,纲常乃立国之根脉,岂可轻言更易。”
“立国之根脉?”玉沁妜唇角扬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眸光如霜扫过殿中群臣,声音清越而讥诮,“十年前幽州大旱,赤地千里,男官层层盘剥,苛政猛于虎,百姓饥寒交迫,乃至易子而食,惨绝人寰;如今女子主政十载,励精图治,开仓济民,劝课农桑,天下户户有余粮,边关烽火熄灭,四境安宁。尔等满口仁义道德,日日高呼‘乱国败纲’,可曾亲眼见过一人饿毙于街头?可曾耳闻一城陷落于敌寇之手?”
殿内鸦雀无声,群臣垂首敛目,神情复杂,无人敢应一字, 满堂压抑的寂静在梁柱间回荡。
她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如寒潭深水般落在慕容铮身上,语气骤然一沉,锋利得仿佛能割裂空气:“太傅当年因干预兵权,被先帝贬谪边关整整十载,风霜染鬓,黄沙覆甲,昔日荣光尽碎于一道圣旨。可如今,您却站在这里,高谈阔论,要天下男子皆效仿您当年那‘忠贞不二、矢志报国’的志节?若真以您为楷模,那依理推之——何不先请朕开恩,允您重返兵部,执掌三军虎符,重登权力中枢?岂不更为名正言顺?”
此言如惊雷炸响,刹那间,整座大殿陷入一片死寂。烛火微微颤动,映照出一张张屏息凝神的脸庞。空气仿佛凝固成冰,连呼吸都显得沉重。
慕容铮身形一僵,脸色瞬间铁青,宛如寒霜覆面。他双手死死攥住手中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青筋在手背上暴起如虬龙盘踞。那是一段他毕生不愿回首的往事——先帝当着满朝文武,厉声斥责他“妄图专权,结党营私”,一声令下,削去官职,流放北境荒漠。十年寒暑,孤影伴驼铃,风雪洗忠魂,那是他一生最深的耻辱烙印,如今却被女帝当众揭开,如同将陈年旧伤生生撕裂,鲜血淋漓,痛彻心扉。
他猛然抬头,双目赤红,眼中怒焰翻腾,几乎要喷薄而出,声音低沉而颤抖,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懑与不甘:“陛下!臣所言,绝非为一己私利,更非贪恋权位!臣乃为社稷纲常,为天下正道而谏!女子临朝,主掌乾坤,阴阳倒置,伦常紊乱!长此以往,礼崩乐坏,民心涣散,国将不国啊!”
玉沁妜静静地听着,眉梢轻轻一挑,似有微风拂过柳叶,冷艳中透出几分讥诮。她唇角缓缓扬起,勾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那笑容如月下寒梅,清冷而锐利,直刺人心:“哦?原来在太傅心中,朕的存在本身便是‘颠倒乾坤’的大逆之举。那么依您高见,是该由朕主动退位让贤,将这万里江山拱手相让,还政于您口中那虚无缥缈的‘正道’?亦或……”她顿了顿,眸光倏然转冷,一字一句,如冰珠落玉盘,“您府中那位瞒着宗族、暗中纳妾的次子,也算合乎礼法、堪为表率?”
话音未落,慕容铮浑身剧震,仿佛遭雷霆贯顶,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背脊竟渗出一层冷汗。那件事隐秘至极,连家中老仆都未曾知晓,此刻却被她轻描淡写道破,犹如利刃直插肺腑,让他避无可避,辩无可辩。
玉沁妜眸光冷冽,如霜刃般直刺人心,不待他开口辩解,便再度启唇,声如寒泉击石,清越而凛然:“三日前,你暗中遣家仆前往城南私宅,悄然送去白银二十两,赁下三间僻静屋舍,藏匿一名已有身孕的女子。此事隐秘至极,若非细作深查,外人绝难知晓。可那女子腹中所怀之胎,可是你慕容氏血脉?是你的亲孙?抑或是你为遮人耳目、另立支脉的私心之举?若依《礼记》所载‘一夫一妻’之古训,此乃礼法根本,天下共守。你身为当朝太傅,执掌教化,日日高谈伦理纲常,劝人克己复礼,如今自家却早已背礼违制,内帷混乱,私产暗布——试问,这般言行相悖之人,又有何颜面立于庙堂之上,训诫万民?若要天下人守礼,不如先从你慕容府第查起,将那些见不得光的旧账,一一翻出,公之于众!”
话音落处,满殿骤然死寂,旋即如沸水泼雪,哗然四起。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惊愕者有之,窃喜者有之,更有甚者低首垂眉,不敢直视。
慕容铮立于阶前,身形猛然一晃,双膝如被千钧重压,几欲瘫软在地。额角冷汗涔涔而下,浸湿了鬓边灰白发丝。他喉头剧烈起伏,张了张嘴,似要怒斥,又似欲哀求,可最终只发出一声破碎般的嘶哑喘息,仿佛连呼吸都成了煎熬。那双曾指点江山、威震朝野的眼眸,此刻尽是惊惶与不可置信,宛如大厦将倾,根基崩裂,一生经营的体面与权势,在这一席话下,轰然碎裂,片瓦无存。
就在此时,百里爵悄然立于侧殿入口的阴影深处,衣袂微垂,宛如一帧静止的画卷。他身着月白色的锦缎长袍,织金暗纹如流水般蜿蜒于袖口与襟边,银线在殿内摇曳的烛光下泛起细碎微芒,仿佛星子坠入凡尘,映得他肤色愈发清冷如雪,近乎透明。他低垂着眼眸,眉目温润,唇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谦和笑意,姿态恭顺得如同一名无意间路过此地的闲臣,不争不抢,不惊不扰。
然而,唯有他自己知晓,那藏于广袖之中的双手早已悄然收紧,指节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隐秘而深刻的月牙痕。痛意如针,却不足以唤醒他心中翻涌的波澜——那是一种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清醒,一种明知风暴将至却不得不静候其来的压抑。
这场突如其来的发难,表面上剑锋直指于他,字字句句皆以他的出身、资历为靶心,言辞犀利如刀。可实际上,真正的矛头所向,并非他这具血肉之躯,而是高坐龙椅之上那位执掌天下的女子。旧制派老臣们借着他这枚棋子,试探的是女帝的底线,丈量的是她容忍的尺度。一旦她稍有退让,哪怕只是片刻迟疑,那些蛰伏已久的势力便会如潮水般涌上,步步紧逼,层层加压,直至将“女子不得临朝”的祖训重新刻回金殿之上,将她亲手推行的女子掌政令碾作尘泥。
而他,不过是一根被精心挑选的引信,是点燃这场权力之争的火种。他们要借他的存在,燃起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烈焰。
就在这一瞬,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昨夜灯下伏案的身影——烛火摇曳,墨香氤氲,他一笔一划写就《春汛防洪策》时的专注与沉静。那份奏议,字斟句酌,条陈分明,凝聚着他数月来实地勘察、走访民情的心血。此刻,它正静静贴藏于他的内袖之中,紧贴胸口,仿佛还带着体温的余热。
他曾天真地以为,只要献上切实可行的治国良策,便能在朝堂之上悄然立足,以才学赢得一席之地。可今日这一幕,像一记无声的惊雷,在他心底炸响——原来,在这座深宫九重、权谋交织的皇城之中,光有才具、光有忠心、光有务实之策,远远不够。
在这里,每一个位置,都不是赐予的,而是夺来的;每一分立足之地,都需以锋芒为刃,以胆识为盾,在无数双窥视的眼睛中,硬生生劈出一条生路。温柔敦厚换不来尊重,沉默隐忍赢不了空间。他终于明白,若不想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便必须让自己成为执棋之人。
风从殿外拂来,撩动他额前一缕碎发,那双低垂的眼眸缓缓抬起,目光穿过人群,落在那道端坐于凤座上的身影之上——清冷、孤高、不容侵犯。而在那眼底深处,一抹极淡却极锐的光,悄然浮现,如寒潭底下一柄初醒的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