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太师府探,毒源锁定(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玉沁妜的手指在案上轻轻一划,动作如风掠过湖面,不留痕迹却暗藏波澜。那一页供词随着她指尖的微动缓缓翻过,仿佛连纸页都因她的存在而屏息。烛火摇曳,在黄麻纸上投下斑驳光影,映得字迹清晰可辨,墨痕深浅有致,像是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隐秘往事。然而她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不再多看——那些曾经令人惊心的文字,此刻已如枯叶落地,再无掀起风暴的力量。

她将整份供词合拢,动作从容不迫,仿佛是在为一场漫长的对峙画上句点。指尖轻轻压住边缘,似要将方才那一场无声交锋的所有余音尽数封入这薄薄纸册之中,沉入寂静的深渊。殿内静得能听见灯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空气凝滞如冻,唯有她身上那袭玄色长袍在微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像夜幕披肩,又似铁甲覆心。

就在这万籁俱寂之际,门外传来三声轻叩,节奏精准得如同更漏计时,间隔均匀,不急不缓——那是绝杀堂独有的暗号,只有在最紧要关头才会响起的讯息。每一声都像钉入人心,短促而有力,带着不容忽视的紧迫感。

她依旧未抬头,目光落在案前那盏铜灯之上,火苗微微晃动,映出她眸底深处一抹幽邃寒光。唇角微启,声音清冷如霜:“进来。”

门无声开启,仿佛被夜色悄然推开。一道黑影贴着墙根滑入,身形迅捷如鬼魅,连脚步声都被吞噬于黑暗之中。来人一身漆黑劲装,从头到脚裹得严实,连面部轮廓都被兜帽阴影遮掩,唯有一双眼睛在昏光中闪出锐利寒芒。他单膝点地,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自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裹,双手高举呈上。

那油纸外缠着一层黑布,四角以蜡封死,边缘略显潮湿,表面微微发暗,显然刚从外面湿冷的夜气中带回。水珠沿着蜡层缓慢滑落,像是夜露凝结成泪。

玉沁妜伸手接过,动作轻缓却不失威仪。她并未立刻拆开,而是先抬眼看向跪伏在地的墨刃。那人低垂着头,额角一道新伤赫然可见——一道斜斜的血痕,自眉骨起始,一路延伸至鬓边,虽已干涸,却仍透出几分狰狞。伤口边缘微微红肿,显然是不久前才受创,却未包扎,任其暴露在外,仿佛疼痛早已麻木。

“可有人察觉?”她轻声问道,语调淡然如拂过湖面的晨风,仿佛只是在闲话今日天色是否晴好。

“书房西侧巡更换班时差了半刻,我走的是檐脊上的第三道瓦垄。”墨刃低语回应,嗓音沉得几近消融于夜气,宛如暗夜中一缕游移的呼吸,“王玄德亲自来过一趟,亲手放了一只新瓷瓶进去,动作谨慎,神色凝重。”

她轻轻颔首,神色淡然,眉宇间波澜不惊,仿佛眼前的一切皆在预料之中,不曾有丝毫出乎意料。随即,她缓缓抬手,动作轻柔却极有分寸,指尖如兰叶初展,轻轻挑开那层凝固的蜡封,发出细微几不可闻的碎裂声。一层泛黄的油纸被徐徐揭开,再小心翼翼掀开内里覆着的一层素白薄纱,仿佛揭启一段尘封已久的秘事。终于,其中所藏之物显露于掌心——两只青瓷小瓶静静卧伏,形制相仿,玲珑小巧,釉色清润如春水初生,温泽似玉,触之微凉,宛如寒泉沁骨。瓶身圆转流畅,线条婉若游龙,毫无滞涩之感,宛若名家巧匠倾心雕琢而成。正面皆以工笔镌刻“茯苓散”三字,笔锋端凝稳健,结构严谨规整,恍如古医典籍中抄录而来,一丝不苟,透出一股庄重肃穆的正统气息,令人不敢轻慢。

她眸光沉静,依旧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地自袖中抽出一根细长银针,针体纤细通透,针尖锐利如毫发初露,通体银光熠熠,在摇曳烛火映照之下泛着幽冷寒芒,似有霜雪凝结其上。她先将银针探向第一只瓷瓶,动作轻缓而精准,针尖悄然没入药粉深处,静默片刻,再缓缓抽出——只见针身洁净如洗,未染半点异色,亦无丝毫浊迹残留。她眉梢微不可察地一蹙,似有一缕疑云掠过心头,却仍未言语,只是将目光转向第二只瓷瓶,神情愈发凝重,仿佛暗流已在眼底悄然涌动。

银针刚触粉末,尚未深入,尖端便泛起一丝淡淡乌青,转瞬之间,颜色加深,竟化作灰黑之色,仿佛被无形毒气侵蚀。她盯着那根针,眼神未动,脸上亦无惊怒,唯有瞳孔深处掠过一道凛冽寒芒,如刀锋划过冰面。

良久,她才缓缓将银针收回袖内,动作平稳得如同整理日常文书,仿佛刚才所见不过是寻常琐事。她拿起两只瓷瓶,逐一摩挲瓶底,指腹细细感知每一寸胎骨的纹路与温度。片刻后,她在第二只瓶底发现一处极其细微的凹陷——那是人为压制的私印暗记,形如半个云纹,残缺不全,却恰好与太医院正印缺角完全吻合。

她眸光一凝。

这不是御药房流出的残次品。

这是彻头彻尾的仿造品,且出自对宫廷制药流程极为熟悉之人之手——熟悉到足以模仿封蜡纹路、釉色调配、甚至药材研磨的粗细程度。这般手段,非寻常江湖术士所能企及,唯有长期出入宫禁、掌握核心机密者,方能做到如此天衣无缝。

她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你进书房时,机关在哪?”

“紫檀案右下角,第三块木板松动,按压内侧榫头可启。”墨刃答得干脆利落,毫无迟疑,“暗格深约两寸,内壁有明显磨损痕迹,显是不止一次开启。”

她闭了闭眼,睫毛轻颤,似在压抑某种汹涌情绪。再睁眼时,目光已落回案上。那里摊开着一份旧档——半月前太医院呈报的药材损耗清单。羊皮纸泛黄,墨迹略显陈旧,上面罗列着各类药材名称与数量,末尾赫然盖着她的朱批印章,写着“照准”二字,笔锋遒劲,力透纸背。

她记得当时只是匆匆一瞥,未曾细究,便提笔批准。如今想来,那一笔朱批,竟成了纵毒的许可,成了他人谋逆的通行证。她心中冷笑,却无半分悔意,唯有更深的警醒与冷厉。

她抽出一支新笔,笔杆乌木雕花,笔毫柔软坚韧。蘸墨之后,她在损耗单背面写下几行字:

“茯苓三斤六两,沉香末八钱,朱砂五分……”

写到这里,笔尖一顿,墨滴悬而不落。她眸光微闪,思绪飞转——朱砂本为安神定惊之用,性寒味甘,若单独使用,有益无害;可一旦掺入微量“倦心散”,则性质逆转,反成蚀智乱神之毒。此方调配之精妙,剂量之苛刻,非深谙药理、精通配伍之道者不能为之。

她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如利刃般直刺墨刃,“太师近来可曾亲自前往太院?”

墨刃垂首而立,声音低沉却清晰,不疾不徐地答道:“回禀主上,太师每月初七、十七与二十七必至太医院,皆以问诊为由,每次停留半个时辰,且仅召见医丞周允一人,旁人不得入内。”

她听罢,唇角微扬,冷笑自喉间逸出,带着几分洞悉一切的讥诮:“问的是病,下的却是药。好一个掩人耳目的局,倒真是步步为营。”语毕,指尖轻叩案几,眸光幽深似渊,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窥见那藏于暗处的权谋棋局。

殿内寂静得如同深谷寒潭,连呼吸声都仿佛被这沉重的气氛吞噬殆尽。墨刃垂首立于阶下,目光低敛,一言不发。他深知,眼前的女帝从不需要言语的慰藉,也不屑于情绪的共鸣。她所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谁的同情或理解,而是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是无可辩驳的铁证,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绝对时机。

烛火在案前轻轻摇曳,映照出两件并列而置的瓷瓶。它们静静地躺在光晕之中,釉面泛着温润却冷冽的光泽。女帝将它们一字排开,动作沉稳而精准,仿佛在布下一局生死棋局。烛光洒落其上,光影交错之间,竟分毫不差——同样的刻字,同样的釉色流光,甚至连瓶口封蜡的纹路都如出一辙,细密蜿蜒,宛如出自同一人之手。若非银针入液后骤然变黑,若非药性试出剧毒,任谁都会以为这是同一批御供之物,毫无破绽可寻。

这便是最可怕的阴谋,不是粗暴地偷梁换柱,也不是莽撞地以假乱真,而是以极致的耐心与技艺,将真相完美复制,再悄然替换。它不动声色地潜伏在日常之中,让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亲手饮下那杯名为“信任”的毒酒。没有惊涛骇浪,没有刀光剑影,却比任何一场明争暗斗更令人胆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