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死士暴露,细作现形(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北岭山道上的风沙愈发狂躁,黄褐色的尘土被凛冽的朔风卷起,如刀刃般凌厉地刮过行军队伍的脸颊,留下细微的灼痛。天地间仿佛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薄纱,连远处的山脊也模糊了轮廓。百里爵勒住缰绳,战马前蹄微扬,嘶鸣一声后稳稳停在一处岩壁突出的隘口前。马鼻喷出团团白雾,在刺骨的寒风中迅速消散,如同某种隐秘情绪的湮灭。
他抬手,动作不疾不徐,掌心向下轻压,示意全军暂停。那姿态从容得近乎随意,仿佛只是寻常行军中的片刻歇息,无人察觉其中暗藏的深意。可他的目光,却如鹰隼般缓缓扫过队伍中段,一寸寸掠过每一张疲惫而沉默的脸,最终落在沈砚身上。
那人正低头整理缰绳,指尖灵巧地打着结,动作流畅自然,仿佛早已重复千遍。可就在那一瞬——极短的一瞬——他的眼神忽然晃了一下,像是被阳光刺到,又像被什么无形之物狠狠扎中。那抹波动快得几乎无法捕捉,却已在百里爵心中激起涟漪。紧接着,沈砚的目光飞快地掠过百里爵的腰间,停留不过半息,便若无其事地收回。
那里,铜符松了一扣。
一角云龙纹样悄然外露,在昏沉的天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像是从尘封岁月里爬出的一缕幽魂。那纹路古老而威严,曾是玄国边军统帅独有的信物,象征着兵权与忠诚,也承载着一段早已被朝廷刻意掩埋的历史。先帝驾崩之后,此符即遭废止,连同那段动荡的旧事,一同沉入史册深处。如今它竟重现于世,宛如一面无声招魂幡,在风沙中轻轻摇曳,唤醒那些本该长眠的记忆。
百里爵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拍了拍马颈,掌心传来的温热与肌肉的震颤让他稍稍安定。战马低嘶一声,重新迈步前行。蹄声清脆,踏在碎石之上,一声接一声,像是敲在人心深处的鼓点,缓慢、沉重,却又不容忽视。
他步伐稳健,背影挺直如松,行走在这荒凉山道上,仿佛一座移动的界碑,隔开过去与现在。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枚铜符,是他亲手松开的。
他等了很久,等一个能认出它的人。
他知道,只要沈砚真是玄国旧部之人,只要他血脉里还流淌着对故国的执念,就不可能不动心。那一眼的迟疑,那一瞬的失神,已足够说明一切。那是本能的反应,藏不住,也装不来。
风还在吹,沙石扑打在铠甲上发出细碎的声响。百里爵目视前方,神色如常,可心底却掀起层层波澜。他不是在试探忠诚,而是在确认归属。而此刻,他终于看见了那扇门缝里透出的一线微光——微弱,却真实存在。
或许,有些人从未真正死去,他们只是藏进了沉默的岁月里,等待一枚铜符,一句暗语,或是一个足以让他们再次睁眼的瞬间。
夜幕如墨般倾泻而下,将整片荒原笼罩在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营地悄然扎在一处背风的谷地,仿佛是大地轻轻收拢的一道褶皱,为疲惫的旅人提供片刻安宁。篝火在中央腾起,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噼啪作响,像是低语着古老的故事。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粗瓷碗里盛着热腾腾的干粮汤,刀叉与陶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谈笑,有说有闹,有人讲起家乡的趣事,有人哼起不成调的小曲。那声音并不喧嚣,却透着一股久违的人气,让这寒夜多了一丝暖意,也显得格外真实、鲜活。
然而,在这片看似松弛的烟火气息之下,暗流从未停歇。每一双眼睛都在不经意间扫视四周,每一次笑声背后都藏着警惕的神经。这是战场边缘的常态——安宁只是表象,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百里爵缓步走出人群,身影被火光拉得修长而孤寂。他手中提着一盏风灯,昏黄的光晕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在地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他的脚步不疾不徐,仿佛只是例行巡查,可每一步都精准地落在该落的位置,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丝毫迟疑。他走向粮车区,那里堆放着几排沉重的麻袋,封口整齐,尘土微积,像是一切如常。
他蹲下身,手指一一拂过干粮袋的封绳,动作细致入微,像是在确认某种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暗号。当他翻动最靠近沙盘的那一袋时,指尖微微一顿——那一瞬的停顿几乎难以察觉,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深潭,在他平静的眸底激起一圈涟漪。他的目光掠过沙土表面,捕捉到一道极细的刻痕,若非刻意寻找,根本无法发现。片刻沉默后,他缓缓起身,鞋尖有意无意地向前一压,深深陷入松软的沙土之中,留下一道清晰的脚印——三寸深,恰好将那道刻痕完全遮掩。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立刻返回营帐,而是转身,沿着营地边缘悄然绕行,披风在冷风中轻轻翻卷。他最终停在后方一片幽暗的枯林旁,倚靠着一棵早已死去的老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寒风呼啸而过,吹得衣袂猎猎作响,如同战旗在无声呐喊。他的身形却纹丝不动,仿佛已与黑夜融为一体,连呼吸都变得轻不可闻。
火光映不到这里,月色也被云层遮蔽,唯有他眼中的光,依旧清醒、锐利,穿透重重黑暗,注视着营地的每一个角落。那不是防备,也不是怀疑,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守望——他知道,真正的危险,往往藏在最热闹的地方;而真相,总在无人留意的细节中悄然浮现。
半个时辰后,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与光影。一道黑影悄然掠近粮车,脚步轻得如同猫行于霜地,落地无声,连风都未曾惊动。那人身形瘦削,衣袂紧束,正是沈砚。他蹲下身,动作迅捷而谨慎,指尖迅速探向那袋粮食的摆放位置。当触碰到脚印边缘的一瞬,他的手指微微一顿,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异样。他低头凝视沙盘边缘——那里有一道极不起眼的斜线,像是被风沙不经意侵蚀出的痕迹,却偏偏角度太过规整,不似自然形成。百里爵的手笔,伪装得天衣无缝,唯有心细如发者才能窥破其中玄机。那道线,隐隐指向鹰喙峡的方向。
沈砚瞳孔微缩,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他的呼吸几乎在那一刻停滞,胸膛起伏悄然止住,仿佛连心跳都被压进了寂静的深夜。他没有多看一眼,更未留下任何痕迹,只缓缓起身,身影如烟似雾,悄然退入黑暗深处,转瞬便消融在无边的夜幕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帐中,百里爵静静地收回目光,唇角轻轻一扬,似有笑意浮现,却又淡得近乎冷漠。他转身步入主帐,步伐沉稳,毫无波澜。案前落座,他提笔蘸墨,笔锋稳健有力,在军令簿上写下一行字:“明日辰时拔营,改道鹰喙峡。”字迹工整肃然,一笔一划皆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不曾有过半分犹豫。写罢,他将册子轻轻摊开,置于案头正中,墨迹尚湿,在烛火摇曳下泛着幽微光泽,清晰可辨,宛如一道故意敞开的谜题。
随后,他吹熄烛火,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漆黑。他躺上卧榻,闭目静卧,姿态安然,仿佛已沉入梦乡。
然而,他的意识却如绷紧的弓弦,未曾有片刻松弛。耳畔每一缕风声、每一声草叶摩擦、远处虫鸣的节奏变化,乃至夜鸟振翅的微响,都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在听,在等——等那一封“无意泄露”的军令,顺着暗流悄然传入敌营;等那个他精心布下的陷阱,被一步步踩进泥泞;等一场风暴,在黎明前悄然酝酿,只为在最恰当的时刻,轰然爆发。
他不动声色,却已掌控全局。黑夜是他最好的掩护,而沉默,是他最锋利的刀。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霜气弥漫。队伍整装待发,战马嘶鸣,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百里爵骑马巡视一圈,忽然停下,盯着那辆被移动过的粮车。原本靠左的第三辆车,已悄然挪到了中间位置,且袋子表面的尘土有明显擦拭痕迹。
他不动声色,只对亲卫道:“把沈文书调去押运后队,别让他离我太近。”
声音平静,却如冰刃入骨。
亲卫领命而去。沈砚接过调令时神色如常,行礼退下。但他转身的瞬间,手指微微颤了一下,指甲掐进了掌心。他知道,自己暴露了某个细节,但还不确定是哪一步出了错。是脚印?还是沙盘上的刻痕?亦或是昨夜太过急切?
他不敢深想,只能压下心头波澜,默默走向后队。可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之上,脚下无声,心却轰鸣。
与此同时,沧州城南的老陶记漆器铺外,晨光洒在斑驳的招牌上。一名背着药箱的游方郎中路过门口,衣衫洗得发白,脸上带着风霜之色。他顺手扶正了歪斜的招牌,动作随意,仿佛只是顺手为之。他并未停留,脚步匆匆融入街市人流。
而在街角卖炊饼的老汉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继续揉面。面团在他手中翻转,节奏稳定,可眼角余光始终锁着那名郎中离去的方向。
三日后,勤政殿内烛火通明,宫灯高悬,映得玉阶生辉。玉沁妜坐在御案前,手中拿着一封密报,纸页泛黄,边缘焦黑,显然是经火漆封缄后拆启。她看完后放下纸页,抬眸看向站在下方的墨刃。
“你亲眼确认的?”
“是。”墨刃声音低沉,语气不容置疑,“竹片藏在粮袋夹层,用的是玄国旧式密文,需以特定角度透光才能显现。我们破译后,内容指向老陶记漆器铺。连续两夜监视,每晚子时都有黑衣人进出,携带小型木匣,形迹诡秘。”
玉沁妜站起身,缓步走到沙盘旁。她的裙裾拂过地面,无声无息。手指轻轻点在沧州位置,停顿片刻,才开口:“绝杀堂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的事,交给天机楼。”
话音刚落,殿门被推开。凌霄走进来,肩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他摘下斗篷,随手挂在架上,脸上没有惯常的笑意,眉宇间透着一股冷峻。
“义姐。”
“东西给你。”玉沁妜将密报送过去,“我不需要证据堆成山,只要根除。”
凌霄接过,快速扫了一遍,眉头微皱。“一个铺子,不会只是联络点。它背后连着线,线上挂着人,说不定还牵着朝中某位大人的命脉。”
“我知道。”玉沁妜看着他,目光锐利如剑,“所以你带十二死士去。伪装成商旅、脚夫、更夫,全都混进去。我要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抓,也不知道谁是探子。让他们活在怀疑里,直到最后一刻。”
凌霄点头:“明白。我会让他们觉得太平无事,就像每天的日出一样寻常。可当他们放松警惕时,便是收网之时。”
“别打草惊蛇。”玉沁妜提醒,“朝里有人等着看动静。一有风吹,就会藏得更深,甚至反咬一口。”
“那就让风停着。”凌霄笑了笑,眼里却没有温度,“我今晚就走。”
他转身要走,又被叫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